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地震杂谈 |
分类: 精彩分享 |
“现在最关键的是解决灾民的生存基本需求,如清洁食水、食物…帮助寻找失散家人等。人们仍然在震惊的状态中,很可能已经跟自己的身体感觉脱离。有可能的话,尽可能把他们投入到援救他人的事情上。使命感可以帮助人们回到清醒专注的状态。”
“这不是帮他们发掘情绪反应的时候!要等迟一些,当紧急事态完全受控的时候才可以做这部分工作。现在最重要是每个人都安排做一些事情。”
澳大利亚Chris Walsh(心理学)博士
治疗师四大注意事项:
1.现在切勿鼓励当事人再叙述他们的遭遇和情绪反应,这会增加创伤后压力症的风险,只对当事人有害无益。(原文是一千次说“不”)。如果当事人真的自己想说,是可以的,除此以外,在这阶段千万不要鼓励。
2.但这不能把沉痛的哀悼混淆。人们是需要对死难的亲友哀悼的。他们自己的表达方式要被尊重,而不是强迫他们使用其他方式——例如,更加强烈的情绪表达。治疗师这个时候最大的力量是“见证”,有同理心的聆听者,能包容自己的情绪,同时创伤受害者的情绪。
3.一种证明有效的方式是“解决方法”导向,而不是“问题导向”。这称为“关键事件压力管理”。这种助人方式是指鼓励当事人讲述他们怎样应对,把他们的“能动性”发掘出来,就算是发现一个孩子丢失的玩具,也是很有帮助的。
4.注意治疗师不要自己替代了当事人的创伤——因为发挥同理心跟受了创伤的灾民连接太重,反而自己代入其中,自己受伤。注意要充分休息、运动和静心,才能帮助他人。
虽然只有小小的二段,但这二位专家都提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点:避免再度受创,现在不是鼓励他们重述经过的时候。
很高兴,在这次灾难中,中国的心理学专家们很快地翻译出了《心理急救》现场操作指南。在中国心理治疗师
http://www.easemind.com/ShowArticle.asp?ArticleID=538下载。
我希望大家都可以去看一看,特别是去做心理干预的成员。因为这样才可以保护你与你的干预对象受到最大的帮助和保护。
前一篇:不同的视角看世界
后一篇:祝福---祝咖啡早日康复