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篇关于父亲是GAY的长微博引起关注评论

(2012-08-25 12:25:44)
标签:

吴幼坚

同志母亲

同性恋

gay父亲

长微博

评论

分类: 出柜话题

一篇关于父亲是GAY的长微博引起关注评论

一篇关于父亲是GAY的长微博引起关注评论

 
□ 吴幼坚
 
    小启:欢迎参加8月26日免费观看英国电影《莫里斯的情人》
          详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7a5b610102e0ki.html

一、《爸爸如果你不是GAY多好》部分微博评论 

   

    昨晚先是去人民公园做防艾宣传,后是上网回复各种信件,有位感染艾滋病毒同志来信说不想活了,他不久前才与我通信,所以我很直率地批评劝慰了他,也不知能否生效,未见回应。最后才看电视节目《中国好声音》。平时基本没时间看。睡得太迟,今早醒来觉得仍困倦,想到傍晚还要去人民公园做防艾宣传,就决定不去东山湖公园跳舞了,给自己放半天假在家歇歇。以为简单发发图文很省事,谁料刚上就见到关于一篇长微博的议论,我这人有话不想藏着掖着,便积极发表意见,趁此机会表述一番自己的观点。但微博毕竟更替迅速,于是将内容整理如下,希望更多人明白我的主张,同时也录下一些有代表性的观点。重点在最后“现实”部分,我赞同那些观点。

 

    1)缘起同志故事汇 :【关注】昨天以来,一篇题为《爸爸如果你不是GAY多好》的文章在微博上流传,昨晚被新浪微博第一人@姚晨 转发后,此条微博今晨已有超过1.8万条转发。http://t.cn/zWnLBaI @同志故事汇 小编试图联系原作者,网络搜索时发现,此文最早于2月29日发布于百度gay贴吧,文章为一自称腐女的网友所写。

    @阿强同志:尼妈,怪我手欠啦,我一感动,就想联系作者确认,一搜贴子,就发现原来不是真实的,是一个腐女写的作品。就当读小说吧!

 

    2)小说?@三男一宅:回复@阿强同志:(joe)呵呵,看来我的感觉是对的。当然不管真假,至少我们感动过,这个社会应该也有这样的家庭存在。

    @三色堇吴幼坚新浪个人认证 :回复@三男一宅:昨晚@三生石与四夕潮 已发评说:“千万别告诉这我是小说。”我回私信:“不知为什么我也觉得那篇微博像小说。”今早再读,明白是它叙述过程中不时插入无关内容,流露出与怀念父亲不合拍的轻松情绪。网上有很多虚构故事,可赚得些眼泪,但唯真实才有力,所以我不遗余力地整理发表真实事例!

    @流雲-化雨:我早就知道这是小说,所以这些天看到不少人在转发,我不转也不评论。

    @化妝師李河微博达人:什么嘛,一看就是小说的叙事手法么。太可笑啦!

 

    3)虚构?@谷宝谷微博达人:呼,我们腐女的力量是强悍的,文学作品是促进社会理解同性恋者的,太泪奔了竟然不是真事儿555555

    @三色堇吴幼坚新浪个人认证 :回复@谷宝谷:虚构的故事写得似乎像真的但偏让人察觉其假,就会违背作者初衷。很多同性恋者父母不愿看儿女推荐的网络资料,一句“那都是编出来替你们说话的!”让人无语。平实的大白话最动人,我呼吁更多男同女同及同志父母写出真实经历感受,坦诚交流互相启迪。人生阅历丰富的父母辈,是能辨出真伪的。

    @gay力gay:不是真实胜过真实。虚构的力量是可以把很多真实融合在一起。

    @三色堇吴幼坚:回复@gay力gay:正因那长微博显出不真实,才引起质疑,才在求真的网友比如很多努力思考的家长面前,失去说服力。数不胜数的实例等着人们去写去说去运用,那才是最有力量的。文学创作另计,此处不讨论。

 

    4)感人? @同性恋亲友会:原来是小说,不过也是一篇写得挺感人的小说。

    @Damien星星:感人?通篇哪里谈到真正受害者了?

    @澳洲杨沐:回复@Damien星星:我觉得星星的评论有道理。我自己读的时候,一是觉得这可能是小说,二是觉得这母亲才是更大的受害者然而作者的同情却着重在父亲而相对忽略母亲。但我读时觉得我若批评,却又似乎对现实生活中这父亲式的人太过苛求了,所以我便沉默。但这故事有近2万转发我倒真没想到,社会真变宽容了?

    @三色堇吴幼坚新浪个人认证 :回复@澳洲杨沐:是因为@姚晨 转发带动了她的粉丝。

    @Damien星星:其实现实生活中远远比大家想像的要常见。我接触过至少十起以上的这类故事,有同志儿子、女儿发现父亲是同志的,也有同志父亲发现儿子是同志的。几个月前我还在飞赞上转发过一篇,其实比这个虚构的要强。儿子发现父亲是同志,第一感想是本来自己曾考虑过与异性结婚,现在想想自己妈妈,改变想法了。

 

    5)真意? @蓝佑石:个人认为别人只是当小说来读了,别人得到了感动,当然想转发了。

    @三色堇吴幼坚新浪个人认证 :回复@蓝佑石:当小说读并转发与当真事看待宣传是不一样的。我没阻止任何人转发的权利,我只强调如何使同志父母愿通过网络获得启迪。父母们需要了解更多真人真事,而不是让他们看了半天最后告诉他们是虚构的。所以我一再呼吁并身体力行不断总结推荐真实事例,让它们发挥作用!

