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郑成波、吴幼坚夫妻与独生子郑远涛合影于广州。阿坚我略加装饰。
我和两个儿子一起过冬至
□ 吴幼坚
先生郑成波12月18日病逝,四天之后,12月22日是冬至。虽然民间有“冬大过年”的说法,但往年我家并不特别在意,而今年远涛夫夫都在广州,就一起过这个节。这天有几件事值得记一下——
1)森林君在旧金山发微博
森林画册今天是冬至,推荐我老朋友的感动人心的帖子:转载@三色堇吴幼坚的博文,记述本月她的两件大事:先生郑老师逝世后,她的儿子郑远涛亲撰的讣闻;幼坚君的新书《彩虹——LGBT人生纪实》出版。希望和期待。
森林木叶竹:谢谢森林君大哥款款的真情和给力的支持!@三色堇吴幼坚
森林画册:真情挚友支持应该的。
三色堇吴幼坚:无论是先生病重、去世,还是《彩虹》编辑、签印,远涛和小周都起到重要作用,我深感欣慰,亲人、网友也说我有这两个儿子真好!今日冬至,中午我们三人将在家等候亲戚来看望;晚上三人会和家里保姆一起,吃饺子、肉菜、喝红酒过冬至。遥祝森林君夫夫冬至快乐!相识或陌生朋友们冬至快乐!
2)吴家弟弟妹妹登门看望
先生去世后,我的兄弟姐妹、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以及他们的妻子或丈夫,还有已成年子女,都纷纷在家族群里发言,悼念给大家留下开朗印象的阿波,安慰我们母子要节哀顺变。由于我不用微信,没加入家族群,远涛就打开手机让我浏览,还及时发微信向亲戚表示感谢。冬至中午,弟弟、弟媳、四妹、五妹来我家慰问,先向阿波遗像三鞠躬。我家不依旧俗,遗像前没点香火、蜡烛,右侧是年轻夫妻与小远涛合影,左侧是大瓶鲜花陪伴。亲人们坐下来,更为详细地询问情况,交换了对生老病死的看法,赞同我们在阿波生病期间的悉心护理,以及他去世后丧事从简的做法。弟妹们也都六十多岁,弟弟几天前刚过70岁生日,他们叮嘱远涛照顾好母亲,希望并相信我新阶段生活也能过得好。
3)两个儿子去殡仪馆领骨灰
远涛短文:
礼拜六,阳光灿烂的午后三点多,先生陪着我领到了爸爸的骨灰,满满盛在相当厚实的青白色陶盅里。双手拎拎,没有想象中那么沉。工作人员问,要不要买块布裹起它?我说,我有的。自备的礼品袋,米黄底子上印着个工整规矩的双钩黑框,内书Jo
Marlone /
London,是两三年前先生赠我的香水的包装。骨灰盅放进去,再系上黑色缎带紧一紧袋口,便提着它下楼,比搀扶病重的爸爸上厕所那时走得轻快。回想三天前来到殡仪馆,是他故去次日,周三,阴沉的下午。此时此刻,54路巴士驶向家的方向,曾经属于爸爸的一部分被我放在膝头,在拥堵繁忙的人间走走停停,穿透树间楼间的金黄色阳光映入车窗中。
到家,将骨灰盅搁在供着父亲遗像的严实窗台上,让粉红香水百合与鲜果陪伴他。这帧青年时模样俊朗的黑白照片,由照相馆填色涂了红腮帮、红嘴唇。相中人默默俯视着饭桌前对坐吃饺子饮红酒的四个人。
这天是冬至,阴历十一月十六。月朗星稀,棉被芯样子的薄云包住了墨水蓝的天。我记得自己生于花好月圆时。
4)母子聆听林忆莲《0》歌曲
四人共进晚餐后,远涛动手给每人做一杯杂果酸奶。忙完之后,他要我进他房间,再听一遍林忆莲新歌碟《0》。不久前一个视听音乐会上,歌迷们安静地聆听完全碟新歌,据说将会出黑胶唱片。傍晚远涛和我在客厅听了其中的《纤维》,晚上他说房间音响效果好,再欣赏一遍全碟。小周也在房间里,这些年他受远涛影响,也渐渐喜欢林忆莲这位歌手。关掉日光灯,房间笼罩在昏黄灯光里,林忆莲的歌声温暖动人。夜里,远涛发全碟歌词到我邮箱,还有唱片公司的宣传文案,读了可帮助理解歌曲。
纤维 歌如其名温柔轻致,却携带着极为厚重浓郁的生命情感。由许久没有合作的作词人小寒担纲作词,纤细进入生死命题,讲述我们每个人都不断要面对的生离死别。人与人的关系与情绪,纤细如衣料纤维。相守相依,都是因为爱,直到生命尽头,面临分离的悲痛,那是世道循环不得不然,纵然不舍也得放手释怀,Sandy便唱出了生命交集的揪心与酸楚。虽然题材如此,Sandy仍然希望在她的声线中,提供一股温暖与平和的能量,当我们面对生命种种,她能够给予的即是同理与抚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