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十个振兴产业是地产?

(2009-02-06 15:22:26)
标签:

房产

房地产行业

住房

在纺织业振兴规划出台之后,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已经有九个名花有主,仅有一个行业振兴规划目前尚不确定。有消息称,这最后一个振兴规划可能是花落房地产业。不过,也有分析人士表示,房地产行业没有必要硬挤进这个行业振兴规划。

行业协会  正在争取

一位房地产商会负责人表示,正在建议住房与城乡建设部(下称建设部)为房地产业争取这最后一个振兴规划,但是目前不能提前透露更多信息。

据了解,目前已经出台或将要出台的九大行业振兴规划,大部分都是委托行业协会起草,比如,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机械工程协会等。2008年年底前,各协会已经将建议草案提交给了相关政府部门。

117~19日之间,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召开了有相关部门、行业协会组织参加的会议,商讨下一步房地产政策的走向。在这次会议上,行业协会组织的相关负责人提出,是否可以争取国务院产业振兴规划。上述房地产商会的另一位负责人表示,春节前向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系统地提过两次促进房地产行业发展的建议。而该部目前表示对此不予置评。

北京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陈国强表示,房地产行业牵扯到的面非常广,涉及的部委也很多,比纺织业、汽车业等要复杂,要出台产业振兴规划的话需要协调很多方面。他推测,目前可能已经有部委在牵头做这件事。

而按照国务院原定计划,十大行业振兴规划都将在3月份全国两会前陆续提交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因此,留给这最后一块拼图的时间已经不多。

建设部专家  对房地产业的支持已经很多

建设部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王珏林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最近出台的一些产业振兴规划,大部分都是工业方面的,房地产行业与它们不同,国务院去年年底已经发了“131号文两个支持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的文件,对房地产行业的支持力度非常大。

另外,王珏林表示,在中央政府的4万亿投资中,已经明确保障安居工程2800亿,占全部投资的7%;地震灾后重建1万亿,占全部投资的25%;还有一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这些都能直接或间接带动房地产业和房地产市场发展。

对于各行业遇到的困难,国家要分类解决,不一定都要以产业振兴规划的形式,王珏林指出。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综合研究部部长杨红旭认为,房地产行业是否列入振兴规划中区别不大,中央已经再次强调是支柱产业,并且房地产调控肯定还要放松,不一定需要产业振兴规划这个帽子。

一位接近建设部的人士也表示,建设部也要考虑是否适合挂上产业振兴规划这个名头,国务院批准的可能性有多大,如果一旦报上去被驳回,后续的政策再出台就很被动。

市场人士  仍有政策放松空间

杨红旭预测:“2009年房地产调控将告别紧缩型调控,正式步入扩张型调控阶段,这也就意味着政策的松紧度将基本上回归到2003年之前。在积极财政政策指导下,国家还将实行结构性减税,用减税、退税或抵免的方式减轻税负,促进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或多或少,2009年肯定会有新的税政出台,应该会出现在交易环节和开发环节。比如营业税还有空间减免,契税还可以更低,也可以实行购房抵扣个人所得税。”

杨红旭还预测,信贷限制、利率等房地产金融政策将进一步放松,住房公积金用于住房建设、“90/70”等住房政策在2009年也有很大可能放松.

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认为,为刺激购房需求,缓解行业资金压力,流通环节的税费降压力仍有下降空间,另外,第二套房贷款的限制还有待放松.

北大教授  缺少长期发展规划

北京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陈国强表示,目前已经出台的产业振兴规划基本都是针对短期效果的调控,包括去年出台的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也一样,而在促进房地产业长期健康发展方面仍缺乏一些系统性的规划。

陈国强举例说,一,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认识和判断仍有很大分歧,应该从政策上给他们一个实事求是的评价;二,房地产行业是否是支柱产业需要长期确定,这一说法过去几年中出现过多次反复,如今重新认定为支柱产业,但是是否还会反复不好说;三,保障性住房、经济适用房、两限房未来将以什么样的方式和速度进行,需要在政策上明确以给市场一个确定性的预期。

万通集团董事局主席冯仑则担心政策中去市场化的倾向:我今天最大的忧虑就是怎么样来恢复市场,恢复市场参与者,特别是民营企业,私人投资者对这个市场的信心。如果政府导向把保障房变成福利房,把福利房变成白给,最后的结果是消灭住宅市场。

 

 原文出处:《每日经济新闻》200926  原标题“第十大产业振兴规划或花落房地产业” 记者 刘建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