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化与战略

(2011-11-06 09:44:01)
标签:

杂谈

文化与战略

文化是什么?文化就是价值文本,而我们通常所说的所谓文化,比如所建筑、风俗等,其实是文明,文化的内涵比文明小得多。其实,从明朝以后,我们的文化已经失去了,因为中国固有的价值体系已经崩溃了,留下的只是物质系统和习俗。

文化和战略不可分割,因为价值体系中,宗教、哲学和战略最顶层的,战略思维是价值体系的一部分。

战略是什么?理论专著中有数不清的让人难以理解的阐释,但其实战略很简单,战略就是长远目标和行动,而从宏观的角度看战略的行动并不是具体的行动,而是行动方略,所以战略就是目标与行动方略,就这么简单。

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战略,其变量大致有6

战略视角、价值理念、思维模式、工具、行为模式、话语模式。

战略视角是一个文明境界的标志,落后的文明总是沉迷于内省,而忘乎战略真正的博弈对象是对手。

价值理念是文化中最深厚持久的东西,对战略思维的影响根深蒂固,一个以道德作为价值标准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道德虚幻而被动,它受其他因素制约不具有主导性,道德出问题时原因往往不道德本身,而是其他因素出了问题。价值必须与利益挂钩,利益是价值的最大驱动,但不能以利益作为价值,功利主义挂帅的民族从来没有强盛过。

思维模式受到价值和习俗的影响,是历史经验的一种折射,理性、量化、精细、客观的思维模式,是要以科学为牵引的,没有科学思维必然会形而上,甚至走入歧途。

工具是一个文明水平的唯一标识,文明的进步就是工具的进步,而对待工具的态度,恰恰是一个文明思维方式的集中体现。一个注重理念而忽视工具的民族,是蒙昧的民族,我们有些人恰恰沉迷于理念层面的格物,而对工具的力量往往视而不见。

行为模式是战略的真正体现,所有其他5个变量都要通过行动体现出来。行为模式受价值理念和思维模式限制,同时行为模式反过来又会影响思维模式,行为模式不改变,思维模式的改变也是不牢固的,中国五四以后的思想运动,到现在硕果仅存,其原因就是行为模式的惯性最终影响了思维模式。一个文明的进步,一个战略的运行,如果不能落实到行为层面,是没有意义的。

话语模式,是战略博弈的重要手段,话语是用行动来支撑的,没有行动支撑的话语还不如不说,因为你的话语如果没有行动的力量,将失去意义,对于对手而言,一个言而无信的国家和民族,不是道德出了问题,而是力量出了问题,这样的民族所发出的任何言论,是没有人认真倾听的。

以上是从非物化的体系而言的,相对于物化的体系,战略或者文明的建立无外乎需要三个层面的东西来支撑,资源、机制、模式。一个好的体系,在执行其理念的过程中,总是注重资源构建、机制构建和模式构建,三者缺一不可。而一个差的体系,总是沉迷于如何构建的争论,却没有具有规划和谋略的构建,不是资源不足,就是机制混乱,而不注重机制的构建是所有落后体系的共同特征,最终所有的变革只停留在思维层面,而模式层面的行为方式却没有任何变化。

揭示真相的意愿和能力,是一个文明或者文化水平的标志。同样的话还有很多:注重机制构建的意愿和能力是……,价值与利益相关联的水平是……,行为模式的水平是……,创造工具与使用工具的意愿和能力是……。观念和理念不是文明和文化的关键所在,而道德不具有文明和文化的支配性,它是被支配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或者战略最核心的东西是眼光与视角,但眼光与视角的成长需要工具来支撑。

结论是文明的核心是工具,它将影响一个民族的价值体系,战略乃至哲学。而对于工具的态度,是受到宗教与文明经验影响的。因此,改变优化一个文明难度巨大,民族和国家的进步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