    @柯小y微博达人:妈妈。虽然作为父母辈的人的想法我不懂,但是确确实实这是一篇感人的文章,眼泪是真的。很多人都哭了。我也哭了。就算它是小说,字里行间还是有真意。

    @三色堇吴幼坚新浪个人认证 :回复@柯小y:会有很多人被感动的,也包括部分家长。我已明确表示,文学创作不在我讨论之列,我强调的是用真实事例给家长看才最有说服力。否则,大家为什么期待更多男同女同讲亲身经历,期待更多家长面对媒体和公众说出心里话呢?

   

    6)现实:@藕姨:不用探究父亲是个GAY这篇故事是真事还是杜撰。请想一想,四十多岁走进婚姻的GAY在中国大陆何止百万?他们的孩子现在都已成年。我一个朋友的女儿就已经发现了他的情况。这些故事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更该讨论的是:如何面对这样的孩子?怎样做才能尽量避免对他(她)们身心的伤害?!

    @老藕:我说的对孩子的伤害,不是指父亲是个GAY,而是孩子是否能理解和接受“我的父亲欺骗了我的妈妈”这个实事。新一代人会怎样看待同志群体?他们将如何面对自己的婚姻生活?值得深思!

    @雷刚同志:这也可能是会怨恨同性恋者的一个群体。

    @大宝小宝的育儿偶记:藕姨和雷刚说的极是,这未来会是一个大问题。现在老同志出来活跃的不多,所以问题还不显现。

    @公益人--诺少微博达人:他们是社会的希望更应该向他们普及同性恋知识。 

    @流雲-化雨:我们更多是要让大家知道主要是什么造成这样的现象?如何最大可能的消除这样的现象?

    @上海梅姐: 接热线的过程中也曾接到过类似电话,这位父亲已经48岁,儿子24岁,在父亲42岁的时候和妻子儿子以及亲朋好友出柜,当时也遇到了种种的困难,这位父亲的BF和他一起面对所有,目前家人已全部接纳理解他们,儿子也很理解,他的前妻还经常煲汤;他打热线的目的就是告诉大家不要走入异性婚姻。

    @荆山无妄微博达人:我碰见过这种情况:孩子读大学,发现父亲偷偷跑gay吧。故事可以虚构,但原型一定存在。同妻同夫、同父同母,生活在这片土地的没一个角落,隐藏着,痛苦着,被沉默的大多数无视着。

    @阿山的围脖G:关键还在于知识的传播,让大众打破对同性恋的误区。然后,这就是一个普通问题,就如同人需要面对的任何困境。

    @甄宏丽Lily新浪个人认证 :强烈赞同“关键还在于知识的传播,让大众打破对同性恋的误区。然后,这就是一个普通问题,就如同人需要面对的任何困境。”

 

二、2012年8月24日周末在人民公园做防艾宣传

 

    周五晚我按惯例和同伴教育员去人民公园开展防艾宣传。早晚天气渐渐凉快些,公园游客很多,歌舞升平。很快碰上若干参加过我组织活动的朋友,其中一位年过了六旬的老同志、一位或许未满二十的小同志,主动要求跟着我们去派发安全套、宣传资料,还向他们相识的男同介绍我和吴幼坚工作室。很多人高兴地接过周日免费观影通知,表示要去看这部英国电影《莫里斯的情人》,还说上周日的韩国电影《不后悔》很感人。人们认出我是网络上、媒体上早知道的吴妈妈,顿时有种亲切信任感,有的问是否看电影的地方可以做免费检测,我答当然可以,就为了方便男同接受HIV检测,市疾控关爱健康中心才借等候室给我们组织观影。这些话我印在宣传单张上,还要和同伴教育员一起反复解说。公园灯光较暗,纸条上的字看不清楚,我们还要再三说明,让新朋友消除顾虑。有位中年男同听我对几个人解释后,要走一张纸条并对我说:“看到你的面容我觉得很可信。”我笑道:“是啊,我65岁,公开支持同性恋儿子和这个群体第八年,很多人都熟悉我,加上平平常常的母亲打扮,容易得到信任。”完成任务后我和两个年轻人在正门外留影,才知道原来骨仔还没吃晚饭就从家里赶来了,此时已经9点多钟,我忙催他回家吃饭。周六傍晚不再要他出来,让其他同伴教育员出动吧。我嘛,当然还要来人民公园的,谁叫我是妈妈呢,呵呵。 

 

一篇关于父亲是GAY的长微博引起关注评论

一篇关于父亲是GAY的长微博引起关注评论

一篇关于父亲是GAY的长微博引起关注评论

一篇关于父亲是GAY的长微博引起关注评论

一篇关于父亲是GAY的长微博引起关注评论

一篇关于父亲是GAY的长微博引起关注评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