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刘谦的魔术总被公众当成调侃的话题?
(2013-02-13 01:05:52)
标签:
不给力
段也
地方台
艺人
精彩纷呈
娱乐
|
分类:
娱乐杂谈
|
为什么刘谦的魔术总被公众当成调侃的话题?
文:徐万福
在今年央视的春晚上,令人万众瞩目期待的刘谦魔术又再一次掀起大家对于魔术的好奇,对于行外人来讲,刘谦在今年春晚表演的两个魔术无疑都精彩纷呈,令人赞不绝口,至少他为了这两个魔术付出了不少心血,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所有艺人在台上完美的表演都需要台下苦心修练,没有成功也不会轻意去台上表演,既是对观众负责,也是对自己的工作负责。显然,刘谦的魔术能登上央视的春晚说明是通过的。按理说在表演形式上应该不会出现什么纰漏。
众所周知,刘谦的很多魔术都来源于生活, 由于刘谦的魔术大多都是近景魔术,他在手法上已经可以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近景的吸引力就在于与观众的互动性强,提高了观众的参与性。一方面近景让他们近距离了解魔术这个行业,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另一方面,提高了个人在观众心中的魅力,有些人并不完全为了魔术而去学魔术,而是关注会表演魔术的这个人;街头和近景都能达到这样的效果,所以这是刘谦能吸引到很多粉丝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有一个问题一直很奇怪,也许很多人都会问:为什么刘谦在街头或在其它电视栏目里的魔术表演不会引发这么大关注质疑以及费劲心思去破解?
依我之见
原因有二:
第一,受众群体不一样;受众面小, 影响力不大,关注度少。
在街头表演的魔术面对的是直接的路人和行人,有很大的局限性,但是可发挥的空间就大,就算现场失误也有回旋的余地,刘谦的街头表演大多是即兴的,凭空想象的,很多人根本来不及反应他要干什么,他只想告诉你一个不可思议的结果,吸引旁人参与进来,参与表演的这一类人基本属于魔术的行外人,不会明白什么原理,根本也不会去专门花心思去想,只是会保持一颗好奇心,因为他们也没有这个能力去破解。在加上媒体的关注也很少,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看到。缩小了媒体传播面。
第二,节目性质和节目结构导向不一样;
另, 刘谦在其它卫视上的节目也有很多类似的表演,包括与主持人的近距离互动,但也没有引起太多人刻意的去猜测和破解。那是因节目的性质不一样,如果把刘谦的魔术以娱乐节目的形式去制作,就没有了魔术的艺术性和严肃性,仅仅只是一种娱乐。用娱乐化的表现手法来衬托魔术的可欣赏性。既可以吸引大家的兴趣,也可以让大家习惯性的思维会认为即使魔术穿帮了,也不会觉得奇怪,因为它本来就是假的,不必太较真。理所当然,公众完全会理解刘谦。不会去夸大过分调侃他的表演。
而刘谦近几年来在央视春晚亮相的频率也比较高,受到的关注高也并不奇怪,人怕出名,猪怕壮,这是他产生观众调侃的重要导火索之一,既然能上央视春晚这种庄重而又大气的舞台上表演,当然也不简单,而且央视舞台并非是像类似地方台那样的纯娱乐节目,因而央视的节目结构导向更具有官方性和代表性,不能和地方娱乐节目同日而言。
而央视春晚节目的受众面是全方位的,各类观众无孔不入,无坚不催,受众群体没有一点局限性,既有行内人也有行外人,既有好事者也有无聊者;刘谦的败笔就在于没有完全了解央视春晚的节目导向和影响力。
我很难断定这是刘谦的表演能力问题,还是没有考虑到这点因素;但是每当他自认为比较完美的魔术表演完后,立即在网上总能被看出一点瑕疵和破绽,不能否认刘谦上央视春晚的心态还是没有完全准备好。
我在第一自然段也说过“刘谦的魔术能登上央视的春晚说明是通过的。按理说在表演形式上应该不会出现什么纰漏。”但是表演完后却并不给力,不被调侃才怪。(文:徐万福)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