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77岁的退休编辑吴幼坚2024年11月25日在中原南迁第一村新田留影,后景是树龄1200多年的古榕。
游览中原南迁第一村新田
我和几位朋友11月25日在南雄游览了四个村庄:坪田村、冯屋村、军营寨、新田村。前三个村庄我已发图文记叙游览所见,这次集中介绍新田。
新田建村于西晋愍帝建兴三年(315年),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乌迳古道从村中穿过,新田自古就是乌迳古道的中转站,也是乌迳古道陆路通往江西进入中原的起点站。新田素有“中原南迁第一村”之称,在汉族南迁(岭南)史上具有极高的历史地位。2009年被评为广东省古村落、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2013年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新田是中原迁往岭南最早的村落,也是古近代粤北经济文化较发达的古村落,为岭南引进农耕文明,促进岭南农业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村中四棵千年古榕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古祠堂、古民居、古书院、古楼阁、古巷道、古井等等,具有浓郁的客家民居特色,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研究价值;盛行了千多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姓氏节经久不衰。
新田开基祖李耿,字介卿,古秣陵(今南京江宁)人,为西晋愍帝太常卿(正三品)。因朝政危乱,国事日非,李耿直谏帝不纳,并生不满。西晋建兴三年(315),李被贬谪为始兴郡曲江令。李携家眷赴任,自中原南下,途经楚国虔州(今赣州市),走乌迳古驿道入粤。经今新田一带,见古木参天、山清水秀、环境适宜安居,李心想皇帝昏庸,朝廷腐败,已无意为官,于是隐居于此,开荒拓土,筑屋定居,耕读传家,李氏家族繁衍不息。至2021年,村户600户,村籍人口2600多人。
作家李光利是耿公39世裔孙,他因工作关系,自2006年起常陪同文化团体和单位人员到家乡新田游玩,眼看古村祠堂日渐破败,内心不安。2010年夏,他联系几位李姓乡人,倡议维修新田两间祖祠。为完成这件大事,成立了理事会,发起了筹款(共筹集资金近28万元),四处请师傅、找建材……其中艰难曲折,李光利主编的厚重纪念册有记载,图文并茂,生动详实。经过一年多努力,2011年10月4日,举行叙伦堂和爱敬堂竣工庆典。此后,还维修了文明门、奎壁门。2017年,李光利又牵头恢复了姓氏节的传统民俗活动。他表示,为把祖先留下的物质和非物质遗产保护好,传承好,自己出一分力很应该。
光利堪称最佳导游,领我们在新田村走一遭,拍照录像,留下西晋古村初印象。村外辟有停车场,若有节庆活动,不愁来宾众多。这天只有个别旅游团进村,也没见多少本村人出入,到处都很安静。首先吸引人的,是池塘边的千年古榕,我和翠莲以它为背景留影。村道铺着旧的鹅卵石,也有明显新铺的。进村便看到古建筑鳞次栉比,多间古老建筑都年久失修,望进去杂草疯长、灌木丛生。有很多村民住过的房子已锁门,透过方形木窗望进去空空荡荡,只有外面透进的一点亮光。若独自走在幽深古巷,或经过一间间旧屋旁,心里恐怕有点慌。村民利用旧屋间的空地种瓜菜,可能经年积累的基肥足,包菜、芥菜、萝卜等等,都长得特别茂盛。有种长得形状像牛角羊角的,原来就是秋葵,怎么不像菜市场买到那般整整齐齐?在这儿自由地生长,果实模样也多样化了。而我这样的人除了看瓜菜,还留意各种花,比如鬼针草的小白花,木芙蓉的粉红花,还有一种原先不知其名的野草,这次查到叫“青葙”,具有燥湿清热,杀虫止痒,凉血止血之功效,常用于治疗湿热带下、小便不利、创伤出血等疾病,青葙的种子青葙子也可供药用,有清热明目作用。我觉得那丛花草挺美,就站过去留影。回来一查还有此说法:青葙的花序宿存经久不凋,也可以用来观赏,它的花语是“真挚的爱情”。
我们随着光利去看了修复后的祠堂、照壁、门楼等等,最后来到一个广场。七位老人正坐在长条木凳上,或聊天,或默想,而不是像我在广州东山湖见惯的,老人在一起多数是下棋、聊天、唱歌。村里老人闲暇时会出屋,到公众场所坐坐,互相见到就等于报平安。七位老人都衣着整齐,精神不错。光利和他们打招呼,介绍说带广州、清远的客人来参观古村。我问老人有没有去过广州,面前的几个人都答去过,儿孙有去广州读书、工作的。我告诉他们,我1947年出生,今年77周岁,他们都觉得我身体好。我和翠莲坐到老人中间,来一幅九人合影。随后我俩即兴共舞,音乐是平安演唱《我爱你中国》。激越高亢的歌声中,我扬六米彩虹飘带,她拿彩虹伞做道具,两人配合表演一番。我在国内外各种不同环境中跳过舞,但在有1700多年历史的古村跳舞,还是第一回。
离开新田前,光利带我们去看另一株千年古榕,并在树前合影留念。时值黄昏,刚才在广场闲坐的老人已各自归家,有位骑着电瓶车经过和我打招呼,我也说再见啦,下次有机会再来。养鸭老人赶着鸭群回家,塘里的鸭自觉上岸,肥鸡也准备入鸡舍,我们的新田之行圆满结束。
视频:77岁阿坚南雄新田舞彩虹-我爱你中国
按时间顺序发11月25日新田村照片:
黄杨军摄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