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北的桂河以它黄昏美景、竹筏漂流屋,更以遗留的二战著名遗迹——桂河铁桥吸引着各国游客,而矗立在桥头,纪念中国远征军为打通滇缅公路和中印公路两次远征对日作战牺牲的近十万将士的纪念碑和在建的孤军墓更是中国游客值得去拜祭的地方。

1942年日军为称霸南亚,将20多万东南亚国家的平民和6万多盟军的战俘强行拉到泰缅边境充当劳工,修建了长415多公里,被称为死亡铁路的泰缅铁路和这座桂河大桥。

当时,这里渺无人烟,都是丛林,加上气候炎热,瘴气笼罩,虐疾流行,在日军刺刀、皮鞭逼迫和血腥镇压下,建桥的16,000名战俘和10多万平民在饥饿、病痛和超负荷劳役中死亡。

南亚战场的重点在缅甸,但为了摧毁日军的后援枢纽,盟军袭击桂河大桥的战斗没有一天停止过,中国远征军配合英美盟军,历经三年艰苦战斗,至1945年8月,远征军九十三师代表同盟军,在隆迫那邦接受日军投降,为二次大战的南亚战史画上了句号。

桂河大桥现在已成为旅游景点,每年十二月,举办声光表演、飞机轰炸、枪炮射击,重演修建该桥时的战斗场面,以纪念这段历史。



修建这条铁路时,每公里死亡四百九十多人,许多国家都由政府出资,在北碧府桂河桥附近建坟墓,纪念修这条铁路死亡的军人,这里有英军墓、美军墓、日军墓。

在这个墓地安葬的有6,982人


但是这里还没有中国军人和平民的墓地,到铁路修好时,修路的二万八千中国人活着的只有一百八十多人。


当世界各国欢庆二战胜利,纷纷在桂河大桥地区修建陵园、纪念碑时,中国内战战火正浓,后来国军退守台湾,在泰缅与日军作战的中国远征军在历史长河中消失了,没有人为他们建墓竖碑,十万阵亡将士的英名,连同他们的丰功伟绩化为长空烟云!

2005年,远征军的后人梁山桥在一些远征军后人和其它人集资及捐助下,在桂河边竖起了中国远征军的纪念碑。

中国远征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为支持英军在缅甸对抗日本、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而建立的出国作战部队,中缅印大战历时3年零3月,中国投入兵力总计40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抗日战争史上极为悲壮的一页。

梁山桥原是一个铁路职工,当年来北碧是一个壮年,没有任何家产,没地方住,就在立碑处搭竹棚,梁山桥没有任何收入,只靠国内儿女接济,生活备受艰辛,为了宣传远征军的功绩,他决心在有生之年再建造一个好一点的碑和墓。



纪念碑上的文字




为建远征军墓,梁山桥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没有工人,六十多岁的他,一袋袋水泥,一条条钢筋地扛,他把满腔悲愤和仇恨凝聚到墓园上,立志要在有生之年让十万冤魂得到安息。


墓园长约70米,宽约50米,新墓造型为一个头戴钢盔的远征军士兵的头像。

2008年底建造中的孤军墓

中国赴泰旅游者的留言

一列火车开来,车厢不多,似乎是旅游专车。

一些中国游客不了解中国远征军的这段历史,导游也不介绍,人们匆匆从桥的一头走到另一头,就返回去了,到远征军纪念碑的人不多,看孤军墓的更是寥寥无几。

到泰国旅游来桂河,既是为了桥,为了河,为了了解二战的历史,不要忘了还应该为了中国远征军,祭拜他们的英灵,这段历史永远难忘!

一座佛祖雕像和其它建筑正在桂河大桥旁边兴建。

桂河上搭建的接待游客的棚屋

停靠竹筏漂流屋的码头,一个个漂流屋已陆续载客离去。


竹筏漂流屋很大,至少可以容纳25至30人,上面有餐饮、卡拉OK、宽敞的舞池,漂流屋由一艘小艇拖着前进,去欣赏著名的黄昏美景。

拖拽着漂流屋的小艇迎着落日前行

站在屋边,轻扶栅栏,放眼望去,茂密的原始森林、起伏的山峦和桂河水连成一片,轻轻从屋边驶过。

桂河水在夕阳的照射下波光粼粼


竹筏上提供一顿晚餐

随着漂流屋缓缓前行,河面上飘逸起甜美的歌声,游客和泰国的华人导游在卡拉0K歌声中翩翩起舞。




夕阳慢慢西下,天空虽没有期待的红彤彤的云霞,但那种宁静、那种优美、那种色彩,还是迷人极了!



蓝天上飞过一群鸿雁,给桂河的风光增添了无比的安宁与和谐气氛。





两岸精美的建筑像点缀在山水间的明珠




太阳落山了,夜幕渐渐降临,漂流屋上点亮起五光十色的彩灯,旋转着、闪烁着,人们尽情地唱呀、跳呀……河面上弥漫着甜美的歌声。

桂河游当中,上岸来到一个寺庙,去观看旅游行程中介绍的“尼姑浮水”。


广为宣传的表演看了让人恍然大悟,水深虽有2米多,但任何一个如此体型肥胖的人浮起来应该没有任何问题,有人可以躺在水面悠闲地看书,比起浮水的尼姑,水平也不会差。


到泰北欣赏了美丽桂河的风光,更了解了桂河大桥和中国远征军的那段历史,希望朋友们去泰国旅游,别忘了去看看远征军的烈士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