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母若此

(2007-05-13 02:06:47)
分类: 大千世界

           有母若此

 

阿坚的推介   

 

    在我的期盼中,母亲节来临了。说期盼,是要趁这个特别的日子,推荐一个女儿写的母爱之歌——《有母若此》。作者曾予薇,母校广雅1983年高中毕业,尚未谋面的师妹。我从广雅校友网上读到这篇催人泪下的纪实,觉得应该让更多网友一阅。征得予薇同意,特在此发表。透过字里行间,我们感受到风雨如磐的岁月里,饱受磨难的母亲是何等坚毅;云开雾散骨肉团聚,母亲又是怎样温暖呵护女儿的心灵。这是值得热爱尊敬的母亲,我和作者及其他师弟师妹,共同献上一束她最喜爱的红玫瑰,祝她健康快乐!也祝愿祖国长治久安,人民世代幸福!

                                                               

有母若此

 

□ 曾予薇

 

    据说我的命不太好,生来父母缘薄;也是的,我活了三十有五,在母亲怀中撒娇的日子,加起来不足两年;不过亲友都羡慕我有个可爱妈咪,能写会画,开朗有趣,善解人意乐于助人,又会吃会玩, 享受人生。
    呵呵,我这个宝贝妈咪,真让人疼爱。不止一次,有男士当着我这女儿的面说,我的妈咪即使已是花甲,还是比年轻的我漂亮有魅力,恨自己无缘娶得巧妇归。女伴也不嫉妒她,因她真诚自然可亲,不矫情做作。
    话说当年,妈咪怀我生我时很是凄惨,适逢中国“文革”前夕,她是黑五类中的“宗教特务”,亲人在外,丈夫远在南疆边陲,她独困广州没有行动自由,而且要接受劳动改造。年卅晚,别人全家围炉吃团年饭,她拖着身孕,被迫在凌晨去清扫年宵花巿散后的大街。寒风冷雨尚可忍,人间苦恶谁能堪?她怀我到8个月,还要跪在路边挖淤塞的下水道,把勉强吃下的都吐出来了;每听到这,我就特别负疚难过,好像都是我惹的祸。
    那时医院的医生都被赶去劳改,她差点难产;绝望中来了个医生,不知怎的用土办法将胎位转正,我就来到这多灾多难的世界,时值1965年,国家如风雨飘摇的破船。幸好很多同受迫害的朋友常来帮忙,患难见真情。因着“文革”很多人受批挨斗致丧命,看到惨况日剧,她选择冒死偷渡,将1岁多的我托孤给劳改时认识的好友杨姐——我叫她姨妈。母亲离开了我,这一别19载。
    妈咪晓宿夜行,跋山涉水,湿漉漉地从海中游上彼岸,一无所有,重新开始,打工养家读夜校,20多年她坚持寄钱养我,个中辛酸甜苦,不足为外人道。等到母女重逢时,我已20岁,有了继父和两个妹妹。物是人非事事休!

 

       有母若此

 

    这次见面,母女既熟悉也陌生,她泪盈欲滴,我却说:请别哭。年轻的我怕大庭广众抱头痛哭,毫不理会母亲的心;妈咪只好强忍着泪,想拥抱又不习惯,以至于有点尴尬。外婆姨妈及时解围,妈咪随和易沟通,毕竟是母女有着相同的遗传基因,很快就无所不谈,渐渐就切入尘封多年的敏感话题。
    犹记那天,我们站在香港尖沙咀街头等朋友,因约会时间弄错,老天爷给我这个机会,可以母女独对。(她太受欢迎,我到香港只有7天,天天都有亲友相聚。)她讲了从未对人提及的旧情。原来我的父母虽作夫妻一月之短,情事可写成厚书一册,当年那个痴情的男孩,长途跋涉到偏远的劳改场看望那被困的女孩,因着共同的信仰共结连理;现实却又逼得他们劳燕分飞;曲折哀婉,妈咪娓娓道来。以至我这唯一的“爱情证物”,忘了替自己难过,只与母亲会心地微笑、叹息、流泪,香港闹市车水马龙行人喧嚣,通通在眼前淡去,不复存在;只有母女,沉沉地浸在那情海爱河中,忘记了20年来流的泪、滴的血,为着今天相逢,感谢上帝保留一息尚存,见到暴风骤雨后的彩虹。

