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硕士研究生的《彩虹》读后感

(2025-04-08 22:12:56)
标签:

吴幼坚

77岁同志母亲

硕士研究生读《彩虹》

东山湖公园春季掠影

情感

分类: 彩虹之声
硕士研究生的《彩虹》读后感
本文照片由将满78岁的退休编辑、同志母亲吴幼坚2025年4月8日傍晚摄于广州东山湖公园。图为喜鹊飞临红棉枝头。

硕士研究生的《彩虹》读后感

硕士研究生的《彩虹》读后感

       傍晚走进东山湖公园西门,迎面望见西半岛那株红棉树高枝上,隐约有一只鸟在动。我想应该是喜鹊,往日几次见喜鹊,都是在旁边那棵异叶南洋杉高处,很少见它飞到红棉树上。我立即从挎包里取出G16相机,对准高枝上那只喜鹊按下快门。它改换了姿势,我又按一次快门,它就飞走了。晚上把照片传上台式电脑,看清楚果然是喜鹊。我把照片按比例缩小发给朋友看,他说这幅看着有气势,不必剪裁。红棉花很大,但因为离得远,看画面花并不大,让人联想到“喜鹊登梅吉祥如意”,可以做题图。这批照片最后几幅都是红冠黑水鸡,一只或两只在湖中觅食,看上去挺生动。后来我看天色不早,就不再拍照,赶紧去跳舞。

       去年4月接到一位硕士研究生来信,今年4月他再次来信,我发出来对其他同性恋者或许有启发——

吴奶奶:您好!我是一名即将要毕业工作的硕士研究生。我去年年底阅读方刚老师的著作,偶然了解到了“出色伙伴”,再通过“出色伙伴”的微信公众号了解到了您。关注您也有四个月有余了。这几个月是我第一次真正接触性少数社群的几个月。这几个月中,我第一次参加了线下男同志相亲交友活动,体验还不错。同时,这几个月也是我记忆中,第一次因为自己的性倾向而挣扎矛盾的几个月。挣扎的不是我作为男生为什么喜欢男生,在这方面我一直是肯定的,挣扎的是我还有没有喜欢女生的可能。或许受从小到大的社会文化影响,或许预料即将毕业工作后,会面临来自家长的结婚生子的"要求",第一次体验到了作为男同志特有的"烦恼"。不过,从去年年底以来,观看出色伙伴和您的文章、视频,一系列网上的男同志情侣博主的视频,还得到学校从事性少数研究的心理老师的帮助,我进一步认同了自己。虽然,化解矛盾挣扎的过程是曲折的还不完全的,但在这个过程中我第一次坚定了不欺骗异性,不形婚,做好向父母出柜的准备,走在阳光下找寻自己的幸福的信念。因为,这就是我,性倾向不可能改变的我。如今,春暖花开,挣扎的冬天渐渐过去,已经完成学位论文的我,想来,可以趁着此间闲暇,拜读您的著作,进一步拓宽自己的认识。吴奶奶,我希望购买您的书《彩虹》和视频合集,请您提供购买渠道和付款方式。希望我下半年参加工作后,能有机会去广州拜访您。祝您健康长寿!

        2)时隔一年,再次来信!2025040720:58

吴奶奶您好,这应该是时隔一年后再次给您发送邮件。这次来交我的《彩虹》读后感了!并且这是第二次读完这本书后写的读后感。回想过去一年来,我从校园走向了社会,在校园的最后一段时光中,陷入了自己身份的迷茫,又在磕磕绊绊中非常迅速地完成了自我认同。这其中亲友会和爱白网的资料,还有《彩虹》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同时也有我的彩虹友好的咨询师的帮助。

       在去年毕业回家,工作前的空档,我向我的其中一位家长出柜了,也准备了好多电子资料,“吵”了几架,我还是坚持了自己。如今虽然每天晚上都在通电话,但双方都不再提及此事。今年春节在家,他对外说,我要自己在深圳找对象。不知道算不算一种初步接受。用时间来解答吧。

