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去闸坡消夏

(2006-12-23 19:54:28)
分类: 我这一株三色堇—自己

去闸坡消夏
 

去闸坡消夏

 

□ 吴幼坚

   

  八月,我和朋友们相约去闸坡度假。

 

  豪华客车从广州出发,沿高速公路奔向阳江市。车厢内音乐赏心,车窗外景致悦目,尤其沿海高速那一程,天高云淡,水黛山青,安坐车上看5小时“风光片”,人自然神清气爽。13年前我和丈夫、儿子颠簸一夜抵达闸坡时,则是疲惫不堪的。  

 

  闸坡镇原只是个渔港,现则以旅游消夏闻名遐迩。大角湾是旅游重点,宾馆酒楼食肆密集。我们心中有数,径到不远处旅游文化街一侧,住进中档民营旅舍,带空调、彩电、卫生间的双人房收70元。当年我们一家三口住的“单间”与邻舍一板之隔,声息相闻,又窄又陡的楼梯底下,“卫生间”阴暗简陋……仅从“住”这一点,便可感到闸坡的变化。

 

去闸坡消夏

 

  下午,我们来到了大角湾。只见宽阔的沙滩上、海面上到处是人。五彩斑斓的泳装耀人眼目,得意忘形的欢叫撩人心旌,谁都禁不住大海的诱惑,争先恐后扑进水里,一洗平日的劳碌与烦忧。沙滩上那几匹马,是供游客拍照、驰骋的;岸边那几艘快艇,是年轻人中意的海上轻骑。看,好几对恋人租了艇,风驰电掣般犁开海面,在簇拥的白浪之上挥洒着青春的激情!马匹和快艇的主人是几位山东汉子,南国的阳光把他们锻造成一尊尊肤色黝黑的青铜像。

 

    天黑之后海滨泳场禁止下水,但与之相连的海上乐园可凭通票进入。守门的北京小伙子用纯正的普通话说:“玩得开心些!”乐园里最吸引青少年的是新潮玩法:二三人坐一只连体救生圈,从几层楼高的滑梯上冲下,溅起一池水花、一池畅笑;连体救生圈如同轻舟,把二三人从“漂流河”起点载到终点,途中几经起伏跌宕,人人东倒西歪,乐不可支……喜欢传统玩法的游客,可在碘钨灯照耀的一片安全海域内,继续享受海水的冲刷、浸润,直至深夜。

 

    听说海上乐园将有歌舞表演,但我们等不及了,这就逛夜街去。旅游文化街是闸坡的脸面,海味、工艺品琳琅满目。珊瑚、海柏等以自然美取胜,贝壳粘制的大象、熊猫等则以做工精见长。晚风吹过,海味的咸、腥、香气味浓郁,贝壳风铃丁冬作响,别有情致。

  

去闸坡消夏

 

  长长的老街横贯全镇,从坡顶向海边延伸。我已无法寻觅它13年前冷清残旧的容颜,但见通街明亮,人头拥拥,时装、家电、影楼、书店、医院……大城市里有的,这昔日的小渔港都有了。粤菜、川菜、湘菜、北方水饺、西式蛋糕……目不暇接,丰俭由人。老街的尽头是一大片食店,吸引着远近顾客,不少人专程从阳江开车前来品尝海鲜。不清楚有多少外省人在闸坡就业,很显然是改革开放给这个渔港带来无限商机、无穷活力。一位四川籍的三轮车夫说,他夫妇俩已在此干了10年(妻子在虾厂),挣钱回老家盖起了三层楼房,还要供一双小儿女读到大学毕业!

 

  第二天上午,我们是在马尾岛度过的。上岛一般坐船去,这回热心的三轮车夫领我们走了陆路。这个半岛景色秀丽,恬静宜人,与大角湾的喧闹形成强烈的反差。在这里,我找到了13年前走过的海滩、歇过的树荫、留过影的礁石,一切似乎还是老样子,风悄悄吹拂,浪缓缓进退,水天一色,渔船似乎定在海上,云朵似乎凝在空中……而人,不知不觉已走过13个春夏秋冬!当年10岁的儿子,已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我也到了退休年龄。面对浩淼的大海,越发悟到人的渺小,悟到人生的得失无须计较。眼下,我仍挑着不算轻的工作担子,我将以更宽阔的胸怀、更舒展的姿态,去过好我的晚年。

 

  带着大海给我的启迪,我心满意足地结束了闸坡之旅。

                                           (刊于2003年第11期《源流》)

 

去闸坡消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