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收集微信开心语 73

(2016-03-17 18:32:13)
标签:

杂谈

今天另一个鱼塘又开张了,因昨天开张鱼塘的秘密被人识破,这个鱼塘钓鱼改变策略:免费,但钓上的鱼要15一斤买走就可以了。许多人高兴的去了,奇怪,不管会不会钓鱼的,都能一天钓几十条鱼。大家都很高兴!觉得自己是钓鱼大师……后来钓鱼场看门大爷说老板的鱼是批发市场3块钱一斤买来的。派了他儿子潜在水下一条一条的挂在他们的鱼钩上,这个方法叫做【供给侧改革】。
-----------------------------------------------------------------------
年轻人眼癌增三成! 晚上熄灯后千万不要看手机!习惯睡觉前,手机滑一下,就会滑出大问题,最近有越来越多30到40岁患者上门求诊,因为在就寝关灯后,还使用智能型手机。 医院眼科主任李丽教授介绍:手机强光直射眼睛30分钟以上,造成眼睛黄斑部病变,导致视力急速恶化,特别不可逆的黄斑部病变。 一旦得了黄斑病,就等于眼睛癌症,只有等着失明,因为现代医学无法治疗,更谈不上治愈。 关灯后看手机屏幕在黑暗中特别明亮,近距离观看,高能量直射眼睛,直接伤害眼睛的黄斑部。 李丽教授表示,黄斑部病变多半是老年人出现的症状,但最近患者却有年轻化趋势。 其中30到40岁患者增加3成,大多都是智能型手机重度用户。 然而熄灯后,不管是看手机,还是滑平板,不只黄斑部病变,初期会引发干眼症,严重则让白内障提早报到,甚至让视力丧失,变成失明。 病变初期,得接受雷射或注射类固醇,才有机会治愈。 眼科李丽教授建议,除了多补充叶黄素,最重要的是戒除使用手机的不良习惯。 因为睡前忍不住滑一下,造成的恐怕是一辈子的伤害。 朋友们:为了自己和家人以后切记关灯后不看手机。 紧急通知有手机的人 ,黑暗中看手机,易失明! .. .. .. .. 文章来源:李丽眼科教授
----------------------------------------------------------------------------
忍一忍,春暖花开:让一让,柳暗花明。生活中好多的人,不一定针锋相对;人生中的好多事,不一定据理力争。忍,是一种胸怀;让,是一种心怀。把将要发作的火压下,将要爆发的情平静,需要的是忍,讲究的是让。有些话,慢慢地都会理解;有些事,渐渐地都会明白。不急不躁,有忍有让,生活才美。
----------------------------------------------------------------------------
世上只有低贱的人,没有低贱的工作。人的价值在于他本身,而不在于他从事的工作。无论什么工作,都能把一个人的心态、个性、气质、修养、才能透露无遗。是金子还是石块,都能通过工作体现出来。只要安心工作,展示出让人珍视的价值,自然会受到珍视。
-----------------------------------------------------------------------------
常常听人说:“没文化真可怕!”可“文化”到底是什么呢?----------是学历?是经历?是阅历?
答案:都不是。
今日看到了一个很靠谱的解释,说文化可以用四句话表达:
1.根植于内心的修养;
2.无需提醒的自觉;
3.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
4.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很好的四句话!受益匪浅!分享共勉!
-------------------------------------------------------------------------------
因为有了期望,所以就有了痛苦!当期望达不到预期的时候,痛苦就由然而生。这就是《求》也是《贪》,要能做到不痛苦,就是接受每一个结果,接受结果也会改变下一个结果。
------------------------------------------------------------------------------
【心理成熟的特征】
1、有主见,不埋怨,少是非。
2、欣赏自己,但不追求完美。
3、面带微笑、宽容别人。
4、明白事情并不是非黑则白,还有很多中间状态。
5、不与别人比较。
6、沟通最难但还要多沟通。
7、知道好动机未必好结果。
8、永远有梦想,有梦想就有希望。
9、知道做个好人很难,但仍要做好人。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