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趣幽默歇后语(二)
(2017-03-12 09:30:28)
标签:
杂谈 |
风趣幽默歇后语(二)
中国国土辽阔,南北方方言差异很大,所以就出现了以方言为特征的不同歇后语。而且同样的前缀语,歇后语却不尽相同。例如:陌生人吊孝——死人肚里明白/死人肚里得知(加粗体为吴语地区的歇后语,以后不再加注);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粗中有细;隔年的蚊子——老吃客/老口(老口的意思是此人城府很深,不会轻易上当);歇后语意思相近但前缀语却不同,例如:怀揣25只兔子——百爪挠心/15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意思都是遇到意外而出现的惴惴不安的心情;当然也有表达意思相似,但语句表达不尽相同的,例如:两姐妹上金銮殿——二b到朝,雌狗爬到灶头上——狗b到朝,都是形容人为人处世抠抠索索、含含糊糊、苟苟且且的样子。狗掀门帘——全仗一张嘴,夜壶里笃鸭——凸(独)出一张嘴,顶石球做戏——吃力不讨好,大伯子背兄弟媳妇过河——费力不讨好。这句好理解就不解释了。当然还有随着历史进程的发展改变了前缀语的,如:四金刚腾云——悬空八只脚,飞机上吊大闸蟹——悬空八只脚。
歇后语有些是后于对前沿的诠释,如:做梦娶媳妇——尽想那好事,但大都是后语是前言的衍生义,如:瞎子吃馄饨——心里有数,烧香看和尚——一事两便当,一面打墙——两面光,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电线竿子插鸡毛——好大的胆子(掸子),芝麻开花——节节高,老虎屁股——摸不得大象屁股——推不动,猴子屁股——坐不住,母牛下山——牛b朝天,母牛靠在火墙边——牛b哄哄,小母牛掉在酒缸里——醉(最)牛b,扛起了牛尾巴——猛吹,老鼠钻进书堆里——咬文嚼字,孔夫子搬家——尽书(输),刘备摔子——笼络人心,猪鼻子插葱——装象,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竹篮打水——一场空,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
前面本人已经说过有些谜语,可能就来源于歇后语,略举几例:年年丰收——常熟,双喜临门——重庆,屁股上挂盒子枪——保定(腚),老太太上不去炕——锦州(紧掫),扛枪的男人——武汉,如属误导敬请谅解。
歇后语究竟起源于哪个时代,本人不是专家学者,实在无从考证,但中国有一句话叫做:不知有汉——何论魏晋,这句话就有点像歇后语的味道了,语出: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意思是:不知道有汉朝,三国魏及晋朝就更不知道了。形容因长期脱离现实,对社会状况特别是新鲜事物一无所知。也形容知识贫乏,学问浅薄。所以容本人妄测,应该在晋朝前就初步成型了。如有更早的历史记载,在此请各位方家不吝赐教。
在本文写结后,我妻对“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一句,为南方歇后语提出异议,认为北方也有小葱,这句话应属全国通用。由于本人阅历有限,所以在此补上一句请教各位方家,以便订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