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难忘贵州:初到贵州

(2012-04-18 20:30:40)
标签:

黔东南

苗族

布依族

高原

平川

分类: 野外生活

1965年至1971年底的6年多时间里,我绝大多数时间是在贵州度过的。在那里以黔南的都匀、黔东南的凯里为中心,分佈着二十多家国防三线厂。指挥中心设在都匀,对外称作零八三指挥部。

在贵州的日子似乎有很多值得回忆的东西,可是四十多年过去了有些记忆已经变得模糊不请,又理不出个清晰的头绪,真有点不知从哪写起。还是照我开博时说过的话,写哪是哪吧。

1965年是我参加工作的第二个年头,刚过完春节我们队就进了秦岭深山安营扎寨在洛河边。到了这年的初夏,为了零八三基地建设的需要成立了新的分队,我有幸成为新分队的一员从而逃过一劫(见我的博文《夺命洛河》)

新分队里的人员除了少数几个师傅(当时师傅们的年龄大都在二十七、八岁)外,就是像我这样参加工作不久的学徒工,和一部分由中印边界反击战部队(7888部队)退伍的复员军人。这些转业兵都在二十四、五岁,不是陕北籍就是四川籍。由于新分队的新人多,我们先在西安进行练兵。分队装备的是DPP-100型汽车钻机,还是绳索给进的(现在在城市的工地上见到的汽车钻都是液压给进系统),这在当年已是国内最先进的钻探设备了。之前我们使用的都是苏联的手把式回转钻机和YKC-20、22、30型冲击钻机。经过大约三个月的练兵,设备配套工作也全部完成,就等下令出发了。

到了八月份出发了,目的地是凯里。凯里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首府,听这地名就让年轻的我很有些兴奋。那些转业军人,人家在中印边界打过仗,见过好多藏族同胞,我呢打小到大哪见过什么少数民族呀,所以好奇、兴奋。从西安出发我们走的东线,经陇海线、京广线、黔桂线到都匀再转乘汽车到凯里。第一次中转是在武汉。这次中转时间比较短,我们只到离汉口站不远的中山公园里去玩了一下。令我稀奇的是在汉口发现了香蕉,香蕉发青很硬还没熟,价格还贵。我的学徒工工资才20块钱,居然咬着牙买了几只,剥开一尝根本没法吃。扔掉是绝对舍不得的,放包里带着吧。

从汉口上车之后一路南下直奔柳州而去。车到六甲站,站台上就有卖香蕉的,香蕉都是黄黄的,肯定熟了!一问便宜得很,一盘(就是一整串香蕉中的一个完整的‘盘’)才五毛钱。买!买了整整一盘,吃到打嗝才罢。

到了都匀,等待大型设备运达之后一齐往凯里运发。去的这家厂是由北京来的,位于凯里的洗马河附近,已经有些基建底子,有房子住不必搭帐篷,条件相对来说不错。一切都安顿好了之后,没忘了把那几只在汉口买的香蕉高高的挂在墙上。过了大概一个多礼拜,我早把香蕉给忘了,那香蕉却悄悄地熟了。有天我在小河边钓完鱼回到宿舍,一眼看到桌子(铁制可折叠,每班配一张)上的香蕉皮,才发现宿舍里的哥几个把我的香蕉给‘彻底干净全部消灭’了,一个个还冲我坏笑!我也嘿嘿地傻笑,真的一点生气的意思都没有:几个香蕉么,谁吃不一样,我可没那么小气的!

从八百里秦川来到‘地无三里平’的贵州高原,开始还不太适应。八百里秦川一望无际,一眼可望到天际边的地平线。在这里到处都是山,心里总感觉压抑。咋办?往山顶上爬!不是说‘站得高看得远’么!这一爬才真明白了什么叫‘山外有山’!大约过了一个礼拜我才适应了这种高原环境。

凯里这地方是苗族、侗族聚居区域。说实在的,在贵州好几年我都没把这个族那个族分得清楚。就拿苗族来说就有长裙苗、短裙苗、花苗、白苗、红苗、青苗好几个分支。在这里还有一个民族叫‘革族’人数很少,在民族划分中把他们归于侗族。记得当年那个革族小伙在我手心里写下的是单人旁右边一个革字,没找到这个字。我还向这个小伙子学了一到十这几个数字的发音yi、uo、bi、suo、za、diu、xiong、ya、jiu、jiu,九是第一声,十是第二声。然后我拍拍大腿说,这叫什么?没想到小伙子脸红了,不说。在我的再三追问下,小伙才不好意思的轻声说:ji ba。我听后才明白小伙子为啥不说了,很显然汉语ji ba的意思他是懂的。

初来乍到,看到少数民族各式各样的服饰(据说黔东南苗族的服饰有200多种)、头饰,都感觉很新鲜、好奇。其实平时他们的服饰也比较简单,大多是黑色、古铜色的,盛装是重要日子才穿的。见到过苗族的迎送亲队伍,那新娘和伴娘的穿戴,从头到脚都是银光闪闪的银佩饰,走起路来都叮当作响。在内地儿子娶媳妇,人们要给公公、婆婆抹花脸。苗族也是一样的,公公婆婆的脸上被抹得五马六道,估计还是用染料抹的。其实对于少数民族的好奇不仅仅是我们年轻人。我们公司的一位副经理到工地视察,这是一位1938年参加革命的14级干部,他对于少数民族的好奇心不亚于我们年轻人。星期天他坐着美吉普到凯里的大十字,躲在吉普车里偷偷地拍照赶集的苗族妇女,结果被人家发现了,抢走了他的相机。后来还是警察帮忙拿回了相机,同时被告知要注意尊重少数民族的习俗,遵守民族政策云云。

我们对少数民族表现出好奇,人家对我们也是一样,特别是对我们这些讲北方话的外地人。在他们的眼里我们就是从中央来的从北京来的,是毛主席派来的。在当时,083对当地人来说是一个陌生、神秘,响亮的代号。

大概是个星期天,我一个人骑车去大十字想买点生活用品。贵州这个地方不适合骑自行车,当地也很少见得到骑车的。刚刚离开我们住的地方不远,是一条比较陡的下坡路,三个苗族姑娘迎面走来。路是新修的简易公路,大约只有3米多宽,只容得一辆汽车通过。在我离这三位苗族姑娘20多米远的时候,这三位苗族姑娘忽然手拉手一字排开拦住了我的去路。当时心里‘嗵’的一下!她们想干什么?怎么办?这么近也来不及多想,我横下一条心,不管三七二十一两眼一闭冲了过去!可心里边还是怕真的撞了人,睁开眼睛看时那三位苗族姑娘已经松开了手让开了路,哈哈地指着我大笑 。我‘嗖’地一下从她们的身边穿了过去。嘿嘿,人家给咱开玩耍呢,吓我一大跳。

到了11月份我们完成了两个钻孔的勘探任务,转到了凯里西北方向十多公里一个叫王家庄的地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