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学习笔记二...概念

标签:
逻辑哲学 |
分类: 参考 |
(一)概念和语词的关系
1、概念和词语并非一一对应。
2、不同的语词,有时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
3、同一个语词,有时也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
(二)概念的两个逻辑特征
概念两个基本特征: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就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对象所特有的属性。
概念的外延就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对象的范围。
明确概念就是要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定义是明确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
划分是明确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
(三)概念的种类
1、普遍概念和单独概念。
根据概念外延的大小,可以把概念分为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的划分标准是根据外延的多少来进行的,因此,要区别一个概念是单独概念还是普遍概念,可以通过在概念前面加数量词来进行。
普遍概念是指反映由两个以上的对象所组成的概念。它的外延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而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组成的类。语词中的普通名词表示普遍概念。如飞机、汽车、律师、老师。
单独概念是指反映一个特定对象的概念,它的外延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事物。语词中的专有名词表示单独概念,如中国、长江、黄河、地球、鲁迅。
2、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根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否为集合体,可以把概念分为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集合概念是反映个别事物组成的集合体的概念,如森林、丛书。
集合概念是反映事物集合体的概念。集合体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经过组合构成的一个统一整体,这个整体所具有的本质属性不为组成它的个体所具有。
非集合概念是反映非个别事物组成的集合体的概念。
非集合概念亦称“非集体概念”。不以事物的集合体为反映对象的概念。与“集合概念”相对。如“树”、“书”、“中国”等。
非集合概念相对于集合概念来说的,凡不属于反映集合体的概念都是非集合概念。
注意:分析一个概念是集合概念还是非集合体概念,要把这个概念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
区分两类关系:
区别:
①一个类所具有的属性,它的分子也一定具有;一个集合体所具有的属性,它的个体却不一定具有。
②可以用反映类的概念来指称类中每一个分子;反映集合体的概念不能来指称集合体中任一概念。
③类概念的外延是类所包含的每一个分子;集合概念的外延只是作为集合体的事物,不是集合体中的个体。
同一语词有时在集合意义下使用,表示集合概念,有时有非集合意义下使用,表示非集合概念。这种情况,只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才能区别。
3、肯定概念和否定概念。
根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否具有某种属性,可以把概念分为肯定概念和否定概念。
肯定概念是反映对象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例如:“形式”、“成年人”、“有罪”、“金属”等,都是肯定概念,也叫做正概念。
否定概念是反映对象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例如:“非形式”、“未成年人”、“无罪”、“非金属”等,都是否定概念,也叫做负概念。
任何概念总是相对于一个特定范围而言,一个概念所相对的特定范围,在逻辑上称为论域。理解一个负概念,必须注意它的论域。在同一论域中,有确定的正概念,就必定有明确的负概念。
(四)概念间的关系
概念间的关系指外延之间的关系。主要有:
1、全同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全部重合的关系。又称同一关系、重合关系,相容关系之一。如图1。
2、交叉关系;就是AB两个概念在外延上有并且只有一部分是重合的,即:至少有A是B,并且有A不是B且有B不是A。如图2。
3、从属关系:指一个概念的外延大于并包含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
从思维进程的方向上来说,分:
真包含于关系(A包含于B)如图3
真包含关系(A真包含B)。如图4
4、全异关系。两个概念在外延上没有任何重合,是互相排斥的。如图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