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回忆录】七十二家房客贺新婚(97)

(2024-07-14 20:41:51)
标签:

吴幼坚

77岁同志母亲

在仰忠街9号办婚礼

1974年1月20日结婚

人生

分类: 岁月留痕情意在—往昔
【回忆录】七十二家房客贺新婚(97)
题图  77岁阿坚2024年2月12日摄于广州东山湖公园。

【回忆录】七十二家房客贺新婚(97)

【回忆录】七十二家房客贺新婚(97)

       我1974年1月20日结婚,那天是农历腊月廿八,星期日,牛年。半世纪前往事历历在目,我从单身女成为已婚妇,度过人生中重要的一天。

       广州高第街早在成为服装街之前就相当出名,而它东端隔条马路对着的仰忠街,直到卖起首饰、纱巾之类才引人注目。后来仰忠街的小商品市场式微,再后来回复为安静的内街。但对于我,仰忠街一直不可忘怀,我的婚宴在仰忠街9号举办,我的婚房就设在那儿。

       仰忠街9号据说是侨房,曾用于办托儿所,后改作广州市糖烟酒公司职工宿舍。阿波姐姐一家四口住二楼头房。珍姐在著名烧腊店沧州操刀斩料,心直口快办事利落;荣哥在南粤糖烟酒商店卖茶叶兼橱窗布置,性情温和热爱绘画,时有画作参加职工业余美展。

       1968年我去阳山县务农,阿波先在南通的部队农场锻炼,后在应城的石膏矿中学教书。我父母分别被监禁5年,家里只剩五妹读中学。我每次返穗都会去珍姐家,因为阿波父母早逝,姐姐是唯一至亲。一来二去我与邻居们便熟了。这栋砖木结构的楼房上下两层,用木板分隔为12户,楼下5户,楼上7户,天台1户,共计1352人。成年人的单位有糕点厂、绢麻厂、煤建公司、水产公司、酒类批发站……职业有干部、教师、工人等,又细分为做饼送饼守仓库,卖果卖菜卖茶叶,不一而足。彼此称谓依年龄排序,年轻者阿字当头,中年人非姐即哥,年老者尊称叔伯公婆。也有绰号,诸如肥伯孔老二之类,被邻居们高门大嗓喊着,主人也应声爽脆。我想起粤港观众爱看的粤语电影《七十二家房客》,便对波笑道,这里也有“七十二家房客”。

       拖家带口者共用的厨房在一楼,一户挨一户,水泥灶台上柴炉煤炉各一,下存柴煤若干,另有小柜放油盐酱醋。那年月样样凭票供应,食油精确到几两几钱,再大方的人家也要把油瓶收好。蜂窝煤好说,你家急用旺火,先把我家这只燃着的换过去。厨房没水龙头,家家都在厨房外一条水泥砌的水基围取水、洗衣物,几十号人,既要互相谦让又要见缝插针。最头痛的是全楼只有三间洗澡房两间蹲厕,排成一列正对水基围。由于长年不通风透气,木门已朽,令人担心几时会出洋相。就这几间小房偏不可或缺,时常客满,害第二、第三轮的人急得团团转。

       家家日子都过得紧巴巴的,全楼家电除电灯外,只有隔壁王叔安装的电子管收音机。哦,有一家例外:对门阿江节衣缩食买回一台电风扇!原来他家恰在厨房之上,十几只煤炉日夜烘烤,睡觉就像煎生虾,没有风扇如何忍受?三楼只有一间房,卓叔、培叔、球叔合住。谁家想晒衣物,就顺着仅容一人的狭窄楼梯上去,衣物要盛在盆里端着。天台是公用的,杂乱无章,我却在此留过影,那是荣哥绘画要模特,假设我是在野外测量,扶着充当仪器的扫把……阴雨天家家都在走廊晾衣,我也帮珍姐用篾篓倒扣在炭炉上烤衣物。她家住二楼头房,梯口对着侧门,我喜欢走小巷进侧门,方便快捷。

       进进出出仰忠街9号几年后,珍姐向街坊宣布:阿波阿坚要办喜事了。珍姐人缘好,邻居乐于备办婚事。体态丰腴的送煤女工肥伯最热心,陪珍姐选 10斤上好棉花(我记错是6斤),定做仔乸被。珍姐托人带回越南毛毯,为新床增色不少。说新床,不过是旧床板摆上新卧具。男装柜倒是肥伯请她哥用杂木新做的,柜上还立一只玫红镜框的小圆镜。珍姐家一厅一房,截半个厅,男装柜上架块纤维板,就成了“新房”的墙,再挂块布帘算是门。新房小得摆不下一张圆凳,但我没有更多要求。腊月廿四阿波回到广州,等我廿六回来就去领证。接着去著名摄影店凌烟阁照相,我穿黑色平绒外套,系浅蓝纱巾,阿波穿浅蓝涤纶衬衣,深蓝海军绒外套,两人直视镜头,留下影楼“孖头相”。摄影师看我比较上镜,建议拍一幅艺术人像。我按要求将纱巾包头,侧向前方含笑抬头,这单人相果真有点艺术感。该店还为我人工着色,效果与后来的彩色照片不同。住二楼的售货员阿旋将在春节结婚,婆家是市郊农村的,婚礼在那儿举办。她约我去高第街有名的纶章布店,扯块水红色涤纶料子,她年廿七赶做出一式两件新衣。不过我有件旧的粉红涤纶衬衣是圆领,这件新的就做成方领。