       去年下半年我来到了深圳工作。积极参加了深圳地区的社群活动。见到了董妈妈、暖阳妈妈、阿强,还有咨询师梁老师。还意料之外地参与了一场家长志愿者协力营的活动。见到参与培训的家长们的精神面貌,积极向上、接纳自己的孩子,很令人动容。而如今我也作为志愿者着手策划了两个活动,即将开展。希望能给更多伙伴创造交友认识的平台,同时增强自我认同,得到社群支持。最近在参加活动中遇到了一个还蛮心动的人,对方还有点点反馈。希望有机会!

以下是我的读后感以及一些读书笔记。另外,不知为何《彩虹》的豆瓣评论页不见了,无法评论了。

3)吴幼坚的回信 2025040816:48

你好!在我78岁生日前夕接到来信,很开心你依约写了《彩虹》读后感,还有阅读笔记。豆瓣《彩虹》条目经审核没有告知原因却关闭了,我还要抽空陆续把评论转到自己豆瓣主页的豆列去,不过眼下更重要的是要抓紧时间写个人回忆录。你的读后感和阅读笔记,我将在四个自媒体转发,让更多读者分享。你和深圳参与彩虹公益的家长、年轻人,共同坚持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活动,真好!代问候与我相识十多年的董妈妈,以及其他朋友,祝大家健康快乐,一切顺利!祝你的家长能逐渐理解接受你的性倾向,你能找到相爱的男友,一起创造向往的生活。欢迎有机会来广州时约我见面聊聊。

硕士研究生的读后感

       这是我第二次翻阅《彩虹》这本书了。第一次没有写读后感,这一次写上了。整体通读下来,很多事情好像我的执念慢慢地消失了。一年前的纠结,如今也许已不再纠结。在这本书中看到了彩虹伴侣之间如何相处与磕绊,有甜蜜有吵闹。也看到了社会的阴暗面,同妻的悲剧,形婚的创伤,家庭的纷争。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他人妄加干涉,何尝不是一种自私?最喜欢看的篇章应该是《男人们》、《青空旅舍》和《三男一宅》,勾勒出了我向往的生活。今年还很有幸看到了三川和小羊的漫画书,也感受到了不一样的甜蜜,同时也在这本书的彩页里面看到了本尊(激动)。人世间的故事很多,这本书选取的几个方面可以说非常有代表性,读完此书,拓宽了很多的认识面,在慢阅读中体验人生。《彩虹》是彩色的,是colorful的,唯愿每个人的人生都是彩色的。

       读书笔记:

     《记得》

       34岁男人的喟叹,没车没房没男友。想想8年后的自己又会是一番什么样的光景?未来3~5年抓工作找男友,依旧是我的最重要的两件事。当读到远涛的这段话,凡墙都是门,执念的是我们自己。感慨自己总是把自己圈在一个圈子里面,不敢轻易去尝试,总要觉得比较安稳之后才敢去走下一步路。有时候走出去的困难又在于什么呢?


     《为了心中的彩虹》上篇

       需要什么样的伴侣?

       全面深刻长久的契合。(也是我想要的)

       真爱过就够了,没有必要计较爱多久。(理性)

       对远涛和吴妈妈公开的勇气的赞叹!

