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登临绝壁长歌啸——五郎山

(2011-04-18 21:05:58)
标签:

高茂

郎山

《康定情歌》

江南丝竹

山花烂漫

分类: 赤足而行

登临绝壁长歌啸——五郎山

    一个生命的起点,一种青春的舞动,一段艰辛的经历,一方离去的热土……在经历了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后,依旧活泼泼地律动在白发翁媪的心中“清晨的大观山,在万道霞光沐浴下发出金色的光芒,她象一位刚刚睡醒的金色少女,朝雾是她的纱裙,朝霞点红她美丽的双颊,三棵树是她漂亮的发辫。与之遥遥相对的五郎山,他雄伟挺拔,象一个威猛的男孩,透过弥漫的烟雾,深情地俯视着金色的少女。”大观山老知青运道,曾经在生命感受寒潮的时候,以一往情深的笔触,动情地描绘着大观山和五郎山的对视。

    这里几乎是与他们一起长大的山丘和林木,花草和藤蔓。不变的是山的影子依旧熟悉,变化的是人的心情过滤了痛苦和哀怨,涂抹着宁静和幸存的感恩。

   《金色少年》沉湎在回忆的柔情中,将那些血火与泪汗,屈辱和发愤的交集,化作一曲仰天长啸放喉高歌的吐纳。此时我站在五郎山顶的石头上,望着春风中颤动的五郎亭茅草,已经难以区分对知青命运是爱还是哀了。

    如同峡谷盛开的杜鹃花,低伏在泥土与山石之间,拽取阳光,染红自己。贫贱却不失傲然,顽强地灿烂着,怒放着。虽无浩浩荡荡之势倒也纵横群峰、媲美桃李。

   对于运道们来说少年光阴的起点和舞动毕竟多了一份心酸和屈辱……半个世纪后,这些白发斑驳的老人一次又一次地重回旧地,带着朋友,带着孙辈,带着睿智和宽容的心。一曲放歌一段长啸,浮躁的年代,隽永的歌声。二重唱《康定情歌》伴着江南丝竹唱去过德国,可贵的说是代表了中国老年人的风采,可叹的是他们完全是自费自助……

    满山的风儿满坡的花儿它们都应该会懂得。他们仿佛一意地要告诉我们,这里曾经是一处生命旅途中哀婉而不乏美丽的风景。而今他们已经拥有了晚霞般的宁静,绚烂。历史终究还给他们一个公道,他们活得平和健康与快乐。我曾经对虞山人说:好想站在五郎山上,也长啸一声啊,将那些浊气一吐方休!让一切逝去的美好,都回来吧!

    四月踏春的脚步在曾经的知青们来说格外轻快,虞山人于寒风中踏遍五郎山,对着五郎山顶的长啸声感慨万分,他说《五郎山的青春回来了》!我跟随他们来到五郎山,纤夫老王的石刻标志清晰依旧,古道两旁林木高茂,山花烂漫。杜鹃的啼声不时从空谷中传来,满树有翠色,松针最昂扬,孕育着簇绒的绿意。水之平静悠游山环,躲避着凡间的风月。我立于山顶四方望去,五郎,你今何在?等,把岁月等成漂泊的码头,落下一处茅屋的凉亭,你也许就在这里……

 

 遥指山麓草轻妙,

 古道幽幽人何在。

 梨白桃红花似海,

 语儿栈道莲花台。

 童雏早曦快加鞭,

 人老黄昏不思晚。

 登临绝壁长歌啸,

  历尽风云人少哀。 

 


登临绝壁长歌啸——五郎山

拽取阳光,染红自己

 

登临绝壁长歌啸——五郎山

遥指山麓草轻妙

 登临绝壁长歌啸——五郎山  古道幽幽人何在
 

登临绝壁长歌啸——五郎山

           虽无浩浩荡荡之势倒也纵横群峰、媲美桃李

  

登临绝壁长歌啸——五郎山

峡谷盛开的杜鹃花,低伏在泥土与山石之间

 

登临绝壁长歌啸——五郎山梨白桃红花似海


登临绝壁长歌啸——五郎山

语儿栈道莲花台

登临绝壁长歌啸——五郎山童雏早曦快加鞭

 

登临绝壁长歌啸——五郎山                                

古道两旁林木高茂,山花烂漫


登临绝壁长歌啸——五郎山                               

人老黄昏不思晚


登临绝壁长歌啸——五郎山                              

登临绝壁长歌啸



登临绝壁长歌啸——五郎山                              


  阅尽风云人少哀

                        

登临绝壁长歌啸——五郎山                                 

 我立于山顶四方望去


登临绝壁长歌啸——五郎山                                登临绝壁长歌啸——五郎山 等,把岁月等成漂泊的码头                        


   

登临绝壁长歌啸——五郎山

                                         你也许就在这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