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看待房产投资增速“趋零”

(2009-03-12 10:37:33)
标签:

财经

经济

财政刺激政策

房产投资

杂谈

昨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今年1~2月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0276亿元,同比增长26.5%。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完成投资4486亿元,增长35.6%。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2398亿元,增长1.0%。此外,内资企业投资9063亿元,同比增长30.7%

野村证券中国区高级经济学家孙明春昨日指出,从最新数据看,中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远高于市场预期,鉴于政府4万亿投资计划的大部分将在2009年下半年发挥作用,未来几个月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应该会进一步攀升,由于这部分对GDP的贡献高达43%,因此足以抵消净出口下调的影响,2009年中国GDP增速可以实现8%的目标,甚至可能超过8%

解读·增长

同期增速达三年高点国字号投资大幅增加

统计局数据显示,从2008年第四季度开始,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就一直呈现下滑态势,200810~12月的同比增速分别为27.2%26.8%26.1%。此前分析师对1~2月的平均预测水平也仅为21.5%

与历史同期相比,26.5%的增速也高于20081~224.3%的增速,且达到了近三年以来同期增速的最高值。据兴业银行报告显示,考虑到价格下降因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实际增速为30.3%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超出市场预期,且高于历史同期水平,说明我国4万亿的财政刺激政策正在显现效果。兴业银行资金运营中心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也认为,这一上升态势将随着我国各种投资项目的启动进一步加强,铁公基项目(铁路、公路、基建项目)对我国经济增长将有重大意义。

从分项数据上看,1~2月份国有及国有控股完成投资4486亿元,同比增速为35.6%。但这一指标在去年同期仅有12.3%的增幅,在去年第四季度也只在22%上下浮动。另外,中央项目投资增幅为40.3%,较去年12月份29.6%的水平也要高出很多。

郭田勇表示,虽然房地产投资已接近零点,但由于中央基建项目能够在短期内弥补这一空白,因此今年固定投资对我国GDP的贡献率仍将保持30%~40%的高位。

解读·隐忧

房产投资恐负增长私人投资有待拉动

尽管中央项目投资在大幅增长,但今年1~2月份,房地产投资增速已降至1%,远低于去年第四季度20%的水平,也超出了一般产业投资的递减规律。北京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陈国强表示,两个月间跌至1%,可谓锐降,超出预料。

但郭田勇表示,锐降的幅度可以理解。去年下半年,土地频频流拍。很少有企业再敢拿土地,拿到了土地也很少有人愿意再新增投资。现在降至1%,也是积累的效果。

陈国强也认为,金融机构在去年年底放开信贷的时候,并没有眷顾房地产业,资金流向其他投资领域,房地产业没有享受到宽松货币政策的好处,这也是1~2月份数据出现锐减的原因之一。

而面对这样的数据,房地产业在经济中的作用是否应该重新定位?接近零点的增长是偶然还是趋势?对这些问题,目前业界已经出现争论,但可以确定的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房地产业都面临极其严峻的局面。

陈国强分析认为,只有等到金融机构愿意对房地产公司放松贷款、房产商对市场预期好转、资金链紧张的局面得以缓解,这三个条件均满足时,新的增长才能上去。相信国家能够意识到这一产业对经济的重要意义。

对此,郭田勇则一针见血地指出:不是现在投资增速太低,是以前20%30%的比例太高。如果有人认为过一段时间房地产投资又会重新上去,那么这个预测太乐观了。他进一步推断,在未来的1~2年时间内,指望房地产业继续拉动我国经济是不太可能的,未来几个月,房地产投资很可能出现负增长。

另外,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苏剑表示,由于国家4万亿财政刺激政策以及产业振兴规划中的项目,大部分都是中央投资项目,或是地方政府出资参与,真正带动起来的私人投资并不客观,所以这样的投资增长存在隐患。

苏剑据分项数推算认为,1~2月的内陆私人投资约为4577亿元,这一规模比去年同期增长大约26%,但2008年同期的数据要比2007年增长38%左右,增速同比降低了约12个百分点。可见,在全国热火朝天的投资景象中,私人投资的活跃程度却有所冷却。

下一个拉动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在哪里,是我们从现在就要开始抓紧思考的问题。郭田勇说,毕竟靠政府和中央企业花钱来推动的投资增长,不可能长期持续。

 

资料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2009-3-12  原文标题“前两月固投增26.5%  

产投资增速“趋零”    记者 刘琳 发自北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