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照片由74岁的退休编辑、同志母亲吴幼坚2021年12月31日和2022年1月3日摄于广州东山湖公园五拱桥。图为一只绣眼鸟停在冬红花枝上。
在东山湖公园五拱桥拍绣眼鸟
1月3日周一,往常上班族都忙工作了,但元旦和周六日连休三天,于是周一东山湖仍挺热闹,很多人带孩子来逛公园,享受羊城冬日的暖阳。人们大都在园内漫步,也有租游艇荡漾湖中。那家元旦当天开业的湖·榭映(不知该如何给它定位),依然陆续有游客进去参观画展,这是免费的,不过展品没有标明题目、画种、作者,就显得不像展览馆,但也不像售卖画作的画廊。这么大的室内空间,只挂有限的绘画比较可惜。其中某个区域辟作儿童游乐场,但收费不菲,180元三小时,恐怕不会有多少生意。既然带孩子进到公园,家长肯定更愿意亲子互动,在开阔空间嬉戏拍照吃喝,比如吹泡泡就很吸引孩子,而不是花钱让受过培训的大姐姐,陪着小孩在室内玩攀岩之类。估计经营者看好的是咖啡厅,已经有顾客了。开业那天摆出来的露天桌椅(我还拍照发表),已被店主收回去了,可能顾客没那么多,也不想让游客占座。有朋友说,咖啡大概十几元一杯,糕点价格也不便宜,一壶茶60元不限人数,可自助加水,她认为人多就划算。我觉得还是偏贵,或许有人欣赏这湖畔林荫的环境吧。这地方当初是半露天的中岛舞厅,票价才5元,开一壶茶也5元,吸引了很多客人,买点花生零食坐下,喝茶聊天跳舞随意。后来被几个大小老板承包改建,结果中途据说有人卷款走掉,其他人无实力完成工程,烂尾多年围住不让进,白白浪费好环境。如今装修升级对外开放,却不是游客普遍猜想的功能,比如唱歌跳舞打牌喝茶等等,未免有点失望。我每天路过也不再停留,还是直奔贴水桥头大叶榕下,身心舒展地跳我的彩带舞。
2021年最后一天,我跳完舞没有如常去南门湿地,而是拐到五拱桥方向,要拍摄桥头冬红花丛的访客——绣眼鸟。说起拍鸟缘由与疫情相关。2020年春节受疫情影响,公园游客大大减少,音乐停了,喷泉关了,聚众唱歌跳舞打拳都不允许,人们戴着口罩默默行走,也有个别人跑步、做操。我不知道疫情将如何发展,甚至不能估计自己会遭遇什么,只想着能有一天外出就珍惜一天自由,每天去东山湖公园是最佳选择。为记录疫情期间自己的行动,除了写博文最好还配照片,所以我带上使用10年的G10相机随手拍。那时不敢请游客为我拍照,人与人之间要保持距离,即使在公园里很多人也不敢脱口罩,更别说与陌生人交谈了。我灵机一动,干脆用相机拍独舞视频,把它架在不锈钢垃圾箱上,几乎每天都录一段。此外就是拍流浪猫、鸭子、花木、风景。渐渐我发现鸟类更值得拍,它们非常生动,抓拍颇有难度。起初我听到鸟叫却看不见在哪,等看到它了又来不及拍,但反复尝试总有进步,能发表的照片也多起来。而且慢慢多认得几种鸟,不再只是笼统地说“鸟”了。我将另写一篇文章,列举在东山湖认识的鸟,这篇就只写在五拱桥拍绣眼鸟。
这种小机灵鬼像流星一样,在冬红花茂密的枝叶间轻盈跳动,黄绿色身子和绿叶混在一起,我要留意哪儿枝叶微晃,再圆瞪双眼搜寻它踪影,移动相机不断跟进,抓住时机按下快门。我的G10相机太旧了,拍鸟明显速度慢,但我舍不得淘汰,反正它还能用,拍出来的照片也不参赛,只是发自媒体平台,要求不太高。我2020年冬季和2021年冬季,一次次靠着五拱桥栏杆,或绕到桥下湖畔石头旁,静候绣眼鸟飞临,专注地观察拍摄。和端着长枪短炮、架起三脚架的摄影人相比,我的相机是最“水”的,我的年龄可能也是偏老的,但热情不亚于他们。功夫不负有心人,2021年12月我拍了几批绣眼鸟,31日下午想到是这年最后一次拍摄,两点多也没回家吃午餐。有只鸟飞落垂到湖上的花枝,我按下快门拍摄了最后一幅。当晚朋友看我传过去的照片,夸赞道,这批比前几批漂亮,而最后那幅是最好的。我说:“这张也是今年最后一幅拍鸟的,不枉每天认真拍鸟练习一整年。”他:“是的,非常奇妙。”我答:“天道酬勤,命运冥冥中有安排。”
我决定将最后一幅照片定为题图,看哪天发表出去。没想到2022年1月3日下午,我又一次在五拱桥拍绣眼鸟,获得能与之媲美的一幅,朋友说,色彩,结构都不错,绣眼鸟也很清楚,建议选为题图。这是新年新作,那就以此开个好头吧。话说回来,我拍鸟的照片只是和自己比,深知不能与高手佳作比,不然行家看了会笑话。今后我还会好好练习,争取天天进步。
2021年12月31日所摄照片:
2021年最后一幅,当时觉得最好,准备留作题图,但后来落选了。
2022年1月3日所摄照片:
2022年1月3日最后这幅不是拍鸟,只是拍冬红花及其湖中投影,我觉得很美,分享给大家。
1月3日早餐:汤面(西红柿萝卜生菜、两鸡蛋、少许面条);午餐:黑米淮山粥、牛腩;晚餐:汤(猪肉佛手瓜红萝卜姜)、小炒(腊肉豆角蒜瓣)、白米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