    自幼分隔,要一朝弥合,谈何容易?妈妈怀中长大的孩子,都有代沟呢,何况我们隔了东西方两个世界,她在维也纳留学,我在国内经受“文革”洗礼,她有时觉得我像当年斗争她的红卫兵一样恐怖。母女流了多少伤心和委屈的泪!记得那时,母亲说我的信锋芒毕露,针针见血,我则怪妈咪常误解我的心意,以为她在彼岸太幸福。鸿雁传书,字字沉重。感谢上帝!她是虔诚信奉上帝的人,日日为我祷告,我们虽然心疼,却没有停止沟通。直至我也认识造物主的爱,心胸豁然开朗:我们之所以争论,都为了浓浓的亲情,若非有爱,谁还在乎对方的看法?也只有爱,才能化解因误会而生的恨。那是我信主受洗后的一天,心中突然涌起一种暖暖的爱意,我不再自卑自怜,再也不恨父母将我带到这世上了。有生以来,第一次感谢父母的生养之恩,感受到明媚的阳光。

   “认识”了妈咪羡煞同侪好友,因她有很多妙见,比她们的母亲要好玩。亲友送我件小小露肩装,我试上身很合适,却不敢上街,她说:“你有青春,何必收藏!”对于脂粉,她评道:“少女本有玫瑰般色彩,何用铅粉遮盖?”这对我的影响甚大,我爱健康肌肤,很少捈脂抹粉。她也很少用首饰,真是魅力天然,不用妆。
     上世纪80年代的广州生活还是很单调,她不时寄些可爱的小卡片给我,有次是野地的花,上写:世界之所以美丽,是因为我们各尽所长。她告诉我:今日是昨天的重复,明天是今天的延续。但每天要给自己创造一些小惊喜。她常说的一句是:施比受有福。她到各国旅游时,也必定给我寄明信片,贴满美丽的邮票,写上有趣的事情,开阔我的眼界。我13岁时,她送我一套《红楼梦》,告诉我,她看了6次了,不同的年龄看时,有不同的感受。在那个“读好数理化,走遍天下也不怕”的年代,很多同学的家长是不让孩子看小说的,只让他们读数理化。
     1986年她随丈夫带少年管弦乐团去北京演出,这是她逃离后第一次重返内地,我的同学朋友都好奇,要去见我这个妈咪,拿着玫瑰花去火车站接她。她开心得像被宠坏的小女孩,捧着三束花儿不放,说只有广州的玫瑰有甜甜的香。西方的玫瑰虽又大又红,但像假的,没有香味;她不像传统的母亲,责怪女儿乱花钱买这不实惠的礼物。她对我们说,读大学不单是为了读书,求得学位,还要去体验学生时代的浪漫情怀、微妙心境、享受青春,那是日后人生的调味品。
     妈咪和我常常是“心有灵犀”,因为我们都喜爱文学艺术,可以讲古论今,也可以说画评戏。有次聊天提到飞机爆炸事件,她竟说:“这样死得销魂(烧云,广州话谐音)!”另一次我去香港发现她家的钟坏了,我问她是否介意我送一个?习俗忌惮送钟(终)作礼物的。她笑答:“当然要,有女送终好过没呀。”只有经历了大悲大喜,才会有此洒脱!
     我生长在很保守的年代和家庭,不知怎样交男友,妈咪就写信劝我:哪个少女不善钟情,哪个少男不善怀春?你都20岁了,其实18岁就该拍拖,尝尝恋爱的滋味,勿虚度此生!她的理论是,女人要有爱的滋润才会美丽。受她鼓励,后来我带心仪的男孩去见她,她和继父专程从香港到深圳,请我们吃饭逛街,她悄悄问我:“怎样,他钟情你吗?”我两眼一转,不好直说:“我不知道,他又没说他爱我。”她哈哈大笑:“傻女儿,敢当面直说‘我爱你’三字的男人,不是情场老手,就是白痴,你可要小心了,你以为中国男孩会直接说的?”我问:“那我怎么知道?””“拖拖你手,趁你不注意,偷吻一下耳背头发,搂搂肩膞……等看你的反应啊,你真是浑不解事的姑娘。”嘻嘻,因为知道我妈咪不会像有些妈妈那样反应过度,我才敢带还未确定关系的人去“面试”。
     当天在回家的车上,那个男孩真的偷吻了我的耳珠,我心窃笑,哈!妈咪说中了。有一种很甜蜜的感觉,却含羞不语。他见我不动声色,心中惶惶!不知道我早被妈咪点化了。后来,这位男孩成了我的初恋、夫君、一双儿女的好父亲。谢谢妈咪提点,在被偷吻时,没有哇地大叫非礼!

