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陕甘(三)
崆峒山
在空气清新的地方,只要经过一夜很好的休息,人总会起得很早。没有比崆峒山脚下更好的空气了。吃过广成宾馆三流的免费早餐,我和妻子便兴冲冲地开车向崆峒山而去。经过前一天的雨,一碧如洗的天空有一种沁人心脾的穿透力,清新的空气只往你的肺里钻。路上车辆和行人很少,去崆峒山南门的路因为正在维护只开了半边的路面。来到岔路口,左边是上山的缆车,而右边的路则跨越崆峒水库的大坝,把我们引向南山口。

崆峒水库大坝
因为迷恋彬县大佛,而与崆峒邂逅在秋天的早晨,这也是一种机缘。作为著名的道教名山,如今的崆峒可谓声名显赫。一系列的头衔冠之于崆峒名下:中国十大道教名山、中国最美十大宗教名山、国家5A风景区、中国地质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尤其是5A级风景区全国只有66处,崆峒山是甘肃的两处5A景区之一,另一处是大名鼎鼎的嘉峪关。而著名的敦煌作为需要保护的文化遗存,并不鼓励大量游客的到来,因此没有列入旅游景区之列。崆峒山还是中国5大武林门派崆峒派的发源地,(其他四处为:峨眉派,少林派,武当派、昆仑派)可以说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得崆峒山成为甘肃着力打造的旅游景区。

5A景区之一
车行驶到售票区就不能再往里走了,从停车场的车子看我们是来的比较早的。景区为游客提供的电瓶车,而我和妻子选择了步行。修缮完好的盘山公路绕着水库平缓地盘桓而上,大约经过20分钟的步行来到了真正的山门。

崆峒水库
仰头望去崆峒山的山峰近在眼前,植被茂盛的山体秀丽而巍峨,山峰的最高处像麦积山峰一样是石头山体,茂盛的数目从石缝中倔强地生长出来,把整个山峰点缀得与周边的山脉截然不同。

崆峒山门
我们沿着石梯向上爬着,遮天蔽日的树林让人感觉是在南方的山林中攀登,因为是初秋,我们没能看见崆峒山最令人惊艳的红叶,不过如春天般碧绿的山林还是让我们感受到了崆峒之美。

崆峒远眺
崆峒山最大的特点就是庙宇、道观众多,半山腰的道观香火冷落,道观门前一座巨大的石碑,从文字看此碑立于大元至正十六年,是当年重修问道宫时立下的,问道宫是唐代所建,经过历代的修缮能够保留至今可见崆峒山的宗教低位。从碑体和碑文看当年的仪式颇为隆重,但如今道观显得相当冷清,道观边上是两件小屋,一个道士住在这里,门前堆着的煤块显然是新拉上来的,或许就是今冬道士过冬的取暖燃料了。

重修问道碑
经过一个小时的攀登,我们来到了一片寺庙集中的开阔区域,这里便是崆峒佛家寺庙区,登山的缆车和旅游车都在这里汇集,作为旅游景区这里有大量的旅游建筑,而著名的佛教建筑有舒花寺、法轮寺、莲花寺、栖云寺、凌云塔。

山水的停车广场
在法轮寺和大雄宝殿除了僧人我们还看到许多参与旅游服务的工作人员,据僧人介绍寺院的住持空灵法师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高僧,他为佛寺的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从寺院的建筑和庙宇中的精美工艺,可以看出建筑寺庙花了很大的功夫,而寺内的佛像也精美绝伦,难怪这里香火如此茂盛呢。

大雄宝殿
据说这里的佛寺大都是唐代贞观年间建筑,而主持建造这些寺庙的是仁智禅师。特别引起我兴趣的是空灵塔,这座唐代建筑如今保存得非常完好,尽管塔身不是很高,却是典型的唐代的建筑风格。

法轮寺


空凌塔
妻子被这里的旅游服务吸引,买了许多山里的坚果,而我则看上了一对胡桃,因为在北京琉璃厂问过胡桃的价格,所以爽快地买下了。妻子已经游得很开心了,不愿意在继续攀登,便在长长的木条凳坐下说什么也不走了。边上的一对老人看着妻子慵懒的样子笑了,那位大爷说来到崆峒不游皇城等于没来,皇城就是崆峒山顶的道观建筑群。

皇城远眺

通天桥上遇仙女
老人的介绍正合我意,妻子无奈地和我一起穿过了通天桥,看似高高在上的皇城一会就在我们眼前了。皇城的建筑显然没有佛寺的规模大,修缮的工艺也略逊一筹,但风格独特颇为可观,登上皇城有一种小天下的感觉,俯瞰脚下的山峦一座座的佛道建筑和秀丽的景色融为一体,崆峒山的确名不虚传。

皇城入口处的崆峒山牌

道观墙上的雕塑
因为克拉克的《穿越陕甘》,我和妻子才有了此番彬县-崆峒自驾游。然而,此刻当我站在崆峒山顶却又一番别样的思绪。作为曾经在甘肃游历过多次的我,对于这片土地我有一种别样的感情。


道观内的泥塑
甘肃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众多的古迹、秀丽的景色还有西部特有的风貌,使这里有一种不同于内地风格的特殊的美。我曾经计划过沿着平凉、兰州、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完成一次西部游。

崆峒俯瞰
尤其是在秋天的十月,这里的景色尤为动人。这样的计划或许很难有机会完整的实现,但哪怕是到甘肃的一个景点你也会有不虚此行的感觉。我们无需把克拉克的穿行看得多么了不起,西方人对于中国的探险永远只能是一种猎奇,真正能够读懂并用文字记录下西部之美的还是我们中国人自己。朋友如果通过我的文字你也感受到了西部之美,那么有机会你也做一次穿越陕甘的旅行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