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粤中纵队后代主演《山乡风云》

(2024-06-15 19:46:41)
标签:

吴幼坚

77岁同志母亲

粤中纵队后代梁小珍

恩平粤剧团八年回忆

人生

分类: 岁月留痕情意在—往昔
 粤中纵队后代主演《山乡风云》
题图:黑天鹅从三角梅花丛旁游过  77岁阿坚2024年6月14日下午摄于广州东山湖公园

粤中纵队后代主演《山乡风云》

粤中纵队后代主演《山乡风云》

      广东粤剧院公众号6月13日深夜发图文:《粤剧《山乡风云》主题展览揭幕仪式暨文化沙龙直播活动成功举办!》,梁小珍14日凌晨就转发到几个群去,因为她曾是恩平粤剧团主演,扮演过剧中的刘琴,对《山乡风云》情有独钟。

      我14日在自媒体转载了广东粤剧院图文,15日就写写梁小珍。我和她微信联系了一段时间,但至今尚未见面。她和我儿子郑远涛倒比我早见面并有合影。远涛5月13日在港大中文学院开讲座,小珍亲临现场,坐第一排认真倾听。当晚还通过语音和我交流,让我及时了解情况。远涛后来对我说,得知外公粤中纵队老战友的女儿要来听讲座,想着她是位老人家,见面却感觉显年轻而热情。远涛说:“很感谢她,开心她记得这么多內容并向你复述。她是我两位在现场最热情的亲友团成员之一!”


粤中纵队后代主演《山乡风云》
梁小珍与郑远涛2024年5月13日于港大讲座结束后合影。

      小珍微信说:“解放战争时期,恒伯伯是粤中纵队司令员,我父亲的领导,两人是恩平老乡,为新中国浴血战场,是生死之交的战友。 1975年,文革尚未结束。恒伯伯把《山乡风云》稍作修改,把剧本交由我们恩平粤剧团演出。当年刚刚20岁的我,饰演了女主角刘琴。 恒伯伯多次到排练场,亲自解说此剧的历史背景,分析角色人物,指导我。那两年,恩平粤剧团到全省各地演出《山乡风云》,极受欢迎,一票难求,座无虚席,口碑载道,影响极大! 近50年了,父辈们已离去,但那情景那记忆,永留我心中永刻我脑海。”作为粤中纵队后代,小珍积极参加各种活动,继承发扬革命传统。


粤中纵队后代主演《山乡风云》
日前小珍在恩平获赠《粤中纵队恩平史话》一书,将邮寄到广州给我。

 

粤中纵队后代主演《山乡风云》
2017年3月小珍与部分粤中纵队后代到恩平,走老区红色之路。第一站:吴有恒故居。合影时她身旁的是我侄儿和妹妹。

       我建议小珍写回忆录,并设法找找老照片,她说粤剧团照片没有,与父母、家人的照片是有的。但40多年前来港定居,留在内地的照片没有细心保管,不知道还在不在。后来说回开平曾用心找过旧相片,可惜没找到,十分失望!她回忆道——


       七十年代我们演出类型很多,从宣传队主要表演唱歌、舞蹈、小品、话剧,到扩大后的文工团演大型歌剧《海岛女民兵》、《鳌峰山下》,再到粤剧团的现代戏《山乡风云》、古装戏《十五贯》、《秦香莲》、《归来燕》……都是我主演,却从来没有拍剧照宣传。庆幸我们剧团全是年轻人,声色艺俱全,活力行动力超强,表演十分认真,演出效果极不错,观众很是棒场,铁粉很多。也许恩平粤剧团已经是一块金漆招牌,领导认为不需要花时间金钱拍剧照宣传了。(那时候不流行请摄影师现场拍摄,舞台灯光也未必适合,若白天专门化妆去照相馆拍个人剧照也很费时失事。)

       记得当年一个团友的舅舅是佛山报社记者,他外出拍新闻片剩下几张菲林,刚好我们在佛山演出,他那天中午匆忙赶来叫我赶紧化个妆让他拍照,不敢惊动别人,怕领导责怪不午休,我一个人偷偷到后台快手快脚化了妆,没有灯光师傅打光,只用摄影机自带的闪光灯,拍出来的效果自然不会好,好歹也算是留下一个纪念吧。(记者的外甥女是群众演员,她知道只有几张菲林,自动放弃,把机会让给我,很感动!)

