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大千世界 |
柳西村,果然风景不寻常(二)
□
新农民奋发创业
柳西是光荣的老区村,可它曾一步步走向衰落、消亡,这并非危言耸听。两位现任村长建议老村长讲讲“救村”故事,当过多年代课老师、两届村长的谭家声,用普通话讲述起来。他说,家乡太穷了,70年代他多次陪村长去公社申请救济粮,领回在北方、在国外往往用于喂养禽畜的杂粮,帮助村人度饥荒。有些人受封建迷信思想影响,认为柳西村的风水被村旁的烂头山破了,全村永无发达之日。他曾和别的青年一样外出打工,可是挣不到什么钱。1980年,32岁的谭家声回到人均年收入106元的家乡,认真思考今后的路向。他看到村里剩下的多是老人、妇女和孩子,无力搞生产,村庄穷困依旧,光棍比比皆是。女人可以嫁走,男人如何传宗接代?长此以往,整个老区村都会消失!这怎对得起为我们打下江山的革命先辈?!他意识到要“救村”,就要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致富奔康。
谭家声与村干部仔细分析,要留住人心,振兴柳西,必须创造生存优势——比平原富!村里人均水田只有0.5亩,假若在荒山种果,人均百棵荔枝,就可年收入1万元。这目标鼓舞着谭家声等7位回乡知青,组成“种植水果研究小组”,上山开办了7个果园,带头种果。先是种柑桔橙和龙眼、黄皮等,后以几种优质、高产、易管理的荔枝为主。他们借书报、电视、培训班等形式获得水果栽培的知识,并在实践中理解运用。期间,阳江市关协(关工委前身)领导来到柳西,帮助联系技术指导,打通销售渠道。3年后,水果组成员都获得好收成。他们乘势带动全村家家种果,除了长年义务咨询,还实地指导,并提供种苗。至今,全村共种果2000多亩,村民收入大幅度增长,2004年人均年收入9000元。“哗,真比平原富了!”我们夸奖道。一位村长喜形于色:“是啊,10年前柳西就成为阳东县第一个电话村了。现在电视、摩托不算什么,家家都盖了楼房,不少人在城里还另有新楼,家声就在阳江市盖了四层半楼。”另一位村长笑口吟吟:“村民看到文化科学的作用,1993年捐资建起崭新的雅韶中心小学柳西分校,村委会无偿划拨一个种有300棵果树的果园给分校,收入归学校使用。家长们都舍得为子女作教育投资。当年家声是全村文化水平最高的,现在全村已有50个大专生啦!许多村民等到富起来四五十岁才结婚,我们的下一代再不愁娶媳妇了。”说起山村巨变的原因,两人认为除了党的改革开放富民政策外,像谭家声这样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带头人必不可少。
主人介绍完毕,我们兴致勃勃地到村里转转。农闲时节,树荫下,老人、妇女在打扑克,儿童在嬉戏。鸡在觅食,狗在闲逛。见不到无所事事的青壮年。近几年,全村没有“黄赌毒”和刑事案件。水泥巷子很洁净,新居旧屋各占一边。谭家声说以后会拆除旧屋,拓宽村道。随着柳西村知名度的提高,来参观旅游的人会日渐增多,但愿村民的和谐生活不受影响。
到了柳西,必定要登观荔台。谭家声领头,几位老同志稳步登高,小桃小翠俩姑娘边走边说笑。被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的阳江市关工委,每个人对柳西村都有一种亲切感,陪客人上山观荔是尽主人本分。望着谭家声并不高大的背影,我想起“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这句话。谭家声带领群众坚持科技兴果,建设老区,于1996年被评为阳江市优秀党员,1997年被评为省劳动模范,1998年至今,三次被选为省、市党代表,2005年又被评为阳东县模范党员。柳西村成年人约120人,其中党员10人,如果每个党员都体现出先进性,那力量该多么巨大!谭家声牵头的水果研究组2003年改为“荔枝专业技术协会”,他任会长,发动全村农户参加,共有38人,有效地促进果品生产发展。走在我身旁的老曾说:“你注意到没有,今天路过哪片荔枝林长势都不如柳西的好,叶子好似上了釉般闪着绿光!”老卓告诉我,谭家声2003年参加省市关工委合办“农村青年创业培训班”后,大力实施名牌战略,柳西村的“双肩玉荷包”荔枝上网销售,供不应求。2005年全村荔枝产量50万斤中有40万斤出口美国、澳大利亚。老甄又说,为了保鲜,村口建了座大冷库,这可是比别处优胜的条件,所以其余10万斤荔枝销往北京、上海等地,也因质优卖得好价。
所谓观荔台,只是山顶上的一块水泥平台,并无亭阁,符合柳西人知悭识俭的务实风格。我们放眼远眺,只见碧空如洗,万里无云。谭家声指给我看方圆2000多亩山地,已由村委会统一规划,宜林则育林,宜果则种果,统统披上了绿装。又指给我看山下处在枯水期的沙湾水库,说道:“这是一片没有工业污染的环境,如何充分利用柳西背山面水、公路畅通的优势,打造生产与旅游结合的景点,是我们要认真研究的课题。”他告诉大家,柳西荔枝经严格检验,被批准为“无公害绿色产品”。他们还要创造条件,从以施用化肥为主逐步过渡到以施用有机肥料为主;从合理安全使用农药,逐步向生物防治方向发展;在辖区内严禁打鸟及捕捉野生动物,达到增加益鸟数量防虫治虫的目的。一句话:早日达到“有机荔枝”标准,使柳西果品在国内外打响!
谭家声描述的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远景规划,听得人心振奋,立叔等老同志略显倦容的脸上,绽开舒心的笑,他们耕耘一辈子,盼的就是人民丰衣足食啊。谭家声说:“坚姐,明年5月你再来,尝尝老区的荔枝!”我点点头。我仿佛已来到青山绵绵、碧水泱泱、红荔累累的柳西,看到早已吃上饱饭的村民和大批外来季节工在采摘荔枝,听到欢声笑语从林间升起,飘荡在老区明净的蓝天下……父亲,您听见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