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青山任逍遥·徒步如意尖

标签:
杂谈驴友如意尖攀登自然 |
分类: 赤足而行 |
百里徒步如意尖,海拔536米,全程距离16公里,上升高度1700米,连绵起伏的群山,披荆斩棘的野道。暴走、暴晒、暴虐、暴渴,从50后到00后,从6.35坐地铁出发至20.35返家。
http://www.19lou.com/forum-1174-thread-17451369652105128-1-1.html
关键词:惊爆人眼球的“嘶嘶”吐着芯子的彩蛇,34摄氏度的高温蒸腾,领队无私奉献—身,背成为精神支柱的十几斤重的大西瓜,让人欣喜若狂的救命的清甜甘泉……
看似相同的风景,在不同的时节,和不同的人,看到的又是另外一番滋味!
《杭州下沙旷朗户外店》的滋味

如意亭
【一分青山任逍遥】
【昨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孙权刘备。用尽机关,徒劳心力,只得三分天地。屈指细寻思,争如共、刘伶一醉?人世都无百岁。少痴騃、老成尪悴。只有中间,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牵系?一品与千金,问白发、如何回避?(范仲淹《剔银灯》)】
也许是骨子里的野性,老大一把年纪了,却始终不安于庭室,不安于静山,不安于闲水。灯下读书,读到范仲淹《剔银灯》倒也格外同意。用尽机关,徒劳心力,只得三分天地。何苦?何苦?
话说虽无百岁而碌碌无为者我,虽说也有借词遮羞之嫌。然而掩卷暗自窃喜:而今,百事虽无可乐,倒也是清闲岁月,无用一枚。既不为天下三分徒劳心力,机关算尽,争城夺地,便攀得一分青山可登临,可入径,可访石;看朝云,看晚霞,看苔藓;折山风,踢乱石,拽杂木。人自动情山自沉,草气花香自逍遥。漫野林草盖泥丘,岚水低恍苍白茅。山叠山,路悠悠,行到暮色不想归,便也算是自在逍遥的狠了。
那日见旷朗户外一群老少爷们,发帖上如意尖山脉炼脚,我便生了随行之意。15大小人等,效仿某村驴友,打点行装,携壶背粮,手拄铁杖,脚穿软底,攀山越岭,沿:大树下—甘坑水库—如意尖—黄公望—野山头—狗头山—西山—风水洞
话说如意尖,群峰叠翠,四面青山相连,杂木枞深,远峰一角云亭。有脚下野道重廻,卓然妙趣。况且山深草木藂茂凡尘不到,夹以行者老老少少15人,全力登攀,声息宁静,沿驴友行过的记号蜿蜒前行,似乎苍绿间多出五彩斑斓的蛇行。可惜,艳阳当空,又无一丝风吹,直将燥热送达本已疲惫的身躯,只得让奇峰异径从眼前移去,而再不敢东张西望,前影后摄的了。
时过境迁,如意尖尖上回来,可以得意地自称“一场真正的心理和体能较量,所缺少的只是速度,阿姨赢了”。当然对驴友们还是很抱歉:“第一次跟着你们上山,给你们添麻烦了。发上一些照片,中间最揪心的一段没有,不敢再拖累大家,所以没有多少照片拍下”。又:“感谢何乐背着我的包,感谢领队小程的贴心关照,还有三哥等等一干初次相识的驴友们,多谢了。”不成想那些70后80后90后都真心敬佩阿姨,示好频频。乐的本人跑去小程处商量,以后有难度稍小的行动,阿姨还上。
关键词:鞋要好鞋。水要带足。登山杖。加速度。
话说三分天下事,要弄的灵清哪里是易事。比如人在山上走,过了一峰又一峰,峰峰山尖都相似,峰峰山头都相视。众山苍茫如入大海,人如豆丸,入其必消。迷途左右,惶惑生畏。于是人在山上建一个亭子,建一座小庙,那是人与山的相识交流。不足,便延伸至神与山的交流。人在交流,山也交流,孤独是一种病,翻山越岭之后,你就会不治而愈,因为,离天最近的是高山,高山是最孤独的泥土,刘伶一醉“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行无辙迹,居无室庐,幕天席地,纵意所如。”为此,高山不孤独,人便不孤独,由此漂泊自然,陶然忘机,逍遥浮世,静悟万物。
读罢,写罢。由山而归,分外唯美!
大甘坑水库
小鹿鹿的登山范儿,从背影就可以看出
我只是出来看看你们,顺便打打酱油
山深闻得鸟相迎
金宝宝
可爱的鹿鹿一家三口
初到翠竹深处,俺还有力气使劲地拍拍拍
这里就不行喽,背包都上了何乐童鞋的肩
看看,俺一个人发愣了,不是说好了前面就是如意尖?
一坎一坎何时过
童鞋们,大家站好,第一张集体照咔
这个粉色双肩包?
归家的路,疲惫而兴奋

沿途的垃圾一定要随手带回小程摄影

此时已是17点26,感谢小马的550d摄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