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力而为还不够
在美国西雅图的一所著名教堂里,有一位德高望重的牧师戴尔·泰勒。有一天,他向教会学校一个班的学生们讲了下面这个寓言故事:
那年冬天,猎人带着猎狗去打猎,猎人一枪击中了一只兔子的后腿,受伤的兔子拼命的逃生,猎狗在其后穷追不舍;可是追了一阵子,兔子跑得越来越远,猎狗知道实在是追不上了,只好悻悻的回到猎人身边。
猎人气急败坏的说:“你真没用,连一只受伤的兔子都追不到!”
猎狗听了很不服气地辩解道:“我已经尽力而为了呀!”
兔子带着枪伤成功的逃生回家了,兄弟们都围过来惊讶的问它:“那只猎狗很凶呀,你又带了伤,是怎么甩掉它的呢?”
兔子说:“它是尽力而为,我是竭尽全力呀!它没追上我,最多挨一顿骂,而我若不竭尽全力的跑,可就没命了呀!”
泰勒牧师讲完故事之后,又向全班郑重其事地承诺,谁要是能背出圣经“马太福音”第五章到第七章的全部内容,他就邀请谁去西雅图的“太空针高塔餐厅”参加免费聚餐。
“马太福音”第五章到第七章的全部内容有几万字,而且不押韵,要背诵其全文无疑有相当大的难度;尽管到“太空针高塔餐厅”参加免费聚餐是许多学生梦寐以求的事情,但是几乎所有的人都浅尝则止,望而却步了。
几天后,班中一个11岁的男孩,胸有成竹地站在泰勒牧师面前,从头到尾的按要求背诵下来;竟然一字不漏,没出一点差错,而且到了最后,简直成了声情并茂的朗诵。
泰勒牧师比别人更清楚,就是在成年的信徒中,能背诵这些篇幅的人也是罕见的,何况是一个孩子。
泰勒牧师在赞叹男孩那惊人记忆力的同时,不禁好奇的问:“你为什么能背下这么长的文字呢?”这个男孩不假思索的回答道:“我竭尽全力。”
16年后,这个男孩成了世界著名软件公司的老板。他就是比尔·盖茨。
每个人都有极大的潜能,正如心理学家所指出的,一般人的潜能只开发了2.8左右,像爱因斯坦那样伟大的大科学家,也只开发了12左右。
一个人如果开发了50的潜能,就可以背诵400本教科书,可以学完十几所大学的课程,还可以掌握二十来种不同国家的语言。这就是说,我们还有90的潜能处于“沉睡状态”。
要想能出类拔萃、创造奇迹,仅仅做到尽力而为还远远不够,必须竭尽全力才行。
所谓的尽力而为是指,我在一定的安全考虑或某种预设前提下从事任务,而竭尽全力是指,我不考虑任何问题,不顾任何后果,誓死达成任务。
例如,有二位警察在追逐强盗时,强盗跑到一高处一跃而下,一位警察害怕受伤或摔死,就站在原地眼睁睁的看着强盗逃离,而另一位警察想也不想直接跟着往下跳,最终捉到了强盗。前者,尽力而为,后者竭尽全力,想当然尔,后者受到嘉奖升迁,这也是最完美的结局。
但若是这位警察在一跃而下时,不小心扭伤了或摔死了呢?再来,我们再用两种角色来思考,一、个人,二、管理者。
在个人的立场上: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人人都想成功,若想在自己的行业里出人头地,尽力而为是无法让你我脱颖而出,只有竭尽全力者,才能有比别人更多的机会站在终点享受那成功的果实。
在管理者的立场则是:
您凭什么要底下的员工为您竭尽全力的付出,就凭你付出了22K,还是一套精妙的管理则学?
文章中的兔子,之所以会竭尽全力,是因为若成功,它可以保住它宝贵的生命。文章中的猎狗,之所以会尽力而为,在于,追到了也不过是饱餐一顿或一句夸奖,但若在竭尽全力的追逐中有所受伤或死亡,那么,它的工作将可能由下一只猎狗取代,若运气再差一点,还可能成为当晚餐桌上的菜肴。那么试问,您将自己的立场转变为兔子及猎狗,您会做出何种选择?
要让员工竭尽全力的付出,那么,您是否有足够的诱因使他们为您卖命。而结论嘛:
竭尽全力虽然能让您我更接近成功,但相对的其风险也跟随其后,它犹如两面刃,一不小心将伤及自己,就像一些科技新贵,竭尽全力的付出,虽然获得让人称羡的百万年薪或百万红利,但……电视上我们也不乏看到过劳死的新闻。
而,我们该选择竭尽全力的人生,还是尽力而为的人生,就在于您我在生活质量与欲望强弱的选择上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