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荆门】荆门市博物馆汉漳漪澜篇

标签:
湖北荆门荆门市博物馆屈家岭文化错金银铜樽迎宾出行图 |
分类: 南方地区 |

更正荆门市博物馆新馆地址是掇刀区荆山大道28号,上篇地址早过时了。
进展厅前也可以在这样独特造型的长椅上休息片刻。



上古以嶓冢为汉水上源,谓汉水荆门段为“三澨”。“嶓冢导漾,东流为汉;又东为沧浪之水;过三澨,至于大别,南入于江。”(《尚书·禹贡》)禹征三苗,激荡汉江。
权水为古汉水支流,权水“出章山,东南流经权城北,……权水又东入于沔(古汉水)”(《水经注·沔水》)。殷王武丁讨伐荆楚;殷人南迁,建立权国;西周“成康之治”后,昭王瑕南征楚,丧师溺命。公元前8世纪,楚武王熊通灭权,于权国故地设权县,令大夫斗缗为县尹,是为荆楚历史第一县。
“江汉沮漳,楚之望也”(《左传》)。楚人筚路蓝缕,开辟草莱,锐意进取,生生不息,驰骋于江汉沮漳,创造了璀璨瑰丽、气质鲜明的文明。(来自官网)

错金银铜樽介绍: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1987湖北省荆门县包山二号墓出土。铜尊呈筒形,下部略内敛,通高17.5厘米、直径24.8厘米。覆钵形盖,盖上近边沿处有四个等距离的凤鸟形纽,鸟首向外。平底,底下有三个兽蹄足。腹壁设两个对称的铺首衔环。盖面和腹外壁有错金银龙纹和凤鸟纹。这件铜樽采用当时颇为流行的错金银工艺,在纹饰构图上吸收了楚国漆器的装饰风格,全器图案和谐精美,是战国时期楚国酒具中的佳作。


《迎宾出行图》1986年出土于荆门沙洋十里铺镇包山大冢,是一件漆奁盖的外壁一周。
整幅画以黑漆为底,用桔红、土黄、棕褐、青等彩漆,再现了2300年前楚国贵族的出行场面。共描绘有二十六个人、四乘车、十匹马、五棵柳树、九只鸟、两条狗和一头猪。人物姿态各异,猪犬腾跃,车马有序,情节首尾连贯、过渡自然,被誉为目前中国现存最早的长卷“连环画”,也是当今世界上保存最早且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幅漆画。

《迎宾出行图》用在荆门西站出口处和荆门园博园东门等地方迎宾,已经成为荆门的一张历史文化名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