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照片由76岁的退休编辑、同志母亲吴幼坚2023年9月上旬摄于广州东山湖公园。图为红耳鹎在垂花水竹芋上。
拉拉说:《彩虹》值得珍藏
外省籍拉拉大学毕业来广东工作,8月约我在广州见面谈心并买《彩虹》,后来又邮购一本送朋友。她在豆瓣发表读后感,我转发于后。她来信写道:“吴老师,今天我才有空抽出一下午时间把书看完,我还是很震撼,被大家的痛苦震撼到。我在考上大学以前也一直很痛苦,所以对书中的内容感同身受。吴老师这些年做的活动都对我们性少数群体非常有意义,这本书我会一直珍藏的。我本身是理工科学生,不善言辞,抓耳挠腮写了这篇书评,吴老师看看就好。”
还有两篇刚好随机出现的短评,我也转发于后。感谢读者认真阅读《彩虹》并予以推介!这本书生不逢时,难以通过举办讲座、见面会推广,而香港的国际书号不能在内地书店销售。《彩虹》主要读者会是性少数人士及其亲友,我又担心委托网店销售不易保护购书者隐私,因此2019年至今近五年都通过邮购发行。哪位需要购书,请发邮件给我:wuyoujian1947@163.com
我会告知支付宝转账办法,委托助理妥善将书寄往指定地点。
转载一
《彩虹》值得珍藏
但渡无所苦 2023-09-09 18:00:17
上个月与吴老师于东山口相聚,购买了她的《彩虹》,近日工作之余抽出时间细细读完,非常感慨。
这本书文笔质朴却满满诚意,有一种时代和岁月的厚重感。当我读到书中记录的正在努力克服困难谋求出路的人,在痛苦中挣扎的人,涅槃重生后去帮助别人的人,以及幸福生活的人,都让我感受到了很强的生命力,这才是众生百态。每个人都各有各的痛苦,作为性少数群体成员的我们,又有更多需要去面对,克服的事情,比如向亲朋好友出柜,寻找一段健康的亲密关系等等。
借着这本书,透过吴老师的视角,我看到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经历也让我自己感同身受。幸福都是相似的,苦难却不尽相同,时代进步带来思维的巨大差异,让我们不得不活在柜子里,瞻前顾后,怕这怕那,怕父母同伴的不理解,怕事业的打击。但是我相信一切都会好的,真希望书中记录的痛苦永远变成过去式,朋友们熬过这些苦难,都能到达自己心中的未来。
转载二
伊夏 2022-06-19 21:05:56
一开始还觉得吴家太幸运,父母理解儿子,也不强求子嗣,标准又太梦幻的开明男同家庭,会不会对别人的苦难没办法共情呢?读完才觉得,哎,即便她自己的境况尚佳,整个群体中的苦难她也在切肤体会。彩虹从来是因为风雨而产生,虽然呼喊时争的是权益,但背后存在的其实是大音希声的痛楚。
转载三
豆友152905485 2022-07-17 15:51:35
收录的故事比我想象的更多元,关于出柜,性少数的生活和爱情,也涉及了同妻。想了解性少数群体的生活和困惑,不妨从本书真实的故事开始。
家长们是天壤之别。在思考出柜和婚育话题的时候,我才真正看到和父母可能存在的不可调和,每次回家先把争吵想过一遍,面对所有家人都像是在分饰二角,逃进书堆里以求最低程度的失控。或许到了打碎这堵墙的时候了,无论结果如何或许都会让我更好受一些,被这种徘徊不定萦绕的感觉非常痛苦。
羡慕故事里那些天各一方仍终成眷属的人们,但也有些故事我不太能共情。我无法理解最终分离的人竟能走到热恋,希望永远不理解,好想知道人们都是如何从心动走到相爱的。
网友互动
1)《与女作家王梆在广州相见》发表后,豆瓣友邻“荒原龟”写道:“读完这篇文章,是因为您儿子出柜,然后你去做调查写了那本书吗?好伟大啊!”我答:“我算不上‘伟大’,只是活得真实勇敢有爱。我儿子1999年夏向我出柜,我2005年才出镜接受电视采访,此后一直做公益,2019年1月出版《彩虹——LGBT人生纪实》。这里有介绍:
《彩虹》郑远涛序及吴幼坚跋
https://www.douban.com/note/762818368/?_i=4149973FHVbPtX
荒原龟:@三色堇吴幼坚
真实勇敢有爱并一直践行就是伟大了啊,尤其是在这样一个世界里。错过了上次的分享会,希望还有机会遇见你们!
2)吴老师您好!我是一个同志,念大学的时候就关注过您,如今已工作十载,仍未能就性取向问题与家人沟通,我想购买您出的《彩虹——LGBT人生纪实》及《爱是最美的彩虹——同志母亲吴幼坚视频选》学习,愿从中获得启发。烦请您告诉我购买渠道为谢!您的粉丝
我:你好!感谢你早已关注我,至今仍能向我求助,让我的书籍光盘多了发挥作用的机会。(《彩虹》及光盘邮购办法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