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记者节,是新闻工作者的节日,也是一个“不放假的工作节日”。记者节的名声不大,许多人都不知道这样一个节日,但记者又是与人们生活密不可分的。有了记者人们看到了新闻,知道了这个世界上其他的地方正在发生着什么,从某种意义上说,记者就是人们的眼睛、人们的耳朵、人们的手、人们的笔,帮助世界上千千万万的人们去发现生活、记录生活、报道生活。而有时为了新闻事业,记者往往要奔赴最最危险的第一线,甚至冒着生命的危险去做卧底,比如说不顾生命危险的调查反毒事件的《毒家新闻》的女主角,向她这样敢于选择这项职业,本身就很令人敬佩。看起来,“记者”一词有着无限的光环和荣耀,其实真正能做成世人皆知、人人称赞的名记者少之又少,更多的记者们只是默默无闻地在奔跑着、忙碌着,而他们才是最应该得到人们尊重的人们。
附:记者节的由来
2000年,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国记协《关于确定“记者节”具体日期的请示》,同意将中国记协的成立日11月8日定为记者节。记者节像护士节、教师节一样,是我国仅有的三个行业性节日之一。按照国务院的规定,记者节是一个不放假的工作节日。
新中国成立前就有记者节。从1933年到1949年,每年的9月1日,新闻从业人员都举行各种仪式纪念这一节日。
1949年12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颁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中明确规定了“记者节”,《办法》对年节和纪念日放假规定这样表述:“其他各种纪念节日如:二七纪念、五卅纪念、七七抗战纪念、八一五抗战胜利纪念、九一八纪念、护士节、教师节、记者节等,均不必放假。”但因为当时没有确定具体日期,因此长期以来中国新闻从业人员一直未过记者节。
1999年9月18日颁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再一次明确列入了记者节。2000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国记协的请示,同意将11月8日定为记者节。
11月8日也是中国记协的成立日。1937年11月8日,以范长江为首的左翼新闻工作者在上海成立中国青年记者协会,这是中国记协的前身。60多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记协为团结广大新闻工作者,推动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以及在开展国际新闻界友好往来等方面作出了显著成绩。确定中国记协的成立日为记者节的日期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新华网)
http://www.wuxinews.com/news/newsfile/photonews/2005/20051108/6.jpg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