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农历十二月十五。小时候每逢农历初一、十五,都会随着外婆去寺庙烧香拜佛。上海有静安寺、玉佛寺、龙华寺等;杭州有灵隐寺、岳王庙、财神庙等。文革期间那些寺庙被封的封,砸的砸,我与外婆只能外围行动。老太太远距离念念有词,我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望风、站岗、放哨。
然而,见了那么多的寺、庙、观,只晓得佛大精深,佛海无边,根本就不知道这三字的意思。认为它们与其占地面积大小有关。
最近翻了几本书,才明知在古代,庙、寺、观三个字的意思有很大的区别。
庙,本是奉祀祖先的处所,即祖庙。迷信的人供神的地方也称庙,如龙王庙、土地庙。到了封建时代,所谓有才德的人也可立庙奉祀,如关帝庙、岳王庙。
寺,原意是官署,《汉书》注:“凡府廷所在,皆谓之寺。”如汉代御史大夫寺。寺也指中央机构,如太常寺、大理寺。西汉末年,佛教传入我国,此后,寺又指寺院,即僧徒居住的地方。如碧云寺。寺中奉祀释迦牟尼和菩萨等。
观,本来指台关,即宫廷大门外两旁华丽高大的建筑,与“阙”意同。后来也指道观,即道士们居住的地方,如白云观。观属道教,奉祀“仙”。
不学不知道,文史真奥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