       当年还有一位70多岁的伯伯是侨居新加坡的新会人,他回乡时偶尔看过一次我演出,从此成了铁粉,每晚都来捧场,多次想请我吃饭,我当然不敢应约,感动之余也十分不好意思。后来我想出一计:约上剧团团长、指导员以及男主角等人,一起到他家吃饭。他开心得很,像爷爷一样与我通信,拍了我演出照片回新加坡冲晒好寄回,持续几年,很暖心。更有朋友的姑丈,连续看我演出十场,每场都感动落泪。幸好朋友事后才告诉我,否则我见到他姑丈可能会不好意思。(引文完)


       读了我的《【回忆录】一九六八种种烦忧》,小珍发来微信:“勾起我那年那月那场景父亲被监护,母亲去了干校,保姆被赶走,留下11岁的我、9岁的妹妹、6岁的弟弟,我拿着生活费30元(记忆中的数字),艰苦度日:早餐番薯,午饭晚饭酱油膏(最便宜的酱油沉淀物)混饭,少量青菜 住在搬空了的原机关大院一平房(房子在1968年的一次地震中裂开了一条超过10公分的大裂缝),没有人敢见我们,任由自生自灭…… 很多次我顶着烈日(没有帽子)走4公里小路去看守所探父亲"监",小小身板的我,憔悴瘦削的父亲,被监视的短暂见面令不少尊敬我父亲、同情我们姐弟的看守叔叔阿姨红了眼睛却欲言又止…… 记忆,永刻,不愿,回忆 ……俱往矣! 我没有跟下一代讲这些历史故事。让往事,随风吧!”我复:“往事并不如烟,我们作为亲历者有责任说出来、写下来,不然子孙后代真会不明白历史上发生过什么,任由某些人编造谎言。”


       读罢知青生活回忆,小珍写来以下文字——

       你的阳山回忆也把我帶回到那个历史年代……

       我虽然沒有上山下乡当知青,但在县宣传队工作时期吃的苦并不比你们少。

       在县委大院长大的我,15岁初中毕业参加了恩平县文艺宣传队,报到后第一个月就到最贫困的农民家“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从来沒有到过农村,又正是长身体的年纪,既要参加强劳动又要吃在经济条件很差、卫生环境很恶劣的农家,每餐只有一点点不知名的咸酱和老菜叶加不够吃的米饭,完全沒有肉吃,每天都饿着

       头三年,每天挑着行李和演出道具,走路到全县各大队演出,娇嫩的肩膀从红肿到流血到结茧恩平大半的公社都是山区,最边远的岑洞大队当年山路崎岖,只能拨开两三米高的茅草穿行,无数的小动物从脚边跃过,吓人得很!靠一个芋头、喝山水走十多个小时才到另一个大队,饭也顾不上吃,马上装台演出岑洞村里不少七八十岁的老人,生在岑洞,死在岑洞,一辈子沒有出过大山。每年至少要去一次全县各大队和山区村,岑洞连续三年去了三次。

       后来,"升级"了!宣传队买了28寸的大单车,我们就骑着单车带着行李道具,顶着烈日或大雨,在沙泥路上骑行几十公里穿区过县去演出

       再后来,坐手扶拖拉机、货车、殡仪馆的运尸车到各地演出。简直难以想象!

       这样的日子整整六年!到1977年以后才坐上客车去演出。

       繁重的演出和艰苦的生活,令单薄的我长期过劳,经常带病演出,曾多次在舞台上晕倒!最记得:观众们在我晕倒中断演出时不吵不闹,还不断用掌声为我打气;观众中的医护人员、当地领导赶到后台为我诊治,给我提供最好的治疗条件。打过止痛针后,我硬撑着继续演出,观众们用热烈的掌声鼓励我,支持我,那是最好的"强心针",让感动泪奔的我有了超极限的力量,永远铭刻在我心中的感动感激感慨感恩!

       我在恩平粤剧团(由26人的宣传队扩展为40多人的文工团再到60多人的粵剧团)工作八年多,把生命中最好的青春留给了家乡那是我人生最艰苦的日子,也是我一辈子最重要最值得骄傲的日子,它溶入我的血液里,与生命共存

       大时代,锤炼了我们,铸造了我们的一生

       俱往矣!却并不如烟……(引文完)

粤中纵队后代主演《山乡风云》
粤中纵队纪念馆

粤中纵队后代主演《山乡风云》
我在粤中纵队四位领导人合影前留影。

粤中纵队后代主演《山乡风云》
2013年11月14-15日恩平县委县政府举办纪念吴有恒诞辰100周年活动,内容之一是在广场公演粤剧《山乡风云》。

粤中纵队后代主演《山乡风云》
2013年11月14日晚演出剧照。

粤中纵队后代主演《山乡风云》
艺术大师红线女首演刘琴

粤中纵队后代主演《山乡风云》
广东粤剧院首演《山乡风云》剧照

 粤中纵队后代主演《山乡风云》恩平山乡

粤中纵队后代主演《山乡风云》
恩平山乡

粤中纵队后代主演《山乡风云》
鳌峰山景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