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强说《彩虹》书名叫《勇气》也好

标签:
吴幼坚71岁同志母亲阿强发《彩虹》读后感继续宣传《彩虹》情感 |
分类: 彩虹之声 |
老照片:2010年3月30日,63岁的退休编辑、同志母亲吴幼坚与男同阿强,应郑州男同、“良人摄影”主人之邀,去广州云台花园拍照,这是其中一幅合影。
阿强说《彩虹》书名叫《勇气》也好
□

2009年12月27日阿坚阿强在同性恋亲友会举办的第二届同志父母恳谈会闭幕式上合影。
转载:美好的生活需要一份勇气
作者:阿强
吴阿姨的新书出版了,书名叫《彩虹》,不知道为何,我在读的过程中,好几次都想:如果这本书的书名叫《勇气》也很好。
我想到“勇气”这个词,一是因为吴阿姨这十几年所做的事情,需要极大的勇气;二是书中的那些故事,很多主人公我都认识,那些能够做自己的人,无不拥有很大的勇气。
一
我和吴阿姨认识十几年了,我们俩一起创立同性恋亲友会。在早期的时候,出差为了省钱,从来都是合住一个房间。因为经常一起露面,直到现在,还时不时有人会问我:“你妈妈是吴幼坚吗?”
我在和她的交往中,近距离地观察到她身上很多非凡的品质,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勇气。
2005年,能够接受电视采访的同志和家长非常稀少,可以说放眼全国都凤毛麟角。吴阿姨和远涛成为南方电视台《今日一线》栏目的封面人物,当时的《今日一线》节目,是华南收视率第一的节目。她大大方方地出镜,并让亲戚朋友们收看,节目在同志社群有很大的影响力。第二天《今日一线》的封面故事播出了去我家的采访,而我当时选择了镜头虚焦,不希望因为那个节目的播出,太影响到我的工作。
那是同志出镜常常需要打马赛克的时代,吴阿姨的坦然,有一股很大的精神力量,鼓舞了很多同志。
跟她熟悉了以后,我才知道,她不仅是中国第一位公开站出来表达支持的同志母亲,还是中国第一位出版个人影集的女性,比女星刘晓庆还要早。在十几亿人口的国家,在任何领域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都不容易,而她,至少在两个方面做到第一。如果没有足够的勇气,如果害怕别人说三道四,是绝对不可能做到的。

2010年10月28日阿坚阿强在北京为次日举办的第三届同志父母恳谈会做准备,于宾馆大堂指示牌旁合影。
二
我还喜欢她的行动力。
她是急性子,刚开博客的时候,经常用电脑或者编缉博客遇到问题,有时候是,之前写的东西不知道保存到哪里去了,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半夜也急着打电话给我,问是怎么回事啊,一定要把问题解决。
有一天晚上,我已经睡下了,接到她打来的电话,语气听上去很焦急。“阿强啊,有个同志来信说要自杀,我现在怎么也联系不上他,怎么办啦?”我因为已经做过好几年的志愿者了,听完她的描述,很平静地跟她说,“阿姨,你放心地睡觉,要自杀的人,很少通知别人的,我遇到过好多这种用自杀吸引别人关注的了。”我当时还在心里骂,这是哪个没良心的同性恋,为了吸引关注,把一个妈妈急得晚上睡不着觉。
从她的博客更新频率也能看到她的行动力。这些年,很多人已经不写博客了,而她的博客一直在更新,留下很多同志的故事。我在读《彩虹》时,看到后面附录她的公益活动年表。2012年,她独立做工作室之后,仍然保持着很高频率的出差和举办公益活动,她给自己定的目标,也都一个一个地完成了。
很多人做公益是昙花一现,她是扎扎实实地坚持了十多年。
三
看她写的《彩虹》,我就像在看同志故事会。感觉这些故事,把各种各样的同志类型的生活都包括进去了。那些认为自己情况特殊的朋友不妨买一本看看,也许某一个故事跟你的生活很像。
读到阿坤的故事,我流下了眼泪。阿坤和他妈妈的形象浮现在我的脑海里,他们一家朴实又善良,在小镇上生活,最难的时候,阿坤也不愿意伤害一个女孩子,最后一家人离开故土。我一次次地想起阿坤和他妈妈一起参加亲友会活动的场景。她妈妈甚至不太会说普通话,但她总是说,“我一定要来支持!”
尽管都生活在广州,但也好久没见了,我特别冲动地想找到阿坤的联系方法,希望找机会聚一聚,看看老朋友们现在过得还好吗?除了阿坤,还有亲友会最早的一批志愿者,阿平、阿荣、阿诚等,十年前,我们就一起组织活动,并肩前行。
我看到清清的故事,看到她为了爱情,为了追寻自己想要的生活,从顺德到西安;看到三川和小羊的故事,他们从北京到大理,从经营“青空旅舍”,到后来转手;我看到三男一宅的故事,看到Tommy期盼15年后终于能带着Joe和Jack一起回家过年,还有他和Joe 20年的感情。
有些故事让我想哭,为很多同志的坚持和幸福来得不易;有些让我想笑,看到同妻翠玉荷说,为了跟丈夫完成性生活,她坚持要看对方下身,“软软的,我才想起妈说是硬的”。丈夫过年不愿回家,借口“要跟贫下中农一起过年”,有一点点穿越的感觉。
当我合上书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刚刚看了一部纪录片,里面交织着很多同志这十年来走过的路。

