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照片由78岁阿坚2025年7月24日傍晚摄于广州东山湖公园
感谢谅解我不加微信
两天没去东山湖公园跳舞了,有时是因为下雨地面湿滑,有时是与朋友相约吃饭谈心。周五要和大姐五妹见面,又不能去公园,所以周四抓紧时间,先在公园走走,拍点照片,快到7点时已完全不晒,虽然湖边没风,浑身冒汗,但我动作舒展地跳了一番。自觉坚持必有好处,身心都比实际岁数年轻些。
在酝酿第142篇回忆录。今晚只发简单内容:读者与我关于《刘烨园的信》互动——
1)东紫:阿坚老师您好,我是刘烨园老师的学生,也是去年他辞世五周年纪念的发起者之一,希望加上您的微信,因为后面有朋友写刘老师的传记,可能需要采访您。我是东紫,主要写小说。很遗憾,他的长篇没有完成。我的电话(略),可以加微信。
我:东紫你好,很高兴我的文章被你读到,你肯定会转给更多人阅读,这样我就不必费心找烨园的亲友了。我78岁了,时间精力有限,除了写回忆录,还要帮助性少数人士及其亲友(我做这方面公益20年了),所以不用微信对外,只与姐妹、儿子、助理联系,知青群、同学群都入群而少发言。我平时不开手机、外出不带手机。每周二与旧金山独生子视频,也不用手机而用平板,屏幕大些。处理照片,发图文上四个自媒体,在网络与读者互动,都在台式电脑进行。如果加微信我会顾不上看,更难以回应。读者通过私信与我联系,我会及时阅读回复的。如果你或其他文友到广州,欢迎约我见面聊天。不过,我对烨园了解并不多,写传记采访我的话,我是说不出更多内容的,保存下来的四封信,都公开了。
她:阿坚老师好!真看不出您的年龄,感觉您也就六十几岁呢!向您致敬,那么早那么久地坚持公益!您写烨园老师的文章,我已经转给他的太太和朋友们。后期如果去广州,一定去拜访您。您有机会来济南,也请联系我。夏安。
我:你好!我在粉丝备注栏记下你手机号码,如果有机会去济南,会设法与你联系,争取见面畅聊。不过退休后基本没去外地出差,旅游则选未去过的地方,所以济南恐怕少有机会再去了。你和朋友们年轻,南来广州的话,就给我发私信,我们尽量别错过相聚。谢谢你转我的文章给烨园的亲友们!
2)米兰:庆幸生命中与烨园老师有过一面之缘,他为我们讲课时提到的《苦难的历程》中那句在清水里泡三次、在血水里浴三次、在碱水里煮三次,至今记忆犹新。惜别。
我:烨园留下大量心血之作,懂他爱他的人们,会认真阅读思考的。
3)李木生:感谢幼坚同志保存下这些信件。
我:感谢你不但留言鼓励我,还切实地给文章打赏!
4)老幹(权德华2.1):刘烨园当年在《萌芽》也发过好几篇散文。印象中那几年好像没有读过他的小说。
我:他一直写散文并陆续发表,而那部长篇小说完成了上卷,却因身体太弱未能完成全书,留下永远的遗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