       婚期定在牛年腊月廿八。上午,波骑单车来吉祥路接我。嫁妆是年廿七花30元买的灰色人革皮箱,装着波送的浅蓝纱巾和珠光塑料鞋,还有几件换洗衣裳。最新的水红衬衣穿在身上。天气暖和,波也只穿件浅蓝衬衣。我俩向父母辞行,每个人都显得很平静,正是惯于离别历乱时。大姐比我大9年,她26岁结婚,我也26岁结婚,算起来吴家上次嫁女,已是9年前,这期间国家和家庭可谓多灾多难!妈妈的精神病有药物控制,又有爸爸和儿女陪伴,已经逐渐好转,今日二女儿出嫁,她也有了笑容。可惜我们都没有想到,当天应该拍些照片的,此后竟找不到与家人的任何合影。

       阿波把皮箱放在单车尾架上推行,两人经吉祥路、西湖路、北京路,走到仰忠街。我谨记肥伯昨日叮嘱:你是明媒正娶的新娘,千万要从大门进!”我不敢像往日那样贪方便走侧门。进大门,上二楼,步入小厅,我按唐姐等人提示斟新抱(媳妇)茶:第一杯敬父母──”我愣了愣,才明白要洒些在地板上,纪念去世30年的公婆。第二杯敬姐姐姐夫──”我向珍姐荣哥奉茶,从此结为亲戚。简短仪式结束了,重点在晚上那六桌饭菜,邻居们正按分工忙着哩。菜市场的春叔是劏鸡主刀,还有人剖鱼切肉洗菜……波途经衡阳下车找暨大同学邱国华,两人采购的猪肉、鸡蛋正好用上了。有人送来一张大红纸,上面用毛笔字列满同贺名单和礼金,三五元不等。我和波一看,苏伯、毕叔、华姐、徐叔……不禁莞尔,“七十二房客” !

        我和波结婚这晚,仰忠街9号热闹非凡。主席设在阿旋等三个女青年共住的二楼尾房,拆掉床铺搬开杂物,摆下大圆桌。楼梯口和楼下肥伯家各摆一席,六桌分两轮进餐。碗碟台凳早借齐了,酒也不愁——“酒批有人。平头百姓此时走走后门不算什么。我的父母来了,和晚辈阿珍”“阿荣交谈。珍姐荣哥一贯同情尊重两老,蒸一盘鸡蛋糕也会让我送半盘给老人尝尝。我的姐弟和三个妹妹也来了,还有珍姐和波青少年时代的朋友。从韶关、香港回来的阿俊、阿强只赶上个尾声,亦开怀畅饮,一醉方休。记不清那晚有什么菜式了,总之在1974年绝对算得上丰盛。你想想,邻居们可是商业系统的热心人,是他们,助华侨孤儿姐弟将婚宴办得体面光鲜!

       曲终人散,13户人渐入梦乡。婚床与姐姐姐夫及两外甥女房间只隔着薄板,与邻居家也近在咫尺,整层楼7户人,其实是在同一屋檐下。这家那家的什么人咳嗽一声,都有可能被邻居听到。天花板那层防三楼渗水的塑胶布俨然老鼠游乐场,整晚听到沙沙响动……我一时未能适应新环境,但履行1968年9月的口头承诺,把初夜给了阿波。6年前我的初吻给了他,6年后我终于做了他的新娘。


 【回忆录】七十二家房客贺新婚(97)

【回忆录】七十二家房客贺新婚(97)  【回忆录】七十二家房客贺新婚(97)

【回忆录】七十二家房客贺新婚(97)
阿波阿坚婚后与力促我俩确立恋爱关系的罗章鲁在朋友家见面畅聊。

【回忆录】七十二家房客贺新婚(97)
罗章鲁、李志强、江俊豪、章鲁弟弟、阿波在朋友家合影。

【回忆录】七十二家房客贺新婚(97)
网络照片:各个小家庭挤在一个公用厨房做饭菜。

【回忆录】七十二家房客贺新婚(97)
阿坚在仰忠街9号天台为荣哥创作美术作品充当模特。

阿波阿坚新婚期间在广州留影,何捷忠摄:

【回忆录】七十二家房客贺新婚(97)

【回忆录】七十二家房客贺新婚(97)

【回忆录】七十二家房客贺新婚(9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