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名利思想留给我们什么反思?

(2009-11-21 20:09:08)
标签:

名利

名人

草根

虚假广告

反比例关系

杂谈

分类: 人生哲学

 

                              名利思想留给我们什么反思?

 

文:徐万福

 

人是社会中的一员,从小在这种大的群体性活动的框架下长大,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人的社会属性是区分动物的基本标致,我们用自己的方式改造着世界,同时也在索取;由于社会的不均衡发展,人本身就存在差异性,导致贫富分化越来越明显,生活处境的不同,必然也使人产生不同的价值观;对于穷人来说,也许简朴的生活让他们知道钱的重要性,固而更珍惜钱的来之不易,他们也不敢有什么奢求,因为他们知道这不现实,所以他们过得很实在,很多人也许只知道去幻想,整天幻想自己想怎么成名,“亿万富翁”、“明星”之类的关键词总能成为白日说梦的话题,除了彩票能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一丝希望外,一切总显得那么渺茫和虚幻。

 

这种草根生活与名人的生活完全划清界限,两者之间完全没有交集,名人的生活总是丰富多彩的,除了优厚的物质享受外,精神上也非常充实,许多人成了他们的追随者和崇拜者,也成了人们家常便饭的话题,同时这种名人效应也激发了很多草根想成名的名利思想,这是一种大的利益驱动,也是改变命运的捷径,现实的捷径往往是留给有实力者的,(这种实力指的是富人、有关系之类的群体),而草根的成名梦想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结果虽然不一定能实现,但他们仍然坚持着。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都想出名,炒作通常是娱乐圈里的玩法,而如今这也成了个别人达到目的的效仿,发挥的效果也显而易见,看来有了“名”的光环,似乎一切都能拥有,炒作的意义在于吸引更多的注意力,除了提高关注以外,别无其他,如果把“名”理解到这种程度的话,那就是对“名”的肤浅理解,图的也只不过是虚伪的荣耀,在追求“名”的背后,只是为满足个人虚荣的需要,这种浮躁的心态永远难以平衡目前的状态,最大的驱动力还是自己的名利思想在作祟。

 

人一旦出名,就有野心,除了名的归属外,还能创造巨大的财富。在名的驱动下,紧随而来的是利的回收,我们无法估量这种利的价值有多大,但其本身的公众影响力就是一种精神财富,如果公众仅用这一点去衡量一个名人的价值,似乎把名人理解为创造财富的奴隶,而忽略了他的社会价值,当一个名人只是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时,那么其公众的认可度未必就能与他所想要的相对称,也许是一种反比例关系。因而这种丧失奉献意识的“名”,就显得华而不实,没有实际意义。

 

除了这一点,名人作为公众人物,意味着自己的言行将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要有自己的职业操守,但我们通常能看到名人的一些负面报道,要么代言虚假广告;要么吸毒等等,且不谈个人的公众形象,从社会的角度出发,已经给人们造成一种舆论误导,不但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模式,还影响着百姓的正常生活,也许人犯错不要紧,还可以给他自我改过的机会,但世界之大,什么鸟都有,名人代言虚假广告是不道德行为而且是违法的,有人却还怔怔有词的为自己辩解,坦然处之。试问这样的“名”能给人们带来什么?

 

在这种利益熏陶的社会背景里,虽然这种现象有它发展的必然因素,但不应成为这个社会的主导价值,我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因为这种现象不仅仅局限于娱乐圈,在中国的其它行业,普通存在这种现象,只是表现的方式不一样而已,比如最近出现的“钓鱼执法”、“有偿打捞”、“黑诊所”等等,共同点其实都是一样的,都是不择手段的谋求自己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败坏了社会风气。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有名就有利,好像名和利是一种必然的因果关系。如果在“名”的问题上认识不清,就会臭名昭著;这种意义上的“名”又有多少价值。如果只为成就这样的一个“名”而炒作的话,同样也会臭名昭著;

 

那么,只为追求“利”的“名”,到最后的结果亦不臭名昭著?

 

                                                                        2009.11.21

                                                                                名利思想留给我们什么反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