       下篇

       朝夕相处会有矛盾,但重感情有理智,不说重话,互相尊重留有空间。(长久的关系或许是共通的)

       将来的事不必想得太长远,反正我们各人都去做应该的事就好。

       两个独立的、优秀的人,有缘相遇,真心相爱,在一起会更有力量。

       读完上下篇,题目中为了二字的意象感,跃然纸上。虽平凡的日常叙事,却涵盖了十来年的时光。描述吴妈妈一路的彩虹之旅,一切从心出发,不问功名,只为那抹彩虹的颜色。


      《爱情,在我们相信的时候存在》

       坤和蓝天的故事看到了一些传统观念对人的束缚。最大的束缚还是人的思想观念,而不是他人的限制。作为军人的蓝天,虽然性倾向是少数,但确是保家卫国的好手。正所谓,大部分性少数也是人民的一部分。

       蓝天两段八年的恋情,结局都是难过的散场。原因都是对方的自我认同不够好,还有家庭关系的问题。谁离了谁不能过呢。对于那些一心求死的家长,我只能说,走了也还安静些,还在不知道要闹出多少幺蛾子出来。第二任,都去直婚了,还来关心什么劲。简直下头。不过人也拗不过时代,倒也是真的。

       一个维持起来轻松、愉快的感情容易长久!一个维持起来艰难而痛苦的感情不易长久,这时候就应该有所选择。凡是发生过的都存在,凡是存在过的都有价值。蓝天的故事终于也看完了,觉得吧,还挺难的。年轻的时候没有好好爱过,却要期待夕阳恋。还挺悲凉的。


      《孤身觅真情》

       时代有时代的印记无法强求,过好自己的人生。

       我们都需要安定的生活,感情是靠两个人来经营的。他们不知道我真的有尝试。正因为真的尝试了,所以我更清楚自己想要的是怎样的人生。

 

      《分与合》

       上篇

       不平衡的关系,难以长久。

       父母有时候可能是人生最大的阻碍。他们会用自己以为的经验去指导,在当下可能并不适用的经验。自我认同不好的人,没有办法成为一个好的伴侣。

       中篇

      即使不成恋人而成知己,也是不容易碰上的缘分。

      我们的感情不是童话式的爱情故事。

      他说过我对自己不负责任,就是对他不负责任。

      没有勇气生活的人是永远都不会幸福的。

      有勇气的人才配赢得幸福。

      怯懦的人总要找个可以让自己心安的理由:父母意愿、众人口舌。

      有些人一旦错过就不在。


      《我+她=我们》

       爱最大。尽管阻力重重。


      《同妻翠玉荷》

       上篇:半生光阴换一个常识

       可悲可叹,人的自我成长不够,应有的科普教育也没有,是时代的无奈。为什么仍旧需要重蹈覆辙呢?这样哪里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了?

       千万别抱希望,你们会得到同志的爱情,结婚将是你一生的噩梦与痛苦。


      《黑色蜜月》

      这个世界其实没有谁离不开谁,就算没有遇到那个真正爱我的人,也把美丽留给自己。

      这个篇章最大的感受就是认知不足带来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从形婚到出柜:70后博士的生命历程》

       勇气可能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是不走出那步也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就像文中的主人公一样,他的出柜如此的顺利,这是谁都没有想到的。但是他却挣扎了30多年,还有8年的形婚。浪费人生啊。


      《她险些轻生》

        这一篇章最难过的是她的母亲竟然把她的女儿从四楼丢下去,只是因为她的性倾向不同,这不就是故意杀人?


      《枭铮出柜记》

       因为我们的性文化里,把生育当做性的目的,把无知当纯洁,把愚昧当德行,把偏见当原则。(张北川)

       就算再漂亮的女孩子,我也只是喜欢她们的美丽,却无法产生哪怕是一点生理上的冲动。

       一定要选择出柜的负责任的男孩子。

       我们不是等到社会接纳我们了,才做真实的自己,而是因为我们做真实的自己,社会才会看到,才会慢慢了解接纳我们。


      《萍妹和她的旅美儿子》

       懂法并重情

       照这种方式去安排遗产,可能是真的在乎吧。


     HIV志愿者》

       保护好自己,才能保护好伴侣。


      《行过世界屋脊的单车》

       很不容易,很有勇气。

      勇敢不是敢于向别人丢石头,而是在别人向你丢石头时仍然能坚持下去。

      没想到在吴妈的书中再次遇到了乐山疾控陈晓宇医生的故事。


      《真实地面对世界》

       普遍不代表正常,歧视的人才是不正常。

       可是我没有义务牺牲自己的人生去取悦父母。

       性倾向、性别认同从来就不是一个选择。(我第一次知道跨性别应该是从2018年蔡依林的PLAY巡演影片知道的,当初以为只是个人选择,但是现在似乎才理解这不是一种选择,跟性倾向一样)

