反攻小米 酷派的另类打法
(2014-05-19 11:22:25)
标签:
酷派雷军平板小米it |
5月是手机厂商集体发机的月度,也是近几年最为手机厂商最为热闹的一个月度。
华为P7在巴黎搞高大上,在国内被吐槽。VIVO在水立方稿件出的少,朋友圈刷的多。酷派美女车队围攻小米,又搞大神节,被小米员工狂吐槽。
几家厂商虽然在手段上值得商榷,但是从营销的效果上来看的确算的上是一种有效果的突破。
小米的出现的确打破了手机界原有的生存逻辑,导致大家一窝蜂的跑去“互联网思维”,遗憾的是那么多传统厂商都被小米一叶障目,忘记了自己在线下渠道方面的独特优势,不去思考如何将这些优势与互联网进行结合,而是在线上全盘复制小米模式,落得竹篮打水一场空的结果也不算意外。
给力的营销始终要有给力的基础
5月份,如果说手机行业内最活泼的厂商,莫过于酷派。酷派发起了一系列的“营销事件”。
事件的起因被称为“尖叫门”,酷派官方微博在一天的时间里,每个整点发布一次“尖叫”,搞得一群不明真相的群众围观与讨论。虽然大多数人都觉得这种手段值得商榷,但从效果上来看,的确起到了便吸用户的眼球作用。
还未等“尖叫门”持续发酵,以车模兽兽和盼盼为首的嫩模团队将高尔夫车队开到小米公司楼下,并高举宣传口号,与小米展开了正面PK。同时,酷派也主动跳入515国产手机大战,与小米、华为同日推出新产品。
这些事件看似没有关联,其实却联系的十分紧密。第一,连续的营销事件在整体的传播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单一的营销事件比较突兀,很快便会被人遗忘,通过重复的强调使人产生深刻记忆。第二,线上、线下的配合,引起更多人的注意,同时也带出了买大神送高尔夫的活动信息,借着新的事件进行了一轮二次传播。第三,对标小米,用极致营销挑战饥饿营销,开创了互联网手机营销的创新。第四:通过连续事件吸引的关注度,揭开大神节的神秘面纱,并强调大神产品令用户尖叫的特点。
当然,任何营销手段都是次要的,最关键的还是核心产品质量过硬,传统厂商的规模拥有与供应商议价的能力,有自己的生产线,对产品质量的把控更自主,在产品品质方面有更强的能力。
超越小米 要懂得扬长避短
在我看来任何传统手机厂商与小米PK线上实力,都不是明智之举。
小米的基因决定了它的成功,小米模式的核心可以归纳为三大类:软件(每周更新的MIUI)、硬件(高配低价的手机硬件)、服务(围绕基本群体需求开发的增值产品),通过以上三点实现最关键的用户口碑积累,再通过不同的营销手段将口碑放大,转化为影响力。
但很可惜的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国产手机厂商都走在了一条错误的道路上,单纯的认为只要把手机放到电商网站上面低价卖出就是互联网模式,这一点简直可笑至极。
那么传统厂商认清了这些核心之后,又该如何跳脱小米模式?我认为首先要搞清楚的问题是传统厂商的核心在哪里。
今年五一期间,酷派将线上、线下两方面渠道充分结合,尝试了传统手机厂商没用过的销售模式,这便是电商模式的升级——O2O。
根据消息,节日期间酷派总计调动了1500家线下门店参与到线上销售,消费者可以在实体店中体验产品,之后在线上下单购买,再到线下提货,最终完成交易。这种模式的好处是可以让消费者在享受到低价的同时,又满足线下体验、售后的需求。要达到这一点,覆盖全国的门店必不可少,传统手机厂商经过多年里扎根渠道发展,已经形成了庞大的销售网络,这正是小米这种互联网公司所缺乏的核心优势。
酷派首次尝试O2O销售模式,从结果来看也的确获得了成功,相信这会让一直依托于传统线下渠道销售的厂商得到启发。这种与消费者零距离接触的模式,除了可以准确掌握产品的用户群体,同时也为厂商自身节省了不少费用,O2O模式也会成为一个新的盈利渠道,这也是传统厂商才有的一条渠道。
把粉丝节日当成落脚点
无论是独特的营销,还是疯狂的回馈,要实现与粉丝最后一步的互动,要找到一个落脚点,大神节则是一个很好的载体。
酷派大神节受到了小米和华为的启发,但最终在表现形式上有所区别,也融入了上面刚介绍过的O2O模式。
从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酷派大神节当日会继续强化O2O的模式,让更多的消费者为酷派的品质尖叫。第二,酷派会联合京东、天猫以及自有的酷派商城,三个电商平台一起发力,从规模上达到一个新的高度,第三,酷派大神节的优惠更多样化,前期营销积蓄的力量最终都要落回到5月20日进行爆发。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用户的口碑源于超过预期,如果前期把用户的期望值提的很高,那么再想超过用户期望值的难度也会更大,酷派前面买大神送特斯拉,送高尔夫已经带来了惊喜,如果大神节的力度并未如消费者想象,那么也无法避免过度营销带来的影响。
所以,传统手机厂商既不能陷入小米模式而看错方向,又不能过度激进造成后劲不足,在自己的优势领域逐步摸索方法,积累经验,最终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