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性教育是生命教育和爱的教育

(2024-04-11 21:48:49)
标签:

吴幼坚

76岁同志母亲

心理咨询师读《彩虹》

东山湖公园春季即景

情感

分类: 彩虹之声

性教育是生命教育和爱的教育
本文照片由76岁的退休编辑、同志母亲吴幼坚2024年4月11日下午摄于广州东山湖公园。图为湖畔树枝上的一对红耳鹎。

性教育是生命教育和爱的教育

性教育是生命教育和爱的教育

       4月5日一位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师邮购了《彩虹》和视频上下集。4月10日她来信说:“吴阿姨好呀,已经拜读完您的《彩虹》,读得泪水涟涟,也感慨万千。我自由联想式地随意写了读后感发在豆瓣,一首《孤勇者》献给您。豆瓣: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5867999/  祝安好。” 我就不说什么话了,直接转发她的读后感,希望有需要的朋友来信邮购我的书和视频合集。

转载:孤勇者之歌

作者:云朵

2017年我在山区的希望工程小学支教半年,开学不久的一天,在教师办公室看见校长拿着卷起来的一团红布叹气,细问之后才知道这是教育局要求每个学校做的性教育宣传标语的横幅。在一个少数民族地区的乡村小学,大部分学生均为留守儿童,学校当然知道性教育的重要性,奈何没有老师愿意去上这样难以启齿谈性色变的科普讲座或者课堂。就在那个当下,没有性教育学习背景的我鬼使神差般的毛遂自荐说今年让我来试一试。于是,我火速购买了胡萍老师的全套《善解童贞》书籍,又找到了方刚老师的赋权式性教育的线上课程。从最开始主动请缨后的慌张、迷茫、后悔到慢慢随着阅读和学习之后形成了对性教育的初步理解和框架性认识之后的清晰、放松、笃定。我花了将近两个月才把性教育的课程陆续整理出来,向学校汇报我的工作进度和想法之后,最后听从校长的建议,只做女生的性教育,且把重点放在“保护隐私、防止性侵害”和“青春期的生理变化”的内容上。我平日承担班主任和语文教学的工作,性教育的讲座是安排在放学后的一个小时,在学校的饭堂组织同学们上课。性教育讲座开展得很顺利,有赖于校长的全力支持和其他老师的配合和帮助。现在回想起来,让我印象深刻的两件事:一是上性教育课程时同学们的沉默和羞涩的神情。二是有一次我见三三两两女生上完厕所之后交头接耳,看到我之后笑笑都跑开了。放学后我叫住其中一个,笑盈盈地问上午发生了什么。那女生带我走到学校操场角落的树下说:“XX来月经了,她很害怕,我们都在安慰她长大了。我鼓励她们做得很好,也告诉她们如果有疑问也可以来找我。直到我离开学校,也没有女生来找过我询问关于性教育的事情。

在支教时具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无畏精神,细细品来会发现这种无畏完全来自无知。当认真仔细、系统严谨地去梳理性教育的内容时,会发现它的内容庞杂精深,涉及生理、心理、文化、价值观、权利、社会学、健康和选择,一个人的性能力构建是人格组成的重要部分。

后来回到广州,我有时间有资源了解和学习到更完整的性教育理念,包括胡萍老师的善解童贞、方刚老师的赋权式性教育,台湾吕嘉惠老师的全面性教育,以及胡佳威老师的保护豆豆等,不断完善和打磨性教育的课程内容。之后也有很多机会在学校和工作室开的性教育课程,比起在希望工程小学开展的1.0版本的性教育讲座,如今的N.0版本内容更加体系和全面,包括:认识我的身体、我从哪里来、保护隐私、性别平等、青春期的生理与心理变化、应对网络色情等。后来因为业务和工作内容的调整,我很少再讲性教育的课程与讲座。但在心理咨询工作中,时常会讨论到性教育的问题,比如:对自己性取向疑惑的大学生、喜欢看同人文的高中生、看黄片的中学生、自慰的小学生等。想起吕嘉惠老师的评价:性教育不仅仅是生理教育,更是全人教育;不仅是防性侵教育,更是生命教育和爱的教育。

