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文化的符号化

(2008-07-19 11:19:56)
标签:

杂谈

中国文化的符号化

 

 这是一个媒体时代,一个文化能否赢得话语空间,不在于文化本身是否丰富绚烂,而是文化的表现形式能否符合媒体所营造的文化竞争环境。相对于既有的强势文化,我们缺乏的不是文化的内涵,而恰恰是文化的提炼。

在欧洲人看来,美国文化是低俗的,他们甚至采取各种手段阻击美国文化的入侵,以保有本土文化的纯粹性和高贵性;然而,不可否认在世界的其他大陆,尤其是在亚洲,美国文化以其独有的符号化的表现形式,成为他们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元素,为美国赢得了丰厚的战略和商业利益。其实美国文化很简单,他的成功之处是高度职业化的运作和规范化的表现形式,如果用几个词语来描述美国的商业文化,大概不会超过十个词:连锁经营、红蓝白三色、媒体轰炸、英雄主义、科幻,大致就是如此。

 

中国文化的符号化

美国的英雄主义偶像起立意经不起推敲却大行其道

 

中国文化太丰富了,韩美林大师在很多场合用一种近乎呐喊的方式,在告诫着国人不要用西方话语和西方思维,来表达中国人的思想和观念,我们恰恰是被自己的丰富迷惑了。为了迎合商业时代和利益中心的大众文化心理,文化商人极力炒作的本土文化其实并非中国文化的核心,被我们烂熟于胸的东西反而被我们忽视了,倒是剑走偏锋的文化噱头成为当下的热门。从戏说开始反映清宫的文化作品充斥市场,一方面占据了本来就饱和的媒体,另一方面也引导了观众的胃口,使清宫戏成为了热门;战争篇停留在表现粗犷的泛化英雄主义的层面上,把军人、英雄的定义异化了;农村篇以写实主义的手法描写流于表面的低俗和滑稽,赵氏作品由于其江湖修炼的功力,把这种滑稽带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还有官场片、家庭片、学生片等等,无不反映着也许真实但绝非主流的意识,在我们这个奇怪的媒体空间,主流的东西反而成为稀缺,甚至空白。(如果士兵突击也算主流的化)

 

中国文化的符号化

瓦当的虎头纹高度符号化的精品

 

如何才能将中华文化中灿若繁星的主流文化归纳为大众和国际可以接受的符号,我们在这个领域所做的努力几乎为零。过于复杂的精神内容其核心品格是高尚而精美的,但我们必须将其提炼、归纳、整合,如此才能在近乎饱和的媒体空间赢得生存的权利。我觉得先秦的道法、秦汉的雄强、唐宋的华美,以及近代逐渐聚集起来的包容与自强的精神,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核心,以这些精神价值观为核心,用若干个文化符号把中国文化的丰富与精深表现出来,才能真正弘扬民族文化。

 

中国文化的符号化

玉雕龙的艺术高度几乎难以复制

 

从这个意义上讲韩美林大师既是一个艺术大师,也是一个策划大师,开始饱受争议现在赢得广泛赞誉的福娃,是中国文化符号化的一个经典,非深厚功力不可能有如此创造。

 

中国文化的符号化

夔纹反映了华夏文化源头的大气磅礴

 

在中国现今的文化领域,我们做了太多的错误决策,在引进与融合外来文化的时候,我们往往无意识地做着损己利人的工作,有限的媒体空间白白地放弃了,本土文化的表现空间被极度地压缩,在经营外来文化时轰轰烈烈,而在做自己的文章时总是草草收场,这一方面是我们的文化短见所致,更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强势人群有一种天生的买办心理,把集团利益看的比什么都重要,为此可以出卖国家的利益,经济上、文化上都是如此,买办化可以说是近代中国文化疲弱,经济内虚的最主要原因。

其实,弘扬民族主流文化的重要意义不仅仅在于赢得国际空间,更重要的是可以引导国家的主流价值观,当国家的凝聚力真正形成,买办集团的生存就没有空间,如此,中国的富强之路才会走得更加稳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