 

              有母若此

                                 加拿大蒙特利尔                            
   

    母女复合,继父也是重要之匙,他爱屋及乌,用爱化解碍,用父爱包容我的幼稚。也足证妈咪的魅力和择偶眼光,他们结合时,都是穷学生,他不顾家人的反对,追求我的妈咪,妈咪婉拒其他痴心人,随他到维也纳留学。我细心观察,他是“好好先生”——好夫好父好友,爽朗亲切,对我关心体贴周到,从经济上的支持到具体的需要,他都尽心尽力,使我真心愿意叫他“Daddy”。看到他们和睦相亲,我重新修正对婚姻的看法,敢于组织自己的家庭。
    1997年我与丈夫儿子去加拿大探望他们,本来我考虑妈咪膝盖常痛,我儿尚幼,打算在家聚聚就好了。但妈咪坚持要全家出游,她和继父及两个妹妹,将工作学习都推后安排,请假抽出4天时间陪我们玩。老少7人租了辆车,开车8小时,直上魁北克省,徘徊在圣劳伦斯河的小岛上,留连在风情万种的旧城中;观飞瀑直下之宏伟,赏金发斜飘之婉约。再沿路经蒙特利尔、首都渥太华玩下来,饱览湖光山色、欧法风情。妹妹是向导,妈咪是指南针,继父管吃,我们年轻的开车,岁半小儿是开心果。一路兴趣盎然,亲情洋溢,美景美色美食,天伦之乐融融。回味旅途趣事,非常感谢母亲的坚持。
    母亲人生丰富多彩,幽默有见识,母女俩常有讲不完的话题,以前靠写信,现在常通电话。有母若此,女复何求!感谢上帝赐我好妈咪。

      有母若此

 


附录:同学们的部分读后感(玫瑰是曾予薇的爱称)
◇有母若此,玫瑰之大幸!难怪曾小姐天生妙曼,才情超人;这洋洋  洒洒的笔锋与流金逸彩的词句之间,是无尽的爱。

◇母亲节快到了,有女若此,做母亲的是何等欣慰!
◇多谢ROSE的奉献,我们才能分享到如此跨越时间和空间的人间   真情。

◇原来是黑五类,文革那段,难!
◇每年年三十的花街,很热闹,2点结束后,都在几个小时之内清扫  干净的。只从今往后,默然对此。

◇看了很多遍,极之煽情!
◇中国有太多的人才都流走了,肥了外国的田,如玫瑰的妈咪。记得周恩来总理说过:“我平生有两件事深感遗憾,其中之一就是马思聪五十多岁离乡背井  到国外去。我很难过。”                

◇有母若此,女儿之福 ;有女若此,母亲之幸 ——羡慕这对母女!

◇与ROSE是同窗好友,之前也略知一二,但看了这帖,再次深深感动!

◇再听100次一样的感动,这是献给母亲节的最好的礼物!

◇原来是以女儿的身份去感动;现在是以母亲的身份去感动!

◇呵!唏嘘人生!世间上有万种情,从母女情看到人情。看到……人生。

 

阿坚感言:

    我原打算在母亲节向作者母女送上康乃馨花,但是极有个性的予薇通过回帖告诉我,她知道人们惯用经久耐开的康乃馨代表母亲,强调母亲的勤劳俭朴无私奉献;而她希望历尽风霜雨雪的母亲,吃好穿好住好玩好,开开心心过晚年!我明白过来,开始为母女俩准备她们钟爱的玫瑰。其间看到一位女同学这样写道:“我们都爱玫瑰,而且是这一株野玫瑰!只有让她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肆意生长,才开得灿烂!”我懂了。虽然从网上搜索切花玫瑰又多又美还有精心包装,我还是挑选了这丛长在泥土里的玫瑰。祝玫瑰母女生命如花,自由绽放!

 

                有母若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