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治疗模式
(2012-12-19 15:38:35)
标签:
综合综合能力个案工作教育 |
分类: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 |
内容
基本假设
(1)以行为(尤其是与问题有关的当前行为)作为研究和治疗的中心;
(2)以学习作为核心概念;
(3)强调外部环境在行为习得中的作用;
(4)注重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
(5)行为持续存在的必要条件是,有引发行为的前因与维持行为存在的效果反应,二者缺一不可。
治疗方法及技巧
以问题为导向的短期治疗模式,关注服务对象的此时此地的经验和感受。也关注服务对象的家庭背景、创伤经历和儿童早期的发展状况。
一般情况下,根据服务对象问题的复杂程度安排5~20次面谈。对于一些特别困难的案例,如人格障碍等,辅导面谈的次数可以超过20次。每次面谈45~50分钟,每周1次。
技巧:(10版教材)
个案概念化、合作式的治疗关系、苏格拉底式的提问、结构化和心理教育以及认知重塑
A.个案概念化。根据服务对象的心理结构和问题的特性,将认知行为治疗模式的原理个别化,以适合具体的个案。
B.合作式的治疗关系。治疗师依据理解、友好、同理等原则与服务对象建立信任、平等的合作治疗关系,组成调查研究小组,一起观察、一起建立问题的假设、一起设计和执行服务治疗计划等。
C.苏格拉底式的提问。通过采用对话式提问调动服务对象的好奇心和探索能力,揭示服务对象的无效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认知行为治疗模式强调让服务对象参与具体的学习过程,而不是强迫服务对象接受所谓的治疗理论和概念。
D.结构化和心理教育。结构化是指通过让服务对象设计日程的安排和提供反馈的方式,帮助服务对象规划自己的生活安排,提高服务对象的学习能力。心理教育是指运用服务对象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呈现治疗的概念和要点。
E.认知重塑。通过认知中错误的辨认、理性选择方式的列举以及认知排演等方法帮助服务对象认识和改变无效的自动念头和图式,加强服务对象的理性认知的能力。
行为治疗模式治疗技巧
(1)放松练习。要求服务对象通过身体的放松舒缓生理和心理的紧张。
(2)系统脱敏-服务对象对某物或者某事感到害怕、恐惧,从低等级开始,让服务对象做放松练习,减轻担心和害怕。
(3)满灌疗法(又称快速脱敏法):从服务对象最害怕的开始,让服务对象处于最严重的紧张中,迫使服务对象直接面对最担心的处境;
(4)厌恶疗法-让服务对象的不适应行为与某种厌恶性反应建立联系;迫使服务对象逐渐放弃不适应的行为。
(5)模仿-榜样的示范和模仿练习。
(6)果敢训练。让服务对象能够根据不同处境做出积极有效的回应,既能主动表达自己的要求,又能敏锐感觉他人的权利。
(7)代币管制-用一种替代币的方式计算服务对象做出正确行为后获得的报酬。
特点
(1)认知和行为因素的结合。
认知行为治疗模式非常注重服务对象行为的改变和学习规律,把认知和行为因素有效地结合起来。
(2)采用综合的方式开展个案辅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