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家埠的风景
——尊客会馆的聚会
2007年8月23
杨公提远没有苏堤有名,也不似苏堤游客如云。步出空疗行走在杨公提上,不几步就到了盖叫天墓。小路向右一转来到了赵之谦的半隐亭。赵之谦,号悲庵,是如苏东坡一样的才高接天的人物。他的书法篆刻开宗立派,只因晚清世道衰落,艺人声名不被,不为道外之人所知也。半隐亭如秋般寂寥,伫立亭中眺望一汪青碧的湖水,心中泛起怀古之幽情,寂寥的心情也随湖上的烟雨散去,心中隐约泛起一丝快意。

茅家埠幽景
从小在杭州长大,加在一起也有20余年,而杨公提只是路过而已,郭庄的水榭楼台,滋味观的月夜小酌,是关于杨公提的淡淡的记忆。在半隐亭前,看见一导游图,上写着茅家埠景区,这是我第一次听到的,图上说,茅家埠一带的上香古道,是虔诚的古代上香人远涉前往灵隐的必经之路,溯舟金沙港过洪春桥便到了灵隐寺。茅家埠景区范围巨大,在古有风景之外,精致的杭州人将几近荒芜的湖岸不断修缮,近年来已经成为清幽之处,为骚人雅客所好。

郭庄水榭
其实,对杨公提的清幽氛围,古人早有赞誉,当年乾隆爷被此处湖面的碧荷轻风所感动,信笔写下曲院风荷,西子的湖光山色不失拥趸,但真正读懂曲园妙趣的或许不多,如果说柳浪闻莺、三潭印月代表西湖的浓妆的话,那么茅家埠的风光就可以用淡雅来描述了。我在曲院风荷的水杉林里随意拍下了几幅相扑,我不用说,你定会被这里如诗的美景打动的。

杭州的骄傲 潘天寿
茅家埠和中国的艺术和商业颇有渊源,河北出生的盖叫天,在津门和京城打下一片天地,并闻名于海上,来到杭州后被此地的湖光山色吸引,从此在杭州落脚,将他大半的京剧生涯留在沪杭,留下了北谭(谭鑫培)南盖(盖叫天)的英名。信步茅家埠芦苇丛生的小径,来到盖庐,瞻仰了盖叫天的英容,阅览他的事迹,深为他敬事之专、为人之厚感动,他终身遵循“学到老”的古训,终成一代宗师伟业。盖叫天的艺术不仅感动了观众,也润泽了后人,走出盖庐忽闻林间传来高亢的京腔,原来这幽静之处就是杭州票友会的所在。
离盖庐不远,便是杜锦生的故居,杜锦生是享誉世界的杭州织锦的创始人,一介书生投生实业,在动荡的民国时期,靠自己的聪慧和勤奋,创立了一番伟业,然而国运不济,转展上海的杜锦生丝织厂在日本人的战火中毁于一旦,一代伟大实业家悲愤交加,撒手人寰。但杜锦生的实业依然后继有人,而他的事业也为二十世纪命运多桀中国,贡献了一份强国的力量。
近代中国的历史总是沉重的,但民族悲苦的记忆也和历代风流一样,随风而去。如今漫步宜人的美景,还是让我们享受人生吧。
早就有独自湖边品酩的雅兴了,可是湖边清幽的茶馆到处都是,容我选一下吧,哈哈。走过一家茶社,名叫尊客会馆,透过橱窗,看见里面摆设高雅,一位仪容风雅的主人,正在独自饮茶,我乃好色之人,如此精致雅致的地方正是我的所爱。走入茶馆,问明茶费,我选了一个靠窗的沙发坐了下来,须臾,随着茶香和甜美的江南女子的软语,一杯龙井茶端了上来,此刻,我才看见茶桌旁的书架,看来主人确有雅兴,而对面茶桌上正在上网的先生果真是此间茶馆的主人。我倒有认识一下他的心情。惜一时找不到话由,只好走到书架上取下两本书,其中一本西湖故事吸引了我,嘱咐女主人找来纸笔,我边读书,边做笔记,不觉中已近黄昏。忽然天风大作,夏雨袭来,窗外电闪雷鸣,窗内饮茶读书,天风不为我动,我亦不为天风所动,人生的快意不过如此。

尊客会馆
第二天,给建华、春勇二君发去短信:“杨公提边,有尊客会馆、颇雅,乞兄来此一聚,足可乐也!”建华兄迅速回信,春勇兄干脆发来电话:“何处会合,几点?”六时许,朋友到齐,驱车沿龙井路,一会便到了尊客会馆,点几个小菜,泡上一杯茶,杯盏铿锵,幽情畅叙。是夜,尽兴而归。是为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