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吴幼坚73岁同志母亲大学生《彩虹》读后感东山湖公园傍晚掠影情感 |
分类: 彩虹之声 |
本文题图插图均由73岁的退休编辑、同志母亲吴幼坚2020年8月9日傍晚摄于广州东山湖公园。
读《彩虹》感悟:你我同生为人
□ 吴幼坚

某大学学生上《性别与文化》课程,阅读《彩虹》部分篇章后写下数十篇读后感,经学生同意陆续在此转发。
同生为人
作者:谢梓峻
在阅读完《记得》《同妻》《三男一宅》后,我开始对同志有所改观。过去的我对同志不甚了解,有意无意间常拿他们当作笑料。性取向的不同所导致的不理解,进一步产生的隔阂,甚至是敌视。这些对同性恋的负面观点让我们开始无法包容他们,始终和他们保持距离,逐渐忘了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人。美国《独立宣言》里提到过,每个人生而拥有自己选择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同志在自己性取向的追求上与我们不同,但他们没有犯下任何罪,他们和我们一样只是追寻幸福的人。在《记得》中,没有太多提及同志话题的内容。但在作者的文字里,我看到了一个有感情、有爱的世界。作者与母亲将自己的爱带给了所有需要的人。如果爱一定要用性别来定义,那爱就失去了它的真谛。爱是跨越一切限制的。同志的爱并不是一种病态,他们的爱有时超越了性和欲,是更接近纯洁无瑕的存在。
8月9日早餐:汤面(红萝卜、小白菜、娃娃菜、两鸡蛋、半个面饼);午餐:燕麦粥、青茄子焖猪肉;晚餐:汤(鸡腿骨、扁豆、赤小豆、黑木耳),不煮饭
《彩虹——LGBT人生纪实》:我2005年首次接受电视采访,成为中国第一位在媒体上公开支持同性恋儿子的母亲。此后通过讲座、热线、博客、微博、邮箱为LGBT群体服务。71岁完成26万字(含16个彩页66幅照片)的纪实文集,记录与LGBT个体生命最难以忘怀的相遇,以及与独生子郑远涛(文学译者、本书责编)的故事。本书人物众多:男同、女同、同妻、感染者、同志父母、跨性别者……《彩虹》写到同志群体内自由与责任的冲突、个人梦想与家庭期望、社会现实的碰撞,写到沦为牺牲品的同志少年、同妻,内容厚重,促人思考。李银河、张北川、方刚、彭晓辉、Damien Lu(星星)等专家学者写了推荐语或作序。每本70元(含中国除港澳台地区外邮政快递费)。若汇款100元要一本《彩虹》,可获1993年出版原价60元的吴幼坚个人影集《这一株三色堇》(请写明)。需者来信wuyoujian1947@163.com
向我询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