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上高楼揽明月及《春雪》读后感

标签:
中秋节月亮三岛由纪夫时代的共性杂谈 |
分类: 杂谈 |
写下这个题目有点拗。
今年的月亮据说是最近六年来最明亮的一次,因为住在远离西湖的钱塘江东面,所以不能像以往那样,穿街走巷为月亮酿造一份都市朦胧。不错的是可以清清爽爽地观看月色,如何逐渐地明亮、圆润起来。原先想将月牙儿经过高楼的旅程一一拍摄下来,以为可以做出月儿逐渐膨胀的中秋的记录。可惜天有阴晴,月有显隐,人有懈怠,终究还是不能做到完整的影录。正遗憾,说今年就不俗了吧,别写中秋月了。
却不料至半夜,十五的月忽然赤堂堂地落到了阳台,辉煌的火焰从圆心成十字状漫出,欣喜十分,以为可以触摸到它的余光,沐浴到它的温柔。月亮周围浮云们袅袅频过,月色逼拓的光彩,将这些过客们无情驱散,那些匆匆飘走的云朵,在赶往琼宫的途中,被月光敲碎四溅,流向黑色的宇宙,第一次感到月亮不再温柔的一面,强烈的聚能成为嘲弄轻薄的鞭子。月亮赶着浮云走,浮云缥缈上月头,纠纠缠缠、生生死死,好一份缘像啊。
想到最近手里翻看着的三岛由纪夫的《春雪》,第一次看他的长篇小说,用相当地“惊艳”来描述我的感觉真不为过。作者的悲剧情怀和对哀婉凄美的环境气氛的营造,对人物心理细腻入微的刻画又不失浪漫丰富的联想力,在书中的任何一页都可以读到:“吉丁虫披着绿色和闪闪金光的椭圆形甲胄,伸出两道紫红色的鲜艳触角,缓缓地一步步向前蠕动着锯齿般的细腿。它把凝聚在全身的沉静的光彩,放在流动不息的时间里,显得多么沉重,多么滑稽。看着看着,清显的心被吉丁虫深深地吸引住了。就这样,吉丁虫把它闪光的姿影一点点地向清显移动过来。它这种毫无意义的移动,仿佛教给清显如何做才能美妙而光辉地度过时光,这种时光在每一瞬间都会无情地改变现实的局面。”
与其他日本作家相比,三岛由纪夫的作品更有一种悲剧成分,更优美,更空灵,更奇异、绚丽。死亡和复生是他的作品主题。站在月夜里,看着月亮也恰如凝聚的沉静的光彩
“时间的流逝,把你我也包括在内,我们在不觉之中,残酷地把时代的共性拽了出来……
我把天空的明月和云朵,带进了眼睛……
登高看明月,明月也看我。我看月羞怯,隐在云纱旁。
月看我犹怜,独坐透骨凉。秋月已澄澈,还趋团圆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