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晴隆】曲折神奇的二十四道拐发现史

标签:
贵州晴隆抗战公路史迪威二十四道拐 |
分类: 南方地区 |

遗憾错过史迪威小镇,因为事先未了解,只是俯瞰到史迪威小镇。史迪威小镇建设有汽车场地越野赛道、湿地公园、水上演艺中心、美式乡村教堂、二战风格咖啡厅、油罐式餐厅、汽车影院、超市等;目前史迪威小镇民宿酒店和美军汽车营地、汽车场地越野赛道已经建成投入使用。
史迪威小镇与二十四道拐主景区紧密相连,在二十四道拐观景台远眺史迪威小镇,红瓦白墙、别具一格的一栋栋美式农家房屋掩映在绿树丛中,令人产生无限遐想,走进小镇之中,原生态的纯朴乡村风情配合美式乡风格的建筑,让人感受到独特的中西合璧乡村风情。
24道拐古称鸦关,是古代茶马古道入滇进川必经之地,地势险要,战略区位极为重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昔日的鸦关之雄险,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24道拐原有饮马池、凉亭,明参政林乔南曾在饮马池壁题词“鸟道千重”,清云贵总督蔡毓荣题“且以饮人”4字,抗战时期修公路被毁。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张出自美国随军记者之手的中国公路照片,被世界各大媒体反复转载。战后美国出版的《醋瓶子乔的战争》(醋瓶子乔是美军将领史迪威的绰号)一书的封面,也采用了这张照片。照片上的公路被称为“24道拐”公路,媒体和专家都声称这是滇缅公路上的一段,但究竟位于什么地方,谁都说不清。在二战期间承载了无数军用物资运输,为二战胜利作出重要贡献的这条公路究竟在哪里?半个世纪以来,不断有学者在云贵两省寻找未果。24道拐公路声名远播,在现实中却神秘地消失了……


从上世纪80年代起,云南二战学者戈叔亚开始研究滇缅公路历史。但是,他原本认为在云南境内的“24道拐”公路却始终找不到踪影。此后,戈叔亚花费8年时间苦苦寻觅。他走访历史学家和许多二战老兵,并沿着滇缅公路进行了无数次实地考察。他甚至跑到缅甸腊戍,还从云南边境的畹町沿史迪威公路经缅甸八莫到达密支那,却始终一无所获,照片与实地对照,总是相差甚远。2001年底,戈叔亚偶然得知,24道拐公路在安南。安南是贵州晴隆县的旧称。于是,戈叔亚踏上了开往贵州的列车。2002年,经过实地考察,戈叔亚向新闻界宣布了自己的发现,终于揭开了“24道拐”公路神秘的面纱,它就位于贵州晴隆县。


看到这么多曲折的弯道,不由得想去了解更多它的建设、保护和抗战作用:一条天路,一条抗战生命线,一条中美团结路,一条军民团结路。

来回在这条路上坐车,弯道又多又急,但有惊却无险。它是许多自行车爱好者骑行的理想场地,被誉为世界公路设计史上的里程碑。


来回在这条路上坐车,弯道又多又急,但有惊却无险。它是许多自行车爱好者骑行的理想场地,被誉为世界公路设计史上的里程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