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学习笔记 九、社会工作督导
(2012-05-20 09:53:48)
标签:
综合能力社会工作 |
分类: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 |
(一)
社会工作督导的对象与内容
督导对象:①新进入服务机构的社会工作者;②服务年限短、经验不足的初级社会工作者;③正在接受专业教育的社会工作实习学生;④社会服务机构的非正式人员,主要是志愿者。
社会工作督导的类型
1、师徒式督导(tutorial supervision)
督导者就是扮演着教导的角色,几乎着重于教育的功能,在课程中协助被督导者探讨与案主相关工作的课程。强调学习过程。 焦点集中于一般议题,被督导者承担更多责任。
2、训练式督导(training supervision)
训练式督导也着重于教育的功能,而被督导者则扮演着接受训练或实习生的角色。训练式督导也强调学习过程,焦点集中在一般议题上,但督导者承担更多的责任。
3、管理式督导(managerial supervision)
督导者为被督导者的直属主管,而且也必须负起责任,但督导和被督导者之间是上下隶属关系,而非训练者与受训者的关系。管理式督导强调实务工作的完成及其服务质量。
4、咨询式督导(consultancy supervision)
被督导者需要对案主直接负责,但督导者不必对被督导者负起责任。督导者纯粹只扮演着咨询的角色。咨询式督导也强调实物工作的完成及其服务质量,被督导者承担更多的责任。督导的焦点集中在特殊议题上。
督导内容
行政性督导:
1、社会工作者的招募和选择
2、安置和引导工作人员
安置和引导工作人员:督导要对新进人员进行安置和引导,让他们了解自己在机构中的位置,清楚掌握组织的行政环节和制度等资讯。作总结和评估:是为了确定工作是否按计划完成。
3、工作计划和分配
督导必须计划工作人员所进行的工作。
4、工作授权、协调和沟通
任务授权程序非常多样,协调任务是将所有工作中的片段联系起来。
5、 工作监督、总结和评估
确定工作是否按计划完成。
其中,督导者扮演多种角色:缓冲器角色,倡导者角色,机构变革推动者。
(1)缓冲器角色。其任务包括处理服务对象申述;接受那些不满被督导者的决策而要求与更高层级谈话的服务对象的申请;保护被督导者使其不必处理服务对其错误决策的强烈情绪;保护被督导者使其不必承受行政管理者不合理的工作量标准而产生的负担等。
(2)倡导者角色。一方面督导者积极代表被督导者的利益,作为行政中间人,帮助社会服务机构管理者清楚地了解被督导者的利益、问题,提出改善建议;督导者有时也会采取理性的辩论、迎合,或是以某种交换形式的谈判来倡导可被接受的建议。另一方面,督导者也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机构政策的规划工作。
(3)机构变迁推动人。督导者一方面积极地影响机构行政管理者进行变迁,另一方面也影响被督导的工作者接受这些改变。
教育性督导:
1.教导有关"服务对象群"的特殊知识
2.教导"社会服务机构"的知识
3.教导有关"社会问题"的知识
4.教导有关"工作过程"的知识
5.教导有关"工作者本身"的知识
即督导者要通过教导,让被督导者能够“自我觉醒”,让他自主地思考一些事情,并借此确保被督导者对专业问题的反思不会影响到服务对象-社会工作者之间的协助关系。
6.提供专业性"建议和咨询"
支持性督导
1、协助被督导者适应和处理服务工作中所带来的挫折、不满等负面情绪,增强自我能力。
2、给予关怀和支持,增强被督导者的安全感、工作积极性。
3、协助被督导者发现工作成效,并能自我欣赏。激发士气,形成对机构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4、给予被督导者从事专业的满足感和价值感,促进专业认同。
(二) 社会工作督导的功能
行政、教育和支持的功能
行政功能:要求督导者在被督导者的招募与选择、被督导者的引导与安置、工作计划与分配、工作监督、回顾与评估、工作授权与协调等方面担负指导责任。
教育功能:要求督导对被督导者完成任务时所需的知识与技能给予指导,协助被督导者达成专业上的发展。
支持功能:要求督导者向被督导者提供心理和情感上的支持,促使被督导者感到自我的重要性与价值感,让被督导者能轻松面对工作。
督导在社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1.促进服务机构的正常运行
(三) 社会工作督导的方法与原则
方法
个别督导(individual supervision)
个别督导是最传统的督导方式,由一位督导者对一位被督导者采用面对面的方式,定期、定时(每周或每两周一次,每次半个小时至一个小时)举行的讨论,另外视情况需要,也会有一些不定期的督导会议。
在个别督导中,督导者应做到的事项:聆听;补充;提出疑问;进行评价;提出建议。
个别督导的技巧:一是要诚恳地倾听社会工作者的诉说;二是应仔细研究和批阅被督导者的工作记录、服务报告,以便发现被督导者的不足,提出教育的重点;三是督导者应采取接纳的态度,接纳被督导者的感受;四是在提出评价和建议时,语气要委婉,以免被督导者出现抗拒心态;五是督导者要根据自己丰富的经验和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随时提供示范性的方法和技术,帮助被督导者更直接处理客观情境下的案主需求和问题。
优点
辅导时间充分、具有较高的隐秘性;可以充分掌握被督导者的工作进度和情况;能够提供充分和有效的服务示范。
缺点
被督导者会产生指导信息偏差、依赖性较强、欠缺同期服务的其他方法。
团体督导(group supervision)
团体督导是一个督导者和数位被督导者,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定期(通常是每周、每两周或每个月举行一次,每次一至二小时)举行讨论会议。小组人员由二三人至七八人不等。
