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者说:同是梅花村里人

(2025-07-30 11:54:23)
标签:

吴幼坚

78岁同志母亲

梅花村回忆录引起关注

我与读者互动转发

生活

分类: 我这一株三色堇—自己
读者说:同是梅花村里人
本文照片由78岁阿坚2025年7月26日傍晚摄于广州东山湖公园

读者说:同是梅花村里人

读者说:同是梅花村里人

      最近令人关注的热点事件,首先是防汛抢险救灾。近日华东、华北、东北等地持续遭遇强降雨,引发洪涝和地质灾害,造成北京、河北、吉林、山东等地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从中央到地方都动员起来,全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相比之下,广东防蚊灭蚊降低传染病流行风险,关注度就低得多。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在广东,主要是通过白纹伊蚊叮咬传播。目前,全球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报告过这个疾病。目前广州、佛山等地政府相关部门出动灭蚊,我家小区也有喷洒灭蚊药。傍晚走进东山湖公园,广播用普通话和粤语反复播送应对措施,比如建议游客进园穿长袖衣长裤,尽量少在草地、树荫逗留,发现病情立即报告……我跳舞够热的,不可能穿长袖衣长裤,不过我一直在活动,没功夫闲下来被蚊子叮咬。还是要注意,毕竟岁数大了,老人儿童抗病能力是差些的。


      7月29日去公园较晚,没有拍什么照片,本文所发是三天前的。那对黑天鹅伴侣形影不离,但我已多日没见一家三口。它们应该就是几个月前孵出小天鹅的爸妈,有位常带面包来喂天鹅的男士告诉我,听说有人把小天鹅偷走了。如果是他或我目睹,肯定要大声制止的。不过公园这么大,有心偷盗者会挑没人在意的时段,防不胜防啊。公园很多鸭子是外人放养的,管理处不管,过后鸭子被谁偷走也不知道。可是天鹅不同鸭子,这属于国家保护动物,竟然也被偷走?太可恶了!      


       我发表第142篇回忆录《家住梅花村》,远涛认为写得一般,他看妈妈用心查找资料,配上不少照片,有些文字也引起他回忆,所以在豆瓣转发了这篇回忆录。他写道:“刘纪文公馆现在早拆了,但是我三岁到十六岁是住在里面的,当时不知道刘纪文,大人也不清楚房子的历史,很久都以为跟广东军阀陈济棠有关。院中有白兰、红棉、凤眼果树各一株,开花结果都很茂盛。梅花是民国国花,虽说‘易主楼台常似梦,依人心事总成灰’,轮不到小朋友来感慨——梅花村十九号就是我童年的乐园,记忆中的永恒。”母子逢周二通话,照例谈到回忆录,远涛建议我更多地写细节,我说好的,接下来会多写。      读者对我要求好像没有儿子高,以下是几位读者与我的互动——

      1)她:看过不少写梅花村历史的文章,吴老师是写得最好的,关注了一下吴老师果真是从事文学创作专业,文笔和思想性都很喜欢。我81年随父母住进梅花村,母亲一直住在梅花村三十载直到去世,因对父母的深爱我虽然只住了十年就离开了广州,但梅花村就是我精神家园一辈子的家。我也是一文学控,每天靠读书续一尺微命,但没有老师每天笔耕不辍的勤奋,我深深为老师的勤奋感动。

      我:你好!你对我过奖了,这篇回忆录查找资讯挺费功夫,要筛选一番再结合实际运用部分,现在做得还不够好,不过因岁数大了时间紧迫,不能每篇回忆录都琢磨太久,还是尽量先发表再说。以后若要出书,自然需要好好补充修改。你家和我小家入住梅花村时间差不多,可惜同村时互相不认识。你现在做什么工作?有机会回广州也不回梅花村了吧?欢迎继续关注我公众号,也欢迎来广州时约我见面聊聊。

       她:写作是很费心力的事情,我也曾一度犹豫要不要“写”,但最终还是选择了“读”(曾暨大中文系混迹四年)相逢何必曾相识,同是梅花村里人。我会一直拜读老师的作品,打扰老师的清休,码字是体力活,吴老师写作时也要注意休息。很高兴认识您。

      我:感谢赞赏与私信交流,欢迎有机会回梅花村看看,不过现在已经不如原先安静整洁有文化韵味了。

      2)李融:吴老师记性真好,图文史料俱全,值得一读。

      我:我写回忆录也不全凭记忆,有不少图文是上网搜索资讯获得的。

      3)东歌:35年前曾住梅花村36号,与欧阳山故宅相邻,火车轰鸣声听久成习惯,晚上如果没火车经过声音反觉得睡不踏实。总结习惯三步曲:

      听了唾不着

      听了睡得着

      不听睡不着

      我:我儿子说他幼年仍能听到梅花村附近传来的火车声。后来铁路拆掉改做马路,车流不断但在家里听不到噪音,可能我们住得不靠马路。

      4)怡怡:前些日子,由于有创作任务,我跟越秀区文联阮雄主席一行6人,到梅花村采风,参观了陈济堂官邸,和欧阳山故居,我还问了带路的讲解员“吴有恒的故居在那里……”他们都不知道!不过今天看了您的文章,比听的还详细,最有意思的是写了两位房主人的女儿,一时间以不同的表达方式“这是父亲母亲的卧室”这句话

      我:感谢文化界朋友关注梅花村!我已把这篇提及欧阳山及其儿子欧阳燕星的回忆录,转给燕星等文友了。

      5)YueT:“这是爸爸妈妈的房间”。同一间屋,不同的人,彼此相连的温馨记忆。让我想起一句歌词:“你的我的他的,我们同在一个梦里走。”

      我:是的,当年刘纪文的女儿回来看自己的家,走进父母卧室说出那句话,我听了很感慨,十分理解女儿思念父母的心情。

读者说:同是梅花村里人

读者说:同是梅花村里人

读者说:同是梅花村里人

读者说:同是梅花村里人

读者说:同是梅花村里人

读者说:同是梅花村里人

读者说:同是梅花村里人

读者说:同是梅花村里人

读者说:同是梅花村里人

读者说:同是梅花村里人

读者说:同是梅花村里人

读者说:同是梅花村里人

读者说:同是梅花村里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