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皇支持同性伴侣间的民事结合

标签:
吴幼坚73岁同志母亲霜降前后杂锦大学生《彩虹》读后感情感 |
分类: 彩虹之声 |
阿坚我在广州东山湖公园经常看到年轻人来拍婚纱,可惜见到的都是异性恋新人,没见过同性恋新人出现。图为2020年7月22日傍晚几位伴娘在九曲桥合影。
教皇支持同性伴侣间的民事结合
□ 吴幼坚
很快就要到万圣节了,那是西方的传统节日,是赞美秋天,祭祀亡魂,祈福平安的日子。秋天五彩斑斓、瓜果成熟、谷物收获,秋高气爽,不冷不热,是我最喜欢的季节。今日霜降,这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8个节气,时间点在每年公历10月23日-24日之间,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的开始。关于霜降,微博网友与我互动——


在旧金山的儿子远涛,发四幅照片到朋友圈,文字:双桥、交道口与万圣节。他提到万圣节而没提霜降。他两口子所住城市,夏季没有广州酷热,听说人们外出常带长袖外衣,秋季来临感觉也不那么明显吧?旧金山是宜居之地,受疫情影响,2020年两人都不回国探亲,只能与长辈互相叮嘱各自保重。




本文先转载微博、豆瓣截图。不要说这些内容与我们无关,人类对爱情的渴求是共同的,爱情不受国度、阶级、宗教、学历、职业、年龄、性别、性向等等因素影响,爱就是爱,应是自然的、平等的、受尊重的。



随后转载大学生《彩虹》读后感。某大学学生上《性别与文化》课程,阅读《彩虹》部分篇章后写下数十篇读后感,经学生同意陆续在此转发。
转载:幻想世上真有彩虹桥
作者:林芳菲
拜读了吴幼坚女士《彩虹》里的几篇文章后,内心五味杂陈,感动之余也有几分失落,既朴素又没有过多修饰的文字却展露出故事中最真实的面貌与情感,深刻地击中每个人的心。世俗对于同志的偏见,在父母面前显得如此脆弱,是“爱”让所有同志的父母变得更加坚强,更愿意打破成见,登上那座彩虹桥,主动去理解并且包容。
读郑远涛的代序《记得》,透过他的文字我看见了他心疼母亲的同时也以母亲为荣。他讲述了母亲这辈子投身于同志公益,不顾外界舆论,选择了一条十分艰难的道路,却从未退缩。在此,我深深地对吴妈妈表示真诚的敬意和谢意。敬在吴妈妈的坚持不懈,勇往直前;而谢在让更多人认识并且包容同志。
《萍妹和她的旅美儿子》和《三男一宅》,让我有莫大感触的莫过于两个故事中父母面对同志的态度。萍妹对于孩子向自己出柜,烦恼肯定是有的,但最为可贵的地方是她主动寻求帮助,逐渐理解性少数群体。反之,Tommy的父母对待他和Joe的关系并不友好,而且频频催婚,等来了15年后的团圆饭,却不知是父母的谅解还是放弃。虽然两篇文章里的父母是秉持着不同的态度,但出发点都是好的,而孩子们也收获了彼此的幸福。我认为那就是最好的结局,无论未来有多少未知,父母的阻挠还是世俗的眼光,只要彼此相爱,无论多大的坎儿都能过得去。
我幻想,倘若世上真的有彩虹桥,那里人人平等、没有偏见,每一份爱都是永远,那该有多好。
10月20日东山湖公园随手拍:






10月20日早餐:汤粉(红萝卜、紫薯、菜心、金针菇、腊肠、少许粉条);午餐:燕麦粥、蒜瓣南瓜;晚餐:汤(猪骨、红枣、菌)、小炒(猪肉、豆干、菜心梗)、白米饭

10月23日早餐:汤面(红萝卜、菇、芥菜、两鸡蛋、少许面条);午餐:燕麦粥、馒头;晚餐:小炒(蒜瓣豆角猪肉)、稀粥、烧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