拦门墙

标签:
诸葛拦门墙下胡同峪村山寨 |
分类: 闲来杂游 |
拦门墙,是山不是墙。





山不高,也不大,从北面风山延伸而来,不过三四里,比风山矮得多。山西侧是下胡同峪村,已经搬迁至诸葛镇驻地。
路遇两个放羊人,都说山之得名缘于山上围墙。问逸闻趣事,只说现今小庙处,战乱年代有人被冷枪打死。北侧山根,立有县级文物保护牌,名曰“下胡同峪山寨”,介绍了山寨年代和规模。此地西去五六里,有刘家大崮山寨,寨上记事碑详述了来历,推断拦门墙山寨应该成于清咸同年间。
风山东南而上,既可居高临下一览拦门墙概貌,又能体验徒步穿越之成就感。一路灌木丛丛,辗转闪避,小心攀登,及极顶四顾,顿生豪迈。纵观拦门墙,自成一脊,延至红山顶入跋山水库,有游龙之势。山上柏树葱葱,山寨遗迹掩映其间,自远处已不可见。风山与拦门墙夹峙成沟,沟内多桃树,今人立石道旁,称之碧桃湾。桃熟时节,来此登山采摘,倒也有些意趣。
拦门墙与风山之间,山势落差较大,有乡村公路穿过。山寨位于拦门墙山顶,范围不大,建筑比较简陋。围墙略呈长方形,一周三四百米。绕围墙一周,没发现明显山门,北侧和西侧围墙坍塌殆尽,东侧和南侧尚有墙体。与围墙相连四五处,可辨或圆或方碉楼遗存。西侧围墙附近,有数十处房屋基址,都是比较小的方形。从房屋的位置看,都在山西侧,似乎和下胡同峪村相关。人们上山躲灾避难,也能看得见家园。
下胡同峪山寨虽然简陋,但要修筑起来也并不容易,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但当山寨落成,大家可以据此躲避外患,估计心里会觉得有着落。遥想当年全村男女老幼修筑山寨之情形,再看脚下斑驳凌乱的碎石,不禁心生慨叹。
拦门墙,也是一座有故事的山,只不过淹没在了尘埃,不广为人知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