优点
防止产生服务的偏见和盲点;有更多的机会分享到其他被督导同事处理各种案主问题的工作经验;可以进行角色扮演;节省时间、经费和专业人员。
缺点
个别辅导时间不足,容易产生冲突,团体的隐秘性较低。
同事督导(peer-group supervision)
同事督导是指具有相同需求、观点或技术层次的个人和一群社会工作者,通过个别互惠方式或团体讨论方式进行的互动过程。参与互动的成员不一定来自同一机构或同一工作团队。
组成技巧主要有:
(1)注意价值的共同性。(价值相同,但观点可以不同)
(2)成员一般不超过七位,以确保团体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讨论,满足所有成员的需求;同事督导会议还要清楚了解成员的各种期待,尝试发现潜在或隐藏的团体目标。
(3)团体成员要签订明确的契约,要明确成员的角色分工。
(4)注意同事督导会议的反馈。
会议组织的技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设定基本规则。包括均衡分配时间给每位成员表达意见和反馈,避免无意义的奖励式意见等。
(2)每一次会议都要安排一定时间,让所有成员表达他们对团体的希望和需求。
(3)安排一些非正式交流时间。
优点
权威性降低,可以方便组织和安排会议,不需要付费,更容易获取经验。
缺点
参与成员有时过于冷静,没有形成最终的权利和义务,得不到好的建议。
社会工作督导过程
从督导与被督导的相互影响的过程看,督导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督导前期、开展期、工作期和终结期。
1.督导前期 督导者与被督导者建立关系的基础期,这一时期最重要的任务是相互熟悉。
2.开展期 重要任务是建立互相信任和双方同意的督导形式,并以口头或书面的方式确定。
3.工作期 督导历程的最重要阶段,在这一期间督导者要与被督导者分享实践经验与感受、解疑释惑、指导工作、促进其发展,支持被督导者做好服务。
4.终结期 督导历程结束时,督导应总结督导过程中各个阶段所讨论过的事情,并综述被督导者的学习过程和成长机遇,回顾被督导者的长处和弱点,帮助被督导者更加清醒地把握自我,加强自我改进。
社会工作督导的原则
1.
2.
3.
社会工作督导过程中的技巧
1.督导的相互契合技巧
督导的相互契合是督导前期的最重要技巧。相互契合是指督导者在每次督导中都要用一定的时间了解和关系被督导者的处境,并表示关心。相互契合的重点在于寻求问题和面对要处理的问题,而不是用感情淡化困难,甚至拒绝面对困难。无论什么类型的问题,督导者都要勇敢地和被督导者共同面对问题,商量解决的办法,只有公开、理性地讨论问题,沟通才能有效果,督导者和被督导者也因此才能建立彼此信赖的关系。
2.订立协议
这里的协议是指每次督导时所订立的协议,尽管督导者与被督导者已经就督导的整体、历程、目标和互相的角色订立了协议,担每次督导时再为这次督导订立协议,将督导双方的要求和期望不断更新,并回顾上次的协议,根据督导的阶段和需求,进行适当修正,这对双方都非常有益。
3.开展话题的技巧
督导者可以采取五类技巧鼓励被督导者提出并探讨问题。一是由常见的事例开始,然后逐步发展到特殊性问题;二是包容;三是专注地聆听;四是提问;五是保持沉默。
4.同感与分享感受的技巧
同感是社会工作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技巧。
5.要求被督导者努力工作和分享资料
督导必须控制被督导者的工作表现,通过提出相关的问题来确保工作顺利完成,包括被督导者的动机、感受和面对的困难。
为了让被督导者能够顺利完成工作,督导者要收集有关资料,并要提供和分享相关资料,允许被督导者就资料提出问题,这样也有利于沟通。
6.督导会谈的结束技巧
督导者应该在每次督导结束时要总结本次会谈讨论过的事项,并将讨论的收获作为日后工作的指引。
志愿者督导
志愿者督导是社会服务机构中的行政专务人员指导、协调、增强和评估志愿者的工作过程。志愿者督导和被督导的志愿者是在行政确认的关系下进行互动活动,来实现行政、教育和支持的功能。在遵循社会服务机构政策和行政规范的情况下,通过教育训练和专业支持,协助志愿者达到最佳的工作效率,并且使服务对象、志愿者督导和所属机构都能获得相当程度的满足感。
由于志愿者不是社会服务机构的专职人员,所以其对机构的认同、工作动机、专业知识、投入程度与服务时间等方面,都与专职人员有较大不同。因此,对志愿者的督导工作也要与对专职人员的督导工作有所不同。
1)
1.协助志愿者认清和肯定志愿服务的价值,提供并维持其对服务工作的兴趣、热忱和团队士气;为志愿者提供或教导必要的工作知识和技巧,帮助其自我了解和自我成长;及时处理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遭遇的问题和挫折,以便实现服务目标,保障服务对象或相关人员不受伤害,维持良好的服务品质。
2.协助志愿者了解组织和机构的功能,使其遵守行政程序和相关规定;促进机构和志愿者双方的良好沟通,增加其对机构的认同;根据志愿者服务的需要,遴选和培养资深志愿者和志愿者领袖等人才。
3.评估志愿者的工作效果,提出改善的建议。
志愿者督导一般可以有两种产生方式:一是由机构承办志愿服务业务的专职人员担任督导;另一种是由资深志愿者担任督导。
担任志愿者督导应该发挥督导工作的行政、教育和支持三大功能。
(1)行政性功能―――培养有效的志愿者
行政督导的主要目的是使志愿者服务能够切实符合社会服务机构的期望和效果,并能有效地实现工作目标,所以“管理运作”和“工作表现”是志愿者督导最需要发挥的行政功能。
(2)教育性功能―――培养能干的志愿者
(3)支持性功能―――了解和关怀志愿者
蓝色字为考试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