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上晨云崮

标签:
晨云崮关帝阁 |
分类: 群崮掠影 |
周六天气晴好,早饭后驱车兖石路,至蒙阴赵家长岭,攀登晨云崮。
走中山寺后,梓河坦埠西河西岸,牛蛋山、鸡冠山风姿绰约。过窟窿崖、阚家庄上坡,海龙寨山、云头崮又立于天际,腾龙崮北侧坡度平缓。
大石门村西圆柏,赵家长岭油根子,在路边能看得到,应该是清代栽植,有个几百年了。车停大圆水池附近,顺苹果园中间的路向前,晨云崮高高在上。打算南面山脊上,东面山脊下,算是转一个圈。
晨云崮海拔632米,因清晨常有云相伴而名,东北连瞭阳崮,南连黄崖顶,崮顶坐落在花岗岩之上。晨云崮上下,树林特别茂密,周围主要是松树,崮顶崮下主要是槐树。崮顶满地房屋坍塌的乱石,有新翻动的痕迹,不知是寻宝还是挖荆棵。晨云崮没有围子,周边大多以险为墙,仅个别地方有墙体。
穿过苹果园外的环山路,环山路已经水泥硬化。松林下的灌木,经过林场清除,显得很敞亮,路迹虽不明显,但条条大路通罗马。不时绕过花岗岩巨石,修剪过的松树异态纷呈,坡度很大脚下要谨慎。
到山脊,寒风从西北顺山坡而来,刮得脸疼。晨云崮就在眼前,东南一侧崖壁赫然,山顶林木森森。背离晨云崮向南走一段,松树苍劲挺拔,枯黄的松针铺满地面。稍开阔处南望,山脊横陈,树木葱葱。再向前脚下无路,于是返回去晨云崮。
小径在灌木丛中,攀爬到晨云崮南端裂缝,又下到裂缝中。裂缝中有一棵树,正好可作为凭借。裂缝向东倾斜而下,身处其中抬眼观望,天如一线。一藤萝扎根裂缝内,长长的枝干攀爬到崮顶,向阳而生。
崮顶没有路,但槐树之下可以任意穿行,东西最宽处百米有余,南北长不到二百米。散落的石头上都是枯萎的秧子,要是夏天大概能遮没地面。红色的白英果实,挂在槐树上特别显眼。高大的槐树和周边的灌木丛挡住了视线,不到崮边根本看不到远处。绕来绕去,确定朝向暸阳崮方向的东面山脊,终于找到下崮的地方。
山脊北侧松林,南侧槐林,人行树下不见其他。好不容易爬上旁边一块大石头,才能看得见树顶之上的晨云崮。大石头处南折,下到环山路,奔原路返回。两步路轨迹显示,徒步2.6公里,用时2小时53分,平均步幅0.38米,走得够慢的了。
回程走奶头崮跟前,又走下东门村关帝阁。关帝阁和相连观音庙已重修,但关帝阁的拱券还是古老的。三块古碑被嵌入围墙,都是重修观音庙,由西向东分别是康熙九年、康熙四十六年、乾隆三十九年。关帝阁据说是当时村里两姓人家为了和睦而建,拱券内外有匾额,匾额形制相同,外面的残缺,里面的完好。匾额文字,正中是浅浮雕“关帝阁”,右侧阴刻“大清乾隆八年”,左侧阴刻“岁次癸亥创立”。由此看,是先有观音庙,后有关帝阁。
关帝阁东不远,有所谓绣花楼,就是一座石屋,只剩石墙和窗棂。据传这里曾是明朝陈姓太守的庄园,后转手蒙阴县令,绣花楼就是庄园的遗存。不过看形制,尤其是石窗棂,做绣花楼似乎太过冰凉。墙内一棵棘子树,有三四搾粗了,第一次见这么粗的。就算庄园清代废弃,到现在也不过二三百年,这大概就是棘子树的年龄。
回到家,辨认辨认关帝阁的碑文,窥得一些历史的过往,眼看夕日欲颓,一天就要过去了。普普通通的人,生活也是普普通通,工作挣钱养家糊口之外,也得学会自找些可乐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