2011年10月22日阿坚阿强去上海出席第四届同志父母恳谈会。
四
《彩虹》里的故事原汁原味,没有刻意的文学加工,读起来,就好像在聊家常。它不是靠华丽的文字吸引你,而是那份真实。主人公出柜时的恐惧,被接纳时的喜悦,交往时的甜蜜,分手时的痛苦,甚至出轨时的自责,人的勇气、懦弱、恐惧、虚伪,就打开在你面前,读来像是你自己的故事,更是中国同志社群近十年的成长群像。不仅是在读书,又像是在看一台持续多年的舞台剧。表演的人,有你,也有我。
我要谢谢吴阿姨,勤奋地记录下这些故事,不仅实现她晚年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八个一工程”,也是为同志社群留下一份历史。

2019年1月27日阿坚出席亲友会广州分会年会并向阿强赠送《彩虹》。
时光匆匆而过,有些人可能已经忘了自己当年的状态,我们从恐惧中走过来,慢慢变得强大,这个社群有更多的人出柜了,也有了越来越多像吴阿姨一样,公开身份支持同志子女的家长。在互联网上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的同志,可能已经不知道上一代同志走过怎样的路程,自我认同的艰难,做自己的恐惧,遇到同类时的兴奋。而这本书,很多内容是对话体,或者以通信的形式呈现,能清晰捕捉到里面的“同志们”一路走来的心理变化。
对我来说,还有一个重要的彩蛋。
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在同妻翠玉荷的故事里,看到一个人的留言,他说:“看着翠玉荷阿姨的故事,我失声痛哭,一直都在坚持着,却不知究竟在坚持着什么。我不敢回家看长辈们渴望我成家、延续香火的眼神,我不敢活出真实的自己。只愿下辈子不再做同性恋者……”这段话是我的伴侣大鹏写的。
八年前,他充满迷茫和负能量。但我相信,那是他当时真实的感受。而现在,他已经成为同志运动的前线参与者,他向全家都出柜了,我们的关系在双方的家庭中也都是公开的。
只要坚持不停歇,去追求我们想要的幸福,过几年回头看,可能自己都不敢相信,已经走了那么远。
愿《彩虹》带给更多人力量,就像吴阿姨这些年,一直所做的努力,一直所扮演的角色。

2018年1月27日阿坚在上海出席第七届中国彩虹媒体奖并当选2017年度致敬人物,与阿强及亲友会朋友们合影。
《彩虹》:退休编辑吴幼坚2005年首次接受电视采访,成为中国第一位在媒体上公开支持同性恋儿子的母亲。她做公益13年,通过讲座、热线、博客、微博、邮箱为LGBT群体服务。71岁完成26万字(含16个彩页66幅照片)的纪实文集,记录与LGBT个体生命最难以忘怀的相遇,以及与独生子郑远涛(文学译者、本书责编)的故事。本书人物众多:男同、女同、同妻、感染者、同志父母、跨性别者……《彩虹》写到同志群体内自由与责任的冲突、个人梦想与家庭期望、社会现实的碰撞,写到沦为牺牲品的同志少年、同妻,内容厚重,促人思考。李银河、张北川、方刚、彭晓辉、Damien
Lu(星星)等专家学者写了推荐语或作序。《彩虹》由香港历史文化出版社出版,有国际书号,每本港币95元,人民币70元(含国内除港澳台地区外的邮政快递费)。若汇款100元要一本《彩虹》,可获赠原定50元的一本书(纪实文集《广雅知青阳山情》或1993年版吴幼坚个人影集《这一株三色堇》,请在附言写明选哪本)。知青书和影集各有特色,不会再版,我同样想趁健在时寄出,让它被爱书者拥有。需者发信wuyoujian1947@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