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收到一位来自乡村老师发给我的邮件,她的学生有自伤现象,她很为学生担心,但又不知道如何来帮助她,所以向我求助。
在征得她的同意下,我把我们的来信原封不动地放了上来。希望有助于让大家了解一些相关的心理学知识。
孙老师:
您好!
我是一名农村中学的教师,今年的学生中有个女生(初一)多次用小刀划自己的手指,十个指头伤痕累累,叫人触目惊心!今天她在教室里划自己手指的时候,同学去办公室告诉我,当我把她带到办公室,看到她手指上新伤旧痕,我眼泪夺眶而出,抱住她说:“你真傻!”她流着泪反过来安慰我说:“老师,我不疼!”当时,我心都碎了!在我们农村学校,没有心理咨询室,没有心理老师,我知道这肯定是心理问题,需要疏导。但具体要怎么做我却不懂!请教孙老师,我能怎样帮助她?
L老师:
你好!
在我碰到的类似个案中,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不疼。那么我们就可以去想象,他们内心的要多痛才可以盖住肉体和痛啊。
一个人内心最痛苦的是:不知道我是谁,这就是与存在感相关的话题。对于很多个案来说,因为他们会痛苦于“我是谁”,于是才会去伤害自己,看到血流出来,才会明白,我还活着。这种症状类似于人格解体的现象,在重度抑郁的个案中并不少见。所以我可以认为这学生抑郁情绪挺厉害的。
“我眼泪夺眶而出,抱住说:“你真傻!””,虽然她反过来安慰你,但你对她的关心,对她还是相当的有帮助的。
至于你提到要如何做可以帮她,我们可以先了解一下她的成长经历,她的家人是如何对待她的。猜想,有可能她的家长挺忽略她的,我指的是在心理层面,也不排除她的父母因重男轻女而嫌弃她。所以她才会没有存在感,她一定是积累了很多的抱怨。(如果可以,可以补充一下她的背景资料)
所以你要做的就是真正的关心她,让她在你的眼中看到她,她快乐你陪她快乐,她悲伤,你也陪伴着她,她抱怨父母,抱怨世界,你要陪着她,忍受她的强烈的负面情绪,慢慢的她的内心就会富足起来。
当然我也明白,说说容易,做做难,在这整个过程中,你要承载许多她的负面情绪,这对你也是一个严峻的考虑。
无论如何,她有你这位关心她的老师,这是她的幸运。
祝 快乐
孙晴
不知可否允许把你的来信原封不动地放在我的博客上,这样可以与更多的人来分享这个个案,从中了解一些心理知识。当然我会做好保密工作,把你,你学生的名字都隐掉。
孙老师:
您好!
谢谢您在百忙之中给我邮件回复,谢谢。
这个学生叫她小林好了。我补充一下她的家庭情况。您猜想“她的家长挺忽略她的”完全正确,这孩子来自一个父母离异的家庭,现在父母各自都组织了新的家庭,她跟着父亲生活。据了解,她父亲性格比较暴躁,孩子不听话动辄非打即骂,根本就无法跟孩子正常沟通。父母离婚后,她父亲还不让她跟母亲见面,孩子自己就偷偷跑去找母亲(经常是利用上学时间请假去的),而她母亲也不是很愿意见她。孩子想母亲了,就偷偷在学校里哭;孩子身体不舒服了,是同学硬拉着她去看医生。孩子真的挺可怜的!小林自己说,每天都沉浸在伤心、烦恼中。同学、老师对她的好,对她对爱的需求来说只是杯水车薪,我能感觉到根本就弥补不了她小小世界里缺失的爱。我是她的科任老师,不是班主任,但我也为孩子的现状忧心忡忡,希望能为她做点什么。我在考虑,是否可以邀请她的父母来学校,把孩子的情况告知他们,希望能从家庭的改变来改变孩子,可是心里特别没底,万一家长不能理解,不能配合会不会使事情更糟?您有什么建议?在学校里关心她的这没问题,不止我这么做,她的班主任也是这么做的,还有她的同桌,很好的一个女生,陪着她哭,陪着她笑,陪她一起缺课去找妈妈,硬拉她去就看医生,都是这位同学在做。我觉得比较欣慰的是,小林在学校得到的爱不必任何一位同学少,只有更多。但是这些都改变不了小林的现状啊,自残还是屡屡发生,我还能为她做点什么?
至于“不知可否允许把你的来信原封不动地放在我的博客上”,当然可以,我想肯定不止我一个人需要这样的心理知识,我很乐意跟有需要的人共享。
祝
工作顺利
L
L老师:
你好!
小林的成长背景的确让人很心酸。离异的父母,暴躁的,非打即骂的父亲和不愿见她的母亲,这一切都会给小林幼小的心灵留下严重的创伤,让她的眼中的世界变得可怕的,她一定会不止一次地问自己类似的问题:父母是喜欢我吗?我是多余的吗?......她的伤害自己,她的不愿去看病都透露出隐隐的自杀的味道,基于这一切,建议对她的自杀倾向做一个评估:就直接问她有想过更极端的方法,比如自杀吗?
幸好她很幸运,她有关心爱护她的老师们,同学们,还有一个愿意陪伴她的同桌。我不认为这些是杯水车薪,我相信,如果没有你们的关心,她会做更加极端的事情。你们的努力和爱心很感动我。
你提及想请小林的父母亲请到学校来,当然这是一个十分好的思路。在这么做之前,我可能会建议再做一次事:和父母分别打电话,在电话中告诉父母小林的情况,听一下父母的态度。另外,再了解一下母亲不愿意见她的原因是什么?因为知道了父母的态度,我们就可以在真实会谈中做好一些预防工作。因为小林是一个心灵受伤很严重的孩子,我们的每一步一定要确保不能给她造成伤害。
在来信的最后,你问到“我还能为她做些什么?”如果硬要给你支招的话,我可能会建议,对于这样的孩子,你们平时对她的关心非常好,不要停。除此之外,还需要不断地用语言去给她内心一种确定感:“这世上是有人喜欢我的。”比如说:“虽然你的母亲因为某些原因不愿意见你,但是我很喜欢你。”“你对我很重要。”“我看到你伤害自己,我很伤心难过。”慢慢地她就会从你们的眼中看出自己的存在和重要。因为对小林来说,做很重要,用语言一遍又遍地向她表明“你很重要。”这同样重要。当然这样的表达可以要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表达许多遍。因为心被割成100片,那就要用几百片的胶带才能把它补起来。
祝
一切顺利
孙晴
补充材料:镜映:Mirror
这是一个自体心理学中的概念。人是不知道知道自己是怎样的一个人,只有通过镜子才能看清楚自己。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是从父母的眼中看出自己是怎样的一个人:我是可爱的,聪明的?还是讨厌的,丑陋的?父母的表情,眼神就成了孩子了解,评价自己的一面镜子。
如小林:父亲的非打即骂对应的是一个坏孩子,母亲的不愿意见她,对应的是一个讨厌的,丑陋的孩子。这就是小林的从父母那儿得到的自我评价。与现实中的她是否漂亮,可爱,聪明无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