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年前的老照片:约四十岁的吴幼坚在家中留影,由先生郑成波摄。
旧贺卡老照片寄寓情思
临近78周岁生日,自然忆起纸质贺卡流行的年月。那时朋友的贺卡会随春风翩然而至,它们没有蛋糕、衣物、首饰那么贵,连短简一道寄来也无须太费功夫,比请我吃饭、逛街、看电影、听音乐都省时间,但它提供的精神享受却无可替代,且历久弥新,因此我非常喜欢别人送贺卡,也买过许多精美贺卡回赠。但我60岁那年已和朋友们说好,都别再辛苦去买贺卡邮寄了,于是互寄纸质生日卡就成了历史。当编辑时收信太多,只留了后期的小部分信件和若干贺卡。我珍惜的,是朋友亲笔写下的个性化字句。从骨子里说,我比较念旧,旧人旧事旧物都含情。
我逐一细看收藏的生日卡,选出几张有代表性的:“阿坚姐:生日快乐!读您的散文,我知道您的出生地在湛江。41岁生日,吹蜡烛的时候,您就想着湛江,您的心,将永远是一个小姑娘。小姑娘长成了我们的阿坚姐,是好事情。姐姐的心像一个小姑娘,是大好事情。无论怎样,都是好事情。”(1988年)“在这个灰蒙蒙的充满功利纷争的人世间,是你使我看到了美好,所以,我愿意年年在这个时候为你祝福。”(1989年)“生日快乐!在世界最美丽的地方,你有一位朋友。”(1990年)“45岁是新起点,你还年轻!”(1992年)“4月25日这一天,我在北方这座缺水的城市里,祝你生日快乐。友谊长在我和你。”(1994年)“友情永远是生命之树的最青翠的叶片。请接受北国的生日祝福。”(1995年)以上几位,有远赴异国的,有失去联系的,有与我在博客上互访的,也有署名“老朋友”来浏览并留言的。但30年后的2025年,尚有联系的老朋友,已少之又少。我不知道多数人的情况,但如果他们想了解阿坚活得好不好,上网一搜就能看到我的图文、视频。
一位《广州文艺》同事每年寄生日卡都附信,他的信像他的人一样朴素真诚。2005年4月11日写道:“……收到你寄来的信和《源流》杂志。从杂志上看到你的照片,虽然很小,但还是看得出,就是原来的那个幼坚,那个有活力的幼坚。几十年来一直能保持热情和活力,真的使我很佩服。幼坚,你也要注意身体,毕竟我们都步入老年人的行列了,不要那么搏了。”2006年4月20日寄出贺卡,附信写道:“上次老同事吃饭时,听你谈房子的事,兴致很高,你还是原来那个对生活充满热爱的阿坚,很多东西都没变,阿坚是长青的。祝你生日快乐!”广州文友至今还有相聚机会,外地的越来越少来往了。我曾联系过的朋友,无论你们身在何方,都请接受阿坚不变的祝福:身心健康,天天快乐,一生快乐!
1993年,我曾请两位作者分别为本文题照配诗,并收入三色堇影集中。他俩都是我非常信任的朋友。湖北刘阳春题诗《南国的信》只有四句——
你说你给我写信
在冬夜里 用眼睛
红色的故事好浓艳
鹅黄或温馨 一片梦……
湖南王小阳题诗《借助帷幕》共八句——
总是把心事
藏于赤色帷幕之后
便有了如期而归的灿然
目光如炬
燃亮人世情结
快乐一点点
开心一点点
忧郁……也有一点点
湖南女作家刘晓喻为我在生日烛光前的留影,题诗《久候》——
脚步声已经上了楼
你的眼神已经听出是他
当我收到这张照片的时候
真好像我也已经等了很久
那位北方作家说得对:“您的心,将永远是一个小姑娘。”奔八的老妇人,仍希望像他送的生日卡所写:时刻陶醉在欢乐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