无意中在B站光和盐lightsandsalt的对谈节目中看到了吴幼坚阿姨的故事。深受感动,立马写邮件订购一本《彩虹》用于学习。这些年接触到一些同性恋的青少年,深感这个群体的艰难与不易。孩子有被群体、家长、同伴歧视、改造、不理解不接纳的痛苦,家庭有我明明没有做错什么为什么老天要这样对待我和我的孩子的愤怒和绝望。订购的书很快就到了,花了两天时间阅读完毕。我知道我轻松两天读完的故事是书中主人公们用血肉活过来的日日夜夜,里面是他们需要披荆斩棘、意志坚定才能过下去的人生。我在赏析他们的故事时,时常垂泪叹息,也时常感慨万千。

“爱的颜色”一章,想起不论中西,史料对同性恋的记载,都可以追溯到很早很早以前,决定性取向的基因必定与人类的发展一样古老。古今中外的著名同性恋都不在少数,所以这并不是件什么新鲜的事情,它和人类的历史一样漫长。这些故事里我看见同性之间的爱情与异性恋之间并没有什么区别,灵魂没有性别,爱的颜色是彩虹色。阅读期间也让我想起了“善解童贞系列”中的《孩子的爱情》,无论大人还是小孩都有权利体会生命绽放的爱情花朵,无论异性恋还是同性恋都有爱情中的权利和责任。对了,“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最早在诗经中人家可是表达战友、男人之间的约定哦。

“婚姻透视”一章,看见结构性的压迫。让我对同妻充满了同情,对骗婚的同性恋者充满了愤怒。比同性恋群体更隐秘的弱势群体是同妻,这些故事看得我火冒三丈,想到女性主义的一句话,大意是父权制下的男女都是牺牲品:制度压迫男性,男性和制度一起压迫女性。在同性恋污名化的观念之下,也能清晰地看见这条关系链。细细咀嚼文化无意识对个体的影响、对集体的规训是惊人的,比如对婚姻的执念是说“另一半”(没有对象你就是不完整的、残缺的)、“归宿”(没有家庭你就是孤魂野鬼、无处可去)、“港湾”(没有婚姻你就是一直漂泊在大海里的小舟无家可归)、“成家立业”(没有家庭就没有办法有一番事业!)

“拥抱阳光”一章,想起了梁永安老师某次讲座上说到的观点:人的“第二次出生”。他认为,一个人一辈子需要出生两次,第一次是身体的出生,不是我们自己能控制的,但第二次出生是精神上的觉醒,知道自己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每个人都面临第二次自己出生、自己的人生任务,但全世界大部分人都没有完成这个任务,因为没有这个意识。看《她险些轻生》的主人公·小诗时,心里感叹人生需要出柜的可不止有性取向啊。如果遇到支持性不强,甚至有毒的原生家庭,就算性取向正常,以后也还有其他事情,比如报什么专业、做什么工作、找什么男朋友、生几个孩子等事情需要“出柜”!HIV志愿者的故事和骑行到拉萨的艾滋病毒感染者,都让我看到了作为第二次出生后的人具有的主体性意识和自我负责。又想起萧红那句我不能决定怎么生、怎么死,但我可以决定怎样爱、怎样活。 在感染艾滋之后,他们的人生没有浑浑噩噩从此消沉,依旧选择了积极乐观、活出自己的生命意义。

“勇敢跨越”一章,看到其中一篇说,LGBT也有一个鄙视链。L是女同性恋,社会的接受度是最高的,很多文化都能接受女生之间的情感关系。G是男同性恋,社会接受度小一些了。B是双性恋,有些同性恋看不起双性恋者,认为对感情不执着,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T指跨性别,是最被歧视的,具体原因很多。想想《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要是活在现代,也是鄙视链中的中段选手了。在跨性别的群体故事里,父母的态度很有意思。比如父母发现儿女是跨性别者时便会觉得同性恋不是问题,如果父母发现儿女是同性恋时便会觉得大龄不婚不是问题了。看着既真实又荒诞,如果说幸福是比较出来的,那幸福得多单薄多肤浅啊。

