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话的碰撞
(一)
军阀混战时期,社会动荡,老百姓每天都生活在惊恐不安日子里,不知什么时候一句话就丢了性命。那时苏州观前街东脚门有一爿水果店,那店内的伙计就是因为语言不通而丢了性命。事情是这样的:时至金秋,一个伤兵来到这家水果店买橘子,一边在那里挑选,一边问那伙计橘子有没有核(HU)。那时候南方人的普通话都是不标准的,操的多为苏州官话,你说你不答腔也就罢了。可他偏偏又怕怠慢了顾客,挨老板的训斥。所以他赶忙答道:“没有核的,没有核的”。这苏州话“核”和“活”是一个发音,你想在兵荒马乱的年头,当兵的性命,何等看重。那伤兵一听没有活,顿时火冒三丈,心想你咒我死,我先让你死,二话不说,抬手就是一枪,于是在那冥界又多了一个冤魂。
苏州话和无锡话同为吴语系,平时交流无须借助普通话。但有些发音还是会引起一些误会。
说有一个苏州人到无锡去玩,落脚在一家客栈。当年的旅馆没有象现在那样的设施,客人所有的需要都是由店小二来伺候的。而店小二一般都是当地人,误会就是从第二天早晨店小二给客人端来洗脸水的那一刻开始的。我把当时的对话记录于下。
小二端水进来说:“先生,你起来后就洗吧。”这无锡人的“洗”字和苏州人的“死”字是同一个音,这客人想怎么一大早就叫人家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