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煽动澳洲“反华情绪”
(2009-05-04 10:34:31)
标签:
军事 |
和静钧
一段时间以来,澳大利亚某些政治团体和个人对中国企业收购澳洲矿企的言论,经过西方媒体的报道和渲染,被放大成了澳洲的“反华浪潮”。那么,究竟是谁在煽动澳大利亚的“反华情绪”呢?
澳洲反华情绪的抬头,在政治层面上先是因澳大利亚国防部长菲茨吉本被“揭发”接受一名女商人的赞助,免费到中国访问;接着是反对党领袖批责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过度亲中”,是中国的“巡回大使”;然后《澳大利亚人报》曝出所谓“中国情报机构人员”侵入陆克文电脑的所谓“中国黑客事件”;最新的一件,则是澳大利亚国防部鹰派人士到美国国防部访问,向五角大楼兜售“中国威胁论”。据《澳大利亚人报》报道,澳国防部鹰派的观点是:中国是新“冷战”对象,澳大利亚应该围绕未来与中国发生战争的可能性来规划部队结构。
在经济层面上,“澳大利亚新闻民意调查公司”最近表示,根据该公司在3月底做的一份调查,澳六成以上的人反对中国铝业集团公司(中铝)增加持有澳洲矿业巨头力拓的股份;另外,澳大利亚官方已经否决了中国五矿有色股份有限公司以17亿美元巨资收购澳大利亚一家债务累累的没落矿产企业。
出于自身地缘经济发展和政治考虑等原因,澳大利亚近些年一直保持与中国积极的合作姿态。譬如2006年澳大利亚霍华德政府与中国政府达成《中澳和平利用核能合作协定》和《核材料转让协定》,被视为突破了西方对华贸易歧视瓶颈之举。当时霍华德的评价是:“过去10年来,在澳大利亚所有其他重要国家的关系中,发生最彻底转变的就是澳中关系”。又譬如,日本政府曾鼓动通过“价值外交”在亚洲建立包围中国的“自由与繁荣之弧”、“价值观联盟”和“亚洲通道”等,在澳大利亚也遭冷遇。
澳大利亚的“澳大利亚是亚洲的澳大利亚”角色定位,促进了中澳之间的贸易关系,到2007年,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澳大利亚第一大贸易伙伴,两国贸易额2008年接近600亿美元,是8年前的8倍。
2007年11月在澳大利亚联邦大选中,由陆克文领导的工党击败国家党联盟领袖霍华德,成为澳大利亚第26任联邦总理。陆克文是第一位能讲流利汉语的西方领导人,是个“中国通”。他提出了一系列加强澳洲与亚洲关系的主张,并提出中澳关系五十年战略构想。从陆克文一直保持很高的支持率上看,大部分民众支持或认可陆克文的澳中关系战略。
有分析人士认为,澳大利亚选民最终选择陆克文,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他“知中”,从而能加强与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地区的经贸关系以带动澳大利亚经济发展。事实表明,澳大利亚在这一轮金融危机中所受影响比欧美国家小,与来自中国的对澳洲的旺盛需求有一定关系。可见,“反华”是澳大利亚最不可能选择的选项之一,即便有,也不会是主流意见。
当地观察家表示,正如英国反对党称前首相布莱尔为“布什的哈巴狗”,骂的是布莱尔,而不是美国。澳大利亚反对党特恩布尔对陆克文的指责,针对的是他的对立党领袖,并不是中国。这些是西方竞争政治的产物。这只能说明,反对党找到了攻击执政党的一些借口而已。
据报道,菲茨吉本的老底儿是其部下揭发出来的,尔后才传到反对党耳里。报道说,菲茨吉本一向与部下不和,于是在他的电脑里查到他支付一名女商人房租的账单,再发现这名商人曾出资邀请他去北京访问。除此之外,还有多位内阁部长被反对党揭发收到过免费访问的邀请。
而“间谍入侵”说法则是不折不扣的炒冷饭:在伦敦G20峰会召开之际,澳大利亚利用作为峰会金融改革小组召集人的身份,力主中国在国际金融机构上扩大“话语权”。也就是在这时,《澳大利亚人报》传来了一则“旧闻”,说陆克文在一年前到中国访问时,他本人的电脑、电话及身边工作人员的电脑等遭到中方“间谍侵入”。这本是无中生有,明显就是有人故意散布出来以图影响澳大利亚支持中国在G20上扩大影响力的一则“阴谋”。只是这事传回澳国内,被反对党再次“利用”而已。
陆克文政府3月29日回应反对党指责时,抨击反对党煽动反华情绪,指出关于高级部长受北京影响的说法“荒谬”。澳金融部长林赛·唐纳表示,特恩布尔是在推行他坚信的能引起澳大利亚公众共鸣的民粹主义路线,“想要在澳大利亚民众中助长反华情绪的做法是公然的荒谬的企图”。澳大利亚代总理吉拉德称,反对派在玩“廉价政治”:“这真有点荒谬,就像如果你见了一个中国人,或者你讨论过与中国有关的问题,或者说汉语,显然都被他们认为是有损澳大利亚国家利益的大阴谋潜伏在国内一样。”
欢迎评论,将择优刊登在杂志上,一经选用,将会在您的评论后给予通知。
《环球》杂志——中国国际报道第一刊,每月1日、16日出版
环球杂志2009年第09期稿件,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