“家的温暖”一章,再次感叹同性恋与异性恋有啥区别呢?最好的感情都是需要包容差异,互相欣赏,共同创造一种新生活的过程,彼此都是生活的建设者。看完《青空旅舍》一文,就去微博搜到了《再见,青空》的长博文,看到青空民宿的故事,也围观了一下三川的近期分享。同样,看完《三男一宅》之后又去微博八卦了一下“三男一宅”,还云参观了他们广州285平米花园复式的家。感叹世界万万千千,他们开出一朵不一样的花。在农业社会我们老祖宗们相信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传统,也没有时间看看手里的种子到底是瓜还是豆。所以自我探索是一条永无止境的道路,如果我们知道自己是瓜就没有必要强迫自己长成一棵豆。

合上此书,思绪纷飞,大脑漫游。脑海有几句诗歌:春天,责备没有灵魂的人,责备我不开花,不繁茂,即将速朽,没有灵魂。

谁是春天?谁给了春天权利?

一百朵花有一百朵花开的时间,有一百朵花开的姿态。花儿们知道吗?愿他们都知道。

结语:

想把这本书推荐给所有人,感谢吴阿姨这本书让我近距离地看到LGBTQ人群的生活。

偏见来自于眼界和认知的局限性。说破无毒,性教育一样,LGBTQ群体也一样。

想起一句话: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用来形容吴阿姨真的是太贴切了。

补充:

阅读完毕,兴冲冲地与几位同行好友分享,其中陈老师的回应深得我心:

我:同性恋家长的痛苦比做心理咨询更有用的是他们进入同性恋亲友会,得到群体的支持与鼓励,看见自己孩子绝非个例,而是很正常普遍的事情。

陈老师:这个东西其实就是尊重,不管ta是什么恋,尊重ta的选择就好了。其实一个人什么恋,跟父母又有什么关系呢。

我:吴阿姨的观点:同性恋不是什么错事、坏事、丑事,就没事。

陈老师:那些极其痛苦的父母基本是控制欲比较强,好面子。人类繁衍的重任也不差那一部分人。

我:是呀,大部分人都会繁衍的,毕竟存在世界上的这些人就延续着这基因。

陈老师:有皇位继承的,也有不少是过继来的嘛。 

       孤勇者之歌(彩虹)书评  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5867999/

性教育是生命教育和爱的教育

《彩虹——LGBT人生纪实》:我2005年首次接受电视采访,成为中国第一位在媒体上公开支持同性恋儿子的母亲。此后通过讲座、热线、博客、微博、邮箱为LGBT群体服务。71岁完成26万字(含16个彩页66幅照片)的纪实文集,记录与LGBT个体生命最难以忘怀的相遇,以及与独生子郑远涛(文学译者、本书责编)的故事。本书人物众多:男同、女同、同妻、感染者、同志父母、跨性别者……《彩虹》写到同志群体内自由与责任的冲突、个人梦想与家庭期望、社会现实的碰撞,写到沦为牺牲品的同志少年、同妻,内容厚重,促人思考。李银河、张北川、方刚、彭晓辉、Damien Lu(星星)等专家学者写了推荐语或作序。每本70元(含中国除港澳台地区外邮政快递费),购书来信wuyoujian1947@163.com 向我询问。

性教育是生命教育和爱的教育

《爱是最美的彩虹——同志母亲吴幼坚视频选》上下集共150分钟,内容含2005年以来电视采访:南方、广东、广州、凤凰卫视、美国CNN及进高校开讲座等,对同志和父母都有启迪。上下集共50元(含中国除港澳台地区外邮政快递费)。若连《彩虹》一起邮购则视频上下集共30元(视频不再刻录,存量有限)。购视频来信wuyoujian1947@163.com 向我询问。

      按时间顺序发4月11日东山湖公园随手拍:

性教育是生命教育和爱的教育

性教育是生命教育和爱的教育

性教育是生命教育和爱的教育

性教育是生命教育和爱的教育

性教育是生命教育和爱的教育

性教育是生命教育和爱的教育

性教育是生命教育和爱的教育

性教育是生命教育和爱的教育

性教育是生命教育和爱的教育

性教育是生命教育和爱的教育

性教育是生命教育和爱的教育

性教育是生命教育和爱的教育

性教育是生命教育和爱的教育

性教育是生命教育和爱的教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