       虽然我不是很能理解跨性别者的内心状态,但是我觉得他们的路真的更难走。


      《男跨女那段路走了29年》

       中国文化由于其特有的包容性,性少数群体是隐形的。(包容确实是中华文化的很大一个特点,但是这跟隐形的关联在于?)

       中国的包容是好的,但不正视问题却永远解决不了问题。


     《男人们》

      认定彼此忠诚是相爱的基础。

      过日子和谈恋爱毕竟不一样,或许对方不想有那么多约束与责任吧。

      三个人的故事确实挺现实,又有点不同寻常。他们能处得这么好,还没什么纠葛,实属不易。


      《一路同行》

       说实在话这个篇章的故事,实在是有点混乱,读起来有点累人。好多不同的线索交织在一起。总的来说还是认清现实,做好自己,实在强求不来的不要去勉强。人生苦短,既要又要还要,最终却什么都没有。


      《青空旅舍》

       一束光温暖了我的生命。

       考验情侣是不是真爱,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一起装修。

       他们代表着很不一样的想法和人生观这会给你带来很多启发,这也是我俩原先从事的职业不能给予的。

       激情过后能够留下来的才是真爱。

       就算有子女,也无法保证你的养老问题。

       磨合是一辈子的事情。

       每次读到三川和小羊的故事的时候都非常的羡慕和感慨。前段时间也有机会看了他们的漫画集,确实非常的日常和打情骂俏。


      《三男一宅》

       所谓尽社会责任,首先是把自己的人生过好。

      再读三男一宅的故事的时候,没想到好像跟自己的记忆有些冲突。没想到,其中一个主人公也花了那么长时间才让家里面接受,他们在地理位置上也分分合合。现世的安稳是靠那么多年的经营才得来的。不过过了这么多年仍然能坚持地经营下来,着实不易。有机会要去广州拜访一下他们。


      《寄往天堂的黄百合》

       家人态度虽重要,但关键还是自己。若始终忧郁沉闷,恐怕这一生都会耗尽,最对不起的还是自己。

       小雨以弱者的姿态向剥夺自由的长辈,作了此生唯一的、最后的抗争,粉碎了两个家族联姻的梦想。

       家长责怪孩子自私,却不反省自己内心深处的自私软弱虚荣。

       合适的年龄干合适的事。

       在没有掌控力之前不要轻易做出选择。

       安魂曲作为整本书的几乎最后的篇章觉得确实很发人警醒。用失去的生命告诉我们、警醒我们要先爱自己,才有能力爱他人。


     《足印》

      人不一定要有乌纱,但人一定要为社会留下点什么。

      长觉心中春意满,谁知世上苦人多。也是我一直放在心头的一句话。


硕士研究生的《彩虹》读后感


          4月8日东山湖公园随手拍:

硕士研究生的《彩虹》读后感

硕士研究生的《彩虹》读后感

硕士研究生的《彩虹》读后感

硕士研究生的《彩虹》读后感

硕士研究生的《彩虹》读后感

硕士研究生的《彩虹》读后感

硕士研究生的《彩虹》读后感

硕士研究生的《彩虹》读后感

硕士研究生的《彩虹》读后感

硕士研究生的《彩虹》读后感

硕士研究生的《彩虹》读后感

硕士研究生的《彩虹》读后感

硕士研究生的《彩虹》读后感

硕士研究生的《彩虹》读后感

硕士研究生的《彩虹》读后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