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飞行风险的报告

(2010-04-21 11:00:42)
标签:

杂谈

关于飞行风险的报告

 

    飞行的风险无处不在,据统计,如果飞行员都飞到48岁,大约每18名飞行员中就有一名飞行员会因为遇险而牺牲。以我的战友为例,和我同龄并且在一起工作过的飞行员中,已经有7名同志牺牲了,而曾经跳伞过的就超过了20名。飞行的风险主要是因为这项职业本身就是极为复杂的,从工程学的角度分析,越复杂的工作出现差错和意外的概率就越高,而飞行是在空中高速环境下工作的,任何的差错和意外都有可能导致事故。

关于飞行风险的报告

    一、关于发动机故障

    发动机是飞机唯一的动力来源,在航空发展的早期,动力对于飞行的安全并不是关键因素,因为,那时的飞机速度小高度低,即使发动机故障,迫降的成功概率极高,所以早期的飞机是不带伞的。但是,对于喷气时代的金属飞机而言,没有了发动机的动力,是不可想象的,除了少数的例外,发动机停车后坠机几乎是必然的结果。李剑英的故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李剑英,汉族,河南郑州人,1964年5月,1982年入伍。2006年11月14日,空6师组织昼间飞行,即将着陆时意外发生了。

    11时17分,李剑英驾驶歼七飞机双机空中游猎飞行时;

    12时04分01秒,高度194米,距离机场2900米,突然遇到鸽子群。

    12时04分07秒发动机停车,此时离地127米。

    09秒李剑英报告我调整跳伞,

    15秒离地63米,李剑英报告:“看迫降能行的话,我把起落架收起来”

    18秒,高度39米,最后一次选择跳伞的机会,李剑英报告:“我把起落架收起来了,迫降!”

    23秒,飞机在距离跑道600米处接地,接地速度仅为211千米/小时39米后遇到了3.5米的水渠,

    25秒飞机撞在水渠上爆炸解体。飞机燃烧达2个小时。我们的英雄李剑英把自己的生命融入了烈火和蓝天。

    从报告跳伞到飞行员牺牲,仅仅16秒钟。

关于飞行风险的报告

    类似的事故还有花艳名苏-27事故等。飞行训练中的发动机事故已经难以计数,试飞中的类似故障更是不胜枚举。

    在歼-8C试飞中,试飞员邹建国曾经遇到17次空中停车,李中华也遇到过2次空中停车,一次还是双发停车,李中华因此荣立了二等功。

    歼-10飞机曾多次遇到空中停车,2009年3月7日,李峰驾驶停车的歼十飞机成功迫降,创造了现代飞行奇迹,2009年9月,孟凡升遇到歼十飞机停车险情,为了挽救老百姓的生命,他多次调整飞机姿态,坚持50余秒钟才跳伞。如今,李峰和孟凡升依然飞翔在蓝天上,继续谱写他们的精彩人生。    空中停车也造就了中国的飞行英雄,李剑英、梁万俊、李峰、孟繁升等,都是因为在飞行中遇到停车的险情而成为英雄的。

    二、关于大迎角飞行

    大迎角是飞行中的一个敏感区域。在航空技术发展的早期,由于大迎角飞行导致的飞机失速、尾旋事故,是所有事故中所占概率最大的。失速、尾旋几乎就是飞行棺材的同义词。由于航空科技的发展,人类基本认识了大迎角飞行的基本原理,以及改出失速螺旋的方法,类似的事故大大降低。

关于飞行风险的报告

    现代喷气战机由于所从事的任务的需要,在机动飞行中要做许多大迎角的机动动作,由此使飞机进入失速尾旋的案例也很多。因为很少有人具有失速尾旋飞行和改出的经验,因此,尽管大多数飞行员了解了失速尾旋的基本原理,真正在遇到失速尾旋,大多数飞行员还是会迎接不暇,即使到了二十一世纪,战机的失速尾旋事故依然层出不穷。

    我国对失速尾旋的研究开始于上世纪60年代以后,葛文镛等著名试飞员通过试飞掌握了改出现代战机尾旋的方法,并把它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这些理论成为中国飞行员入门的必修课。90年代以后,我们国家致力于三角翼飞机的尾旋研究,为此派出了多人到国外学习失速尾旋试飞技术,李中华、卢军和雷强就是90年代我国派到俄罗斯学习尾旋技术的。回国后这些飞行员在国产飞机的尾旋试飞中,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并为我们国家培养了新一代尾旋试飞员。可惜的是卢军在1994年的试飞中,遇到低高度失速险情壮烈牺牲。李中华和雷强在空军新机试飞和失速尾旋试飞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分别荣立了1等功。

    令人遗憾的是,近年来空军的失速尾旋事故依然时有发生,多名飞行员因此在飞行中牺牲。看来,要真正解决失速尾旋的难题,中国空军飞行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关于飞行风险的报告

    三、关于边界课目飞行

    所谓边界课目,是指飞机的飞行高度、速度、迎角、过载接近、达到甚至超过飞机设计极限的高风险试飞课目,这些课目在一般的训练中是绝对禁止的。试飞的独特性在于,越是一般飞行员不能逾越的禁区,试飞员越是要取探索,因为,只有试飞员冒着生命的危险探索了飞机的极限,才能为部队飞行员的安全飞行提供最详尽的资料和信息。从某种意义上讲,试飞员就是空中“趟雷者”。

    国外在边界课目试飞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这些经验的过得往往是以试飞员的生命为代价的。我在俄罗斯曾经去吊唁过苏联试飞员公墓,肃穆而庞大的公墓,埋葬着不可计数的试飞员。据我了解,仅在苏-27的试飞中,为了攻克极限课目试飞难题,有5名飞行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上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中国航空科技的发展,试飞的难度越来越大,在三代战机的试飞中,试飞员几乎闯遍了所有的边界禁区。大迎角、动升限、大表速、极限强度、停车迫降,大量的高风险试飞获得了极为宝贵的试飞数据,这些数据和经验为后来的飞行员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从而保证了部队飞行的安全。

关于飞行风险的报告   

    李中华作为歼-10飞机的首席试飞员,在试飞中承担了大量的高风险课目,他在试飞中创造了最大动升限、最大表速、最大迎角和最大过载等记录,为歼-10飞机的定型立下了汗马功劳。在极限大表速飞行中,李中华冒着零下20度的严寒,在戈壁沙漠上一次次的俯冲,飞机的蒙皮飞裂了,飞行员毫无畏惧,蒙皮修补好后李中华再次等上飞机,终于在2003年11月拿到了歼-10飞机的极限表速,他也因此创造了中国歼击机的飞行速度记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