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阿姆斯特丹——打了三个叉叉的城市

(2012-08-21 17:52:47)

阿姆斯特丹——打了三个叉叉的城市

阿姆斯特丹——打了三个叉叉的城市
   每一个古老的城市,都有着自己独特叙述故事的方式,有的用建筑地标当开场白;有的用美食号召编纂成录。大多数的欧洲老城,则习惯用徽记来代表该城,用标志阅读城市,为其加注。一个标志,竟可以延伸成整座城市的图像语言,这般图腾,必定充满许多典故和意义。就像荷兰的阿姆斯特丹一样,一座打了三个叉叉的城市。
阿姆斯特丹——打了三个叉叉的城市
      〤〤〤是阿姆斯特丹的“市标”。为什么是三个“〤〤〤”呢?这要从阿姆斯特丹本身城市的特殊地理位置,和欧洲历史发展的背景说起。
阿姆斯特丹——打了三个叉叉的城市
      水乡泽土低地之国第一个叉叉代表“水”。阿姆斯特丹建城于公元12世纪,当时这里还是一片低地沼泽,连所谓的“海埔新生地”都称不上,人们为了与海争地,搭造风车抽水、建立海堤防水。居民最担心的事情,就是好不容易开垦出来的土地,一不小心又被大水淹没。因此,在“水”上打个大叉叉,不要“水”来搞破坏,成了第一个符号的由来。
阿姆斯特丹——打了三个叉叉的城市
      水啊水啊别搞破坏三个叉叉在某种意义上,有点像是道教的灵符作用。到处立着“叉叉”驱难避灾,也算是“叉叉”法力无边!原来,在荷兰也有古老的民间习俗,也有为人不知的可爱。

      第二个叉叉代表“火”。火灾一直是传统木造城镇的梦魇,不论是东西方世界,祝融总是威胁着居民的身家财产,阿姆斯特丹也不例外。木造建筑起火时,动辄一举成灾、牵连无数,阿姆斯特丹在发生几场严重大火后,木造房舍几乎烧光殆尽,十六世纪后,市政府甚至还规定部分区域不准使用木材盖屋,这些转变,反而形成该地特殊的建筑风格。
阿姆斯特丹——打了三个叉叉的城市
      市区建筑的建料以石材砖材为主当石材砖块砌盖的屋舍完成后,阿姆斯特丹人嫌砖屋不漂亮,习惯再用石材搭建一个“山形墙”,贴在房屋的正面,当作门面,美化外观。由于这样的房屋,从头到尾都由砖石建成,屋舍自然不怕起火,也就不再担心祝融肆虐。
阿姆斯特丹——打了三个叉叉的城市
      五花八门的山形墙山形墙”(gable)是阿姆司特丹最可爱的市容之一,各种五花八门的样式,装饰着城市阿姆斯特丹,有的是阶梯型、有的是华丽巴洛克、还有状如钟型的门面,活泼可爱,座座像是糖果屋。

富丽堂皇的山形墙
阿姆斯特丹——打了三个叉叉的城市
建于1886年的山形墙建于1897年的山形墙
阿姆斯特丹——打了三个叉叉的城市阿姆斯特丹——打了三个叉叉的城市
阶梯式的山形墙

阿姆斯特丹——打了三个叉叉的城市

      另外,每一间山形墙的上方,都会有一个像起重机的挂勾,伸立在每一间墙上,各位可猜到这是什么用途了吗?答案是楼上楼下搬运货物的吊机。因为这儿的房子都是老式石砖建筑,没有电梯也就罢了,楼梯间还特窄陡小,随便去"IKEA"买张椅子,可能都塞不进楼梯了!因此,家具家电都是吊钢索走外面;楼梯,只留给人和宠物。

阿姆斯特丹——打了三个叉叉的城市
几乎每一家房屋都有这个标准配备
阿姆斯特丹——打了三个叉叉的城市
      第三个叉叉代表“黑死病”。被阿姆司特丹人打上叉叉的拒绝往来户,还有最后一个,就是可怕的“黑死病”。黑死病让当时的阿姆司特丹几乎“灭城”,世纪灾难在城里造成不小的打击,因为排水不良的低地,让带菌的老鼠,散播病菌更加肆意,黑死病的蔓延,使阿姆司特丹进入最黯淡的黑暗期,这个叉叉,让他们没齿难忘。
阿姆斯特丹——打了三个叉叉的城市
      在阿姆斯特丹处处可见“〤〤〤”三个叉叉,原本是三个诅咒阿姆斯特丹的克星,在摇身一变成为城市的徽记后,竟成了保卫阿姆司特丹的守护者,凝聚着前者后人的向心力,代表了这个城市的精神,承先启后、从古到今。

阿姆斯特丹——打了三个叉叉的城市

阿姆斯特丹的“市旗”,这是城市的幸运符。
阿姆斯特丹——打了三个叉叉的城市
      战胜水火病害的阿姆斯特丹有着环境干净的水上船屋走在三个叉叉的地盘上,看见这群住在阿姆斯特丹的人们,在阳光下是这么地生气蓬勃,充满朝气,整座城市令人感觉舒适自由,治安也比邻近的巴黎好得多。因为绝大多数居民骑乘自行车代步,市区空气意外的少烟少尘;街道上不论是店面还是住家,外观都布置的精美用心,让人一眼望去,心旷神怡。运河水质也清澈干净,比水而居的“船屋公寓”沿岸停靠,走近也不会像一些国家的水上人家一样臭气冲天。
阿姆斯特丹——打了三个叉